上海電視節現實題材電視劇成香饃饃 「大IP」劇幾乎無人再提

2020-12-21 北晚新視覺網

去年,《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等幾部現實題材電視劇引爆熒幕,從劇中延伸出的社會性話題,在網際網路上引發了熱烈的話題討論。這一螢屏熱象見證了現實題材創作的獨特魅力和市場價值,讓近年受冷的現實題材劇迅速升溫,現實題材「爆款」一時間成為電視劇市場上爭相購買的搶手貨。

在正在舉行的上海電視節上,最顯著的行業現象就是現實題材回潮,前兩年出盡風頭的「大IP」劇幾乎無人再提,就連一向主打古裝玄幻、偶像言情的視頻網站都高調宣布進軍現實題材製作。不過,市場變臉之快也讓看慣了潮起潮落的電視人多了一分警醒。如何腳踏實地,打造真正觸達觀眾內心的現實主義作品,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一度丟失的信任正在重建

前兩年「超級IP+流量明星」成為市場熱點的時候,很多電視劇編劇、導演、演員都產生了困惑。演員殷桃一直偏愛現實題材的作品,她回憶自己十多年前從學校畢業時,市場上拍的都是現實題材的戲,「我畢業後正好趕上了,有很多好的機會、好的題材。」但這幾年,殷桃突然發現沒有這樣的劇本了,「很想演但是沒有,就覺得哪裡不對。」那段時間,殷桃感覺電視劇從業人員和觀眾之間的信任關係丟失了,「我們認為觀眾不愛看這種戲(現實題材),我們不要拍這種戲,拍了也沒有人看;觀眾可能會覺得:我們想看你們也拍不出戲來。」殷桃也想過自己到底該演什麼,想來想去,她選擇了比較笨的方式:等著。

殷桃的等待並沒有被辜負,從去年到今年,現實題材開始受到市場追捧。去年,殷桃憑藉浙商現實題材劇《雞毛飛上天》獲得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演員,今年在螢屏上剛剛落幕的年代情感劇《愛情的邊疆》又成為她自我突破的一部力作。殷桃認為現在是業界和觀眾之間的信任關係丟失後重建的過程,「去年開始重建了,我接到的劇本,又回到了10年前,有很多現實主義題材的劇本重新給了演員機會。」

導演沈嚴2015年拍了當代現實情感劇《中國式關係》,那時也是現實題材最艱難的時期,「2015年小鮮肉當道的時候,我拍《中國式關係》用了陳建斌『大叔』,還是原創,從開機第一天起就沒有一天好日子過。」那時沈嚴也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創作思路需要反省了。沈嚴當時覺得,之前大量品質不佳的婆媳劇讓觀眾看膩了,所以那個時候觀眾「喜歡看不過腦子的東西」。編劇李瀟對此深有同感:「在去年《我的前半生》播出之前,這種故事在市場上是特別艱難的,特別難賣,所以特別少見,但是《我的前半生》火了之後,好多人都在問在找。」

市場的轉向如何形成?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韓志傑分析,視頻網站自製劇在過去幾年飛速發展,但因為對市場認識不足,只看到了所謂有粉絲基礎的「大IP」題材,能吸引年輕網際網路用戶帶來流量效應,造成「IP」熱席捲市場。而去年《人民的名義》和《我的前半生》在掀起觀劇熱潮的同時,也引起了觀眾對現實問題的關注與思想碰撞。原以為只適合電視臺受眾的作品,其實在視頻網站上不但播放量非常大,而且30歲以下的用戶佔了絕大多數,這讓視頻網站重新復盤現實題材作品對平臺的意義。不過,在視頻網站開發的自製劇中,主旋律題材與現實題材電視劇非常少見。於是在政策調控和市場口味變化的雙重作用下,電視臺與視頻網站紛紛展開對現實題材作品的挖掘,市場需求很快傳導到整個產業鏈。

