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上千人在海埂公園聚集,為的都是同一件事——滇池夜市的點亮儀式。
是的,這個多個主辦方籌備許久的海埂夜市終於開場了,取名為「點亮滇池」,意在彌補海埂夜間活動的不足。
這點我想各位都身有體會,每到天黑後,海埂公園就總是漆黑一片,總少了那麼一點樂趣。其實不光是海埂,整個昆明的夜間都缺少活力。
晚上十點左右,街上的餐飲就關門了一片,我一度以為昆明是一座沒有夜生活的城市。不過現在,市政府和社會組織開始著重打造「夜間經濟」,也意味著今後昆明的夜晚將更加富有色彩。
當晚七點,多方領導人同聚海埂公園,一起開啟了「滇池之夜」的點亮儀式。待到領導人講完話後,活動就正式開始了。
開場節目很多,來自不同民族和不同地方的都有。
雲南佤族甩髮舞,這個原本起源於海洋高山族的舞蹈,被佤族的姑娘們流傳了下來,然後帶向了民間發揚光大。
隨著時代的匆匆腳步,這些傳統文化越來越稀少,甩髮舞也一樣。表演的時候很多人尚且不知道它是什麼,這樣的舞蹈在外地十分難見。
有雲南民族園提供的甩髮舞,展現了雲南境內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的特點。
藏族樂隊,來自青藏高原上的聲音。從演唱的歌曲就能聽出來聲音蒼勁豪邁,中氣十足,隔得老遠都能感受到其中蘊藏的力量感,仿佛心在雪域高原上翱翔。
節目不僅有來自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有來自校園的青春流行力量,還有詮釋中國古典美的古風舞蹈。
除了節目精彩,點亮儀式的現場也十分有意思。
比如這個被火光照耀閃閃發亮的夜間熱氣球,在黑夜中顯得十分突出。
當天在開幕式現場的朋友們自然享受到了這一視覺和聽覺上的盛宴,不過錯過的朋友們也不要太過遺憾,因為海埂夜市在今後會一直存在,每周五、周六、周日晚間都會開放。
隨著點亮儀式開始,原本昏暗的海埂步道立馬被幾百米的燈光點亮,暖黃色的小燈在風中搖晃。
跟以往擺地攤的夜市不同,海埂夜市主打「後備箱集市」,顧名思義,所有的物品擺在汽車的後備箱中售賣,是不是感覺眼前一亮呢?
從下午開始,這條平時寬敞的海埂步道就停滿了車輛。一排車輛停放整齊,每位車主都迫不及待的打開自己的後備箱,展示自己的商品,吸引顧客前來。
集市上的東西很多,類目齊全,賣什麼的都有。
佛珠、手串兒、紫砂壺這些把玩的小物件兒在集市上隨處可見,喜歡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盤它就對了!當然至於是真是假就需要自己去辨別咯~
個人製作的手工藝品在集市上也能看到,木雕、乾花束、玩具手辦等等,從商品種類來看,海埂夜市雖是新開場,但是也很齊全了。
隨處逛逛,還能在夜市上發現許多有年代的小東西。上世紀出版的經典讀物、那些值得收藏的卡帶,仔細去看看沒準還能找到「Jay」。
當然,既然是夜市自然不會只有擺攤啦。
在海埂夜市上走走逛逛,你能發現很多驚喜。
夜市上有一個古裝展覽,聚集了大量熱愛古裝漢服的人群。每到周末,在結束一周的工作後,換上自己喜愛的古風衣裳,來到這裡聚會。
伴著從滇池吹過來的海風,被髮髻紮起來的長髮也隨風飛舞,看到這樣的景象,讓人頗有種穿越的感覺。
有不同年代古裝的愛好者,唐服、漢服、民國裝……總之穿起來都是極為好看的。一邊傳揚著我國的古典文化,一邊也增添了別樣的風景線,這樣挺好。
除了現場的古裝讓人驚嘆,立於路旁的賣唱歌手也十分亮眼。
一把電吉他,一個麥克風,一副歷經滄桑的嗓音,就可以開始了。民謠悠悠,仿佛把自己的故事通過歌曲娓娓道來,聞者多心生感觸。
沒有美食的夜市是不完整的,海埂夜市上的小吃店在夜間也開始營業了。
在夜市上逛逛停停,走累了可以去飲吧喝點熱乎的,餓了也可以去適當吃點夜宵。呈貢特色豌豆粉、三塊一拾豆腐、水果撈……
由於環境限制,海埂夜市上的小吃雖不是很多,但是吃的喝的也都有,基本能滿足遊客的需求。
周末晚上還不知道該去哪裡?抽個時間去海埂逛逛吧!
溫馨提示:①海埂夜市每周五、周六、周日夜間開場,位於海埂公園不在海埂大壩,地圖導航海埂公園可達;②海埂公園夜間風大,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