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福建寧德市霞浦縣溪南鎮的半月裡畲族村落,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半月裡,山環水繞、鍾靈毓秀,形如半月;村中環境古樸而靜謐,至今仍保存多座完好的古宅和畲族古蹟。
霞浦除了知名的灘涂攝影,楊家溪,還有魅力的少數民族--畲族。霞浦所在的閩東地區是全國畲族人口最多的區域。畲族是一個獨特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人口較少,主要姓氏為盤,藍,雷,鍾等。
所以我們去了霞浦,接下來就去了半月裡,這裡有保存完好的古宅和畲族古蹟,
看看古宅
這裡的建築也很有特色
淳樸的村民住宅,還貼著毛主席的畫像,好親切。
畲族原住民-這裡的老年人,還穿著她們福有特色的民族服裝,
畲族又自稱&34;,是與他們的居住環境、遷徙歷史有關。&34;是指山裡客人的意思。先來為主,後來為客,先來的漢人就把這些後來的畲民當為客人。
我們四處走走拍拍,
這種「幾」字型是典型的畲族建築風格。材料也多是這種木結構的泥牆瓦房,房子稱做「寮」。多建於山坡向陽避風有水源的地方。
古時用於點燈的燈罩。
畲族民間博物館,來這裡可以看到畲族的生活與勞動用具,
畲族講解員很敬業,她穿著畲族服裝,給我們演示她們織布的情景,也很配合的讓我們拍照,她甚至很專業的指示我們要站在那個角度拍更好,還會給自己打光。
勤勞淳樸的畲族婦女,不但是生產能手,也是編織刺繡的能工巧匠。他們手工藝品種類豐富,色彩斑斕,風格獨特。如編織的彩帶,又稱合手巾帶,即花腰帶,案花紋多樣,配色美觀大方。編織的鬥笠,花紋細巧,工藝精緻,配以水紅綢帶、白帶及各色珠子,更富有民族特色,是畲族婦女最喜愛的一件裝飾品。
利用自然光,雖然暗些,但是很柔和,
這樣的拍攝,已經成了很熟練的流程了,
其實這樣就是擺盤,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千篇一律,但是我們既然來了,講解員也很配合,我們也就開開心心的拍下去,
畲族的室內攝影,還包括臥室,當然,也是擺盤,講解員會叫我們站在她指定的位置上拍,
還是應該感謝她的敬業,認真,與熱情,
勞動情景
在室外拍,可能更自然些吧,
畲族原分布在閩、粵、贛三省結合部。元、明、清時期,從原住地陸續遷徙到閩東、浙南、贛東、皖東南等地山區半山區。
畲族有自己的語言--畲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通用漢文,唱畲歌,且畲歌是潮州歌謠的源泉。 99%的畲族所操語言接近於客家語,但在語音上與客家語稍有差別,有少數語詞跟客家語完全不同 。
關於畲族,今天就寫到這裡吧,旅遊,就是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走走看看,旅遊可以讓人漲知識,可以讓人開闊眼界,可以讓人心情愉快。
我是「老媽愛廚房」,我喜歡美食,喜歡旅遊,喜歡攝影。
期待與你的交流,期待你的關注,轉發,謝謝!
圖文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