現實題材會不會「一窩蜂」

前兩年的上海電視節上,一個特別的現象是,幾乎每家影視公司都有「大IP」劇目。從展館外的大幅廣告,再到各家公司分發的節目冊,都可以直觀感受到「IP」霸屏的人氣,其中古裝愛情與古裝玄幻更是佔據了海報位置的一半以上。而今年上海電視節一個突出的感受是,市場持續高熱三年之久的「IP」熱已經退燒,上海展覽館廣場上的大幅廣告,就如同今年的電視螢屏,古裝大IP盛景不再,現實題材劇成了香饃饃。一幅幅巨幅海報中的突出位置,大都可以看到實力演員的面孔,而在以往,佔據海報「C位」的一直是人氣明星。

這次上海之行,沈嚴導演驚訝地發現,周圍的同行幾乎談的項目都是現實題材劇。像前兩年「IP」熱的背景下,各大影視公司跑馬圈地搶「IP」、囤「IP」一樣,如今手裡沒點現實題材資源,也不好和人談。這不禁又讓沈嚴反思起來,「我們今天突然說『IP』不好,小鮮肉不行,一起重新扛起現實主義的旗幟,問題又來了,我們倡導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一定要想什麼樣的作品才是我們可以長久流傳的經典,是可以端出來給大家享用的東西,而應避免不考慮質量,一窩蜂擠到同一個領域去搞創作。」

隨著電視劇市場湧現大量現實題材作品,如何讓現實題材避免成為遠離生活的「偽現實主義」成了關注重點。編劇李瀟表示「偽現實主義」的人物邏輯和情感邏輯就是空中樓閣,「看不見人物的前世,不考慮未來,不考慮過去,只給觀眾呈現當下想給他們看到的狀態。」導演沈嚴認為,真正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基礎,就是邏輯令人信服。導演劉江提出了關於現實題材創作的五字原則,簡單來說就是用排除法,排除不正確的創作方法,這五字就是:假、舊、灰、偏、淺。「我們做劇,就是要做真的不做『假』的,『舊』的對立面是我們做新的,『灰』不能做要做積極的,『偏』門不能做,要做有普遍性的,『淺』不能做,要做更深入生活,反映更深刻的人性、更深刻的主題的東西。」

能切中「痛點」也能「治癒」

現實主義題材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抓住社會的焦點、痛點進行藝術創作,但是現在的螢屏上,真正能夠切中百姓痛點的現實題材作品並不多。《我的前半生》製片人黃瀾認為,現實題材劇應該是最能夠反映社會現實的東西。心中有愛,觀在當下,是黃瀾對現實題材劇的總結。「劇本寫的是什麼?劇本寫的就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有多愛。」黃瀾當初做都市家庭輕喜劇《虎媽貓爸》的動機,就是自己的孩子上完幼兒園,要上小學,想給孩子找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很不容易,這個過程中她碰到一位編劇,也在為家裡孩子讀書著急,接著又碰到了同樣有教育壓力的導演。家長們共同的焦慮情緒,促使大家要拍一部兒童教育題材的電視劇。「大家在一起創作的時候毫無溝通的壓力,劇中體現出的有我們的緊張和不安,也有作為家長發自內心的感受、感悟和不斷成長,這讓電視機前為人父母的觀眾很容易產生共鳴。」

「現實題材就是從我們自身來,反映大家在社會生活中最普遍的關注,我們對教育有焦慮、對情感有焦慮、對婚姻有焦慮,未來對父母養老有焦慮,這都是人們內心深處想要表達的。」在黃瀾看來,現實題材只是表達還不夠,更理想的是能起到「治癒」的作用。「焦慮的媽媽把你的焦慮收起來,不要傳遞給孩子,我們不要把恐懼和焦慮一股腦塞給孩子,用孩子來證明我們有多優秀。」當看到一位家長看過《虎媽貓爸》後,在網上寫下這樣的觀劇感受,黃瀾感到無比欣慰,這當中體現出的恰恰就是現實題材創作的價值。

黃瀾強調,現實題材作品想要讓創作者真情流露,有更多的生活觀察、生活體驗,是需要時間和投入的,比如《我的前半生》劇本創作是3年,《虎媽貓爸》劇本創作用了4年時間。黃瀾認為現在的現實題材作品網絡流量之所以沒有那麼大,是因為精品劇的數量還不夠,「不是觀眾不喜歡,而是我們做得還不夠多,不夠好。」

現實題材「爆款」的特質是真誠

作為一個從業以來堅持出演現實題材作品的演員,王雷說自己在這股熱潮中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幸福,「『跟風』更多的是電視臺買片子或者製片人的事,演員考慮的不是什麼時代跟什麼風,而是有沒有演過這樣的人物,沒演過就想演,投入進去塑造人物,想盡辦法給觀眾享受。」王雷來自北京人藝,那裡是現實主義紮根的地方。在王雷眼中,現實主義的根是真實,有人物、有表達欲望、有故事,出演現實主義題材要深入時代環境、職業,要理解它才能表達,如果表演只停留在表面,或者是照本宣科,是沒有意義的,「比如說演一個農民要懂得農活兒,知道幹完了活兒鋤頭該放在哪兒。」王雷覺得演員的樂趣就是通過學習走進人物,同時也啟發自己的人生,這對演員來說是不斷成長的過程。之所以會出現「偽現實主義」的概念,是因為創作的初衷不單純,「出發點有問題,現實主義應該有更多的追求意識,比如演員塑造角色,首先目的應該是打動觀眾,而不是其他。」

前些年電視劇行業講究「得大媽者得天下」,後來變成「得年輕人得天下」,其實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觀眾,創作者真誠地擊中他的內心所想,就會引起共鳴。演員趙立新在年輕觀眾中很受認可,他認為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一定是內心激蕩著一種熱情和對生活的體驗以及世事滄桑的感受,想表達出來,這一切基於創作者的真誠和有感而發。作為演員,在表演上不會區分是要拍給年輕觀眾看還是拍給中老年觀眾看,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觀眾,自己都要拿出最真誠的狀態,來迎接一次創作。「大家都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和一顆感知的心,希望看到好的東西,這個『好』就是真誠、智慧、關懷心。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留在最後的是金子,觀眾最終會用自己的選擇投票。」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邱偉

編輯:TF003

相關焦點

  • 上海電視節多個IP大劇亮相 蔣雯麗明道"轉角之戀"揭面紗
    蔣雯麗、明道 《放棄我 抓緊我》海報 一年一度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將在本周拉開帷幕,多個熱門IP陸續亮相。據悉,藝達影視將陸續推出五部電視劇、兩部電影、兩部網劇,包括根據超級IP《大唐明月》改編的同名電視劇,邀請趙冬苓改編劇本。 電視節前夕,企鵝影業在上海召開年度發布會,一口氣公布了27個重磅IP項目,包括《悟空傳》、《三體》、《青雲志2》、《風聲》、《無心法師2》、《夢回大清》、《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盜墓筆記》後傳《沙海》、《不負如來不負卿》等。
  • 【上海電視節】《白鹿原》獲最佳電視劇 何冰馬伊琍獲最佳男女主角
    6月15日,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頒獎在滬舉行,現實題材劇集《我的前半生》摘下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三項大獎,領跑今年白玉蘭。而同樣出自新麗傳媒的《白鹿原》則獲得本屆中國最佳電視劇、最佳導演獎。
  • 《深夜食堂》導演連說6個對不起,但擼串啤酒未必能拯救現實題材劇作
    文 | 藍鯨傳媒 吳銘芝這兩天,關於《歡樂頌》的吐槽似乎戛然而止,網友和媒體對國產電視劇的不滿,似乎一股腦都衝向中國版《深夜食堂》了。而主演黃磊和導演蔡嶽勳可能也徹底蒙蔽:本來打算在上海電視節期間狠狠地賺取一波話題關注度,結果卻被一眾媒體圍住興師問罪,連說對不起。6月12日,中國版《深夜食堂》首播。
  • 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頒獎典禮《白鹿原》等成最大贏家
    6月15日晚,正在上海舉辦的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芬芳綻放,領跑提名的《白鹿原》《軍師聯盟》《那年花開月正圓》《我的前半生》等劇組紛紛踏上紅毯,馬伊琍、秦海璐、何冰、雷佳音、張嘉譯、鄭凱、楊穎、杜鵑等明星魚貫亮相,氣氛熱烈而隆重。
  • 除了流量和IP 網際網路時代裡如何拍好現實題材作品?
    原標題:除了流量和IP,網際網路時代裡,要如何才能拍好現實題材作品?  過去十年,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產業經歷了飛躍式的發展,我們共同見證了這個行業在用戶、流量、收入方面的快速成長。過去五年,探險、懸疑、古裝、純愛是網際網路影視的兵家必爭之地,但現實主義、主旋律題材電視劇,網際網路自製內容卻較少涉獵。
  • 2019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8年現實題材達63.16%(可下載)
    2018年央視播出的《娘親舅大》、《樓外樓》、《歲歲年年柿柿紅》等偏於家庭倫理和年代生活的劇均有不錯的口碑與收視。現實題材全面回歸衛視、古裝劇急劇下滑:  都市情感、家庭倫理、生活職場等現實題材佔比最重,古裝劇則從數量到收視上都有所下滑。
  • 《雪海》亮相上海電視節 打造新型偶像抗戰劇
    騰訊娛樂訊日前,2015上海電視節隆重開幕。由紫金城(北京)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優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重慶電影集團、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聯合出品的大型抗戰連續劇《雪海》也參與了此次電視節。  該劇由金沙導演執導,匯集了保劍鋒、袁文康、周牧茵、蘇青等一眾實力演員,製作精良,力爭打造新型青春偶像抗戰劇。6月8日,電視劇《雪海》亮相上海電視節。  該劇的出品單位立志打造品質精良的抗戰劇,而該劇的製片方在抗戰劇領域又有著深厚的基礎和豐富的經驗。
  • 新時代國際電視節十佳電視編劇名單出爐
    12月6日,新時代國際電視節推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國十佳電視編劇名單在澳門重磅出爐。此次獲獎的十佳編劇是:高滿堂、張華標、張成功、盛和煜、王麗萍、姜偉、鄒靜之、王宛平、劉和平和周梅森(排名順序不分先後)。中國電視劇創作上的黃金年代,孕育了一批優秀的電視劇人。
  • 《裝臺》圓滿收官 現象級口碑大劇再登現實題材作品新臺階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周繼紅表示,「《裝臺》的成功源於三點。作為年末一部兼顧現實思考與生活意趣的影視作品,《裝臺》也展現出現實主義創作蓬勃的動力和影響力。「老戲骨扛鼎」的現實題材生活劇,《裝臺》成功「圈粉」年輕觀眾臺網聯動的《裝臺》,播出期間數據維度的成績喜人。拋開傳統的評價體系,收視率和點擊量兩個維度,《裝臺》在年輕人扎堆的社交媒體、新媒體平臺也具有相當熱度。微博上,#裝臺#相關話題閱讀、討論量早已衝破10億大關。
  • 上海電視節參展商超400家 古裝傳奇、生活劇扎堆
    範冰冰版《武則天》  昨日,在業內有著風向標之稱的上海電視節國際影視節目市場交易開幕,超過400家國內外展商到場布展。開展第一天,展館內明星雲集,張曉龍、袁姍姍、應採兒、黃宗澤、徐子珊、佘詩曼等紛紛亮相,為即將開拍或播出的電視劇站臺助威。記者發現,從即將播出的重頭戲,到正在製作、籌備的新劇以及引進劇等近百部在電視節上巡禮展出,題材包羅萬象,可以說今年電視劇在數量和質量上全面升級。  看點一:古裝傳奇一個也不落  從昨天開展情況來看,各種類型劇很多。
  • 與時代共振的中國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 重塑現實主義之魂
    這部中國電視劇的開山之作,是中國第一部農村題材電視劇,也為中國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發展拉開了序幕。可以說,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是伴隨著中國電視事業共同成長起來的。2014年開始,出現了一批圍繞社會主旋律、緊扣時代發展的具有社會使命感的現實題材作品。如《馬向陽下鄉記》《父母愛情》等等。此外,《產科醫生》《青年醫生》《離婚律師》等劇作的出現,實現了現實主義題材劇向行業劇的突破,為電視劇的創作開闢了新方向。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原創電視劇片單發布 建黨百年大劇《大決戰...
    建黨百年大劇《大決戰》開機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26日,「大劇看總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電視劇片單發布活動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這其中有全景式、史詩般展現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跨過鴨綠江》、全面反映建黨歷程的大劇《紅船》、首部講述北鬥人自主獨立開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天望》、根據著名作家梁曉聲茅盾文學獲獎同名小說改編的現實主義生活大劇《人世間》、首部展示測繪人工作生活的《熱血珠峰》、展現新時代金融改革多彩畫卷的《城中之城》。舉辦大規模的電視劇片單發布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尚屬首次。
  • 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入圍,孫儷《安家》上榜
    就在剛剛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入圍名單出來了,孫儷的《安家》上榜。入圍的電視劇一共有10部,一起和小喵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電視劇吧。第一部:《安家》。《安家》是由安建執導,孫儷、羅晉、張萌、王自健、田雷、孫佳雨、楊皓宇、張曉謙、王藝哲等主演的都市職場劇。
  • 「2019上海電視節泰劇盛典」 漢森娛樂泰國藝人盛裝出席
    6月11日,漢森娛樂攜旗下一眾泰國當紅藝人出席亮相「2019上海電視節泰劇盛典」,現場群星閃耀,星光無限。在盛典上,漢森娛樂與Owhat成為戰略合作夥伴。相關行業知名人士到場,一起見證這一行業盛事。
  • 愛奇藝王曉暉出席2020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回歸本源、減量...
    8月6日,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王曉暉出席2020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參與「守正為本 創新為王——電視劇創作的精品化之道」主題探討。現場,王曉暉與新麗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華益、湖南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彭國元、檸萌影業董事長蘇曉,共同圍繞「電視劇的精品化創作」展開了精彩的討論。
  • 2018年度大劇盤點:最受歡迎的電視劇榜單,你都追過嗎?
    2018年度大劇盤點:最受歡迎的電視劇榜單,你都追過嗎? 最近大家一直在追的那部暖冬神劇《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大結局啦,但是好多網友表示根本沒看夠啊,剩下半個寒冷又難熬的冬天該腫麼辦?噹噹當~2018 大屏端最受歡迎的電視劇榜單來咯~ 這個冬天不再劇荒!
  • 2018年電視劇整體缺乏精品 大IP失靈促行業痛定思痛
    本報記者 徐顥哲  在去年火了《人民的名義》《雞毛飛上天》《我的前半生》等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後,許多人曾樂觀地預計,今年必將是「現實主義題材井噴之年」。可惜,現實的骨感取代了理想的豐滿。衛視平臺播出的電視劇集體啞火,收視低迷,別說現象級電視劇了,就是想激起點水花都難,唯一能稱為「爆款」的是出現在網絡平臺的清宮戲《延禧攻略》。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電視劇海報展開幕
    第25屆上海電視節搭臺,為「準精品」廣而告之。6月11日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電視劇海報展開幕。早在一年多前,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點,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曾公布百部重點電視劇選題。
  • 電視劇《暴風眼》上視節曝海報 楊冪張彬彬化身國安戰士
    第25屆上海電視節於今日正式拉開帷幕,由嘉行傳媒、青春你好傳媒、完美世界影視出品,高琛擔任總製片人,梁振華擔任總編劇、監製,金沙執導,楊冪、張彬彬領銜主演的國安題材當代都市反諜大劇《暴風眼》亮相上海電視節,並曝光了主題海報。海報中,楊冪張彬彬化身國安戰士,幹練利落的套裝、簡明大氣的深色調緊扣劇作熱血奉獻、迷霧追蹤的主題。
  • 韓國TVN又出精品電視劇,豆瓣評分高達8.9,題材直擊社會現實
    當然,一部電視劇想要深得人心,獲得良好的口碑,那就必須要比其他電視更加優秀,不僅需要優秀的製作,還需要引人入勝的劇情,同時更需要有專業實力的演技派演員來將內容完美地呈現出來,臺前和幕後精細化處理缺一不可。說直白一點就是,良好的作品離不開優秀的演員和精彩的劇情,這部劇能夠取得成功也正是因為做到這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