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敢問路向何方?世界地鐵一個半世紀來的發展脈絡

2020-12-12 齊魯壹點

2019年1月1日,對濟南和整個山東的城市發展史來說,都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這一天,濟南第一條地鐵——軌道R1線正式開通。放眼全國乃至世界,一個城市有無地鐵已經成為它有無資格被稱為「大城市」的標準。而回顧地鐵的百年發展史,會發現地鐵的興衰,也是檢測一個城市活力大小的溫度計。

緣起:

改變城市的大膽夢想

說來你可能不信,地鐵從創立至今已經一個半世紀: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倫敦地鐵正式運營通車。以今人的眼光看來,這個發明似乎沒啥,不就是把鐵路搬到地下去嗎?但是,如果你以一個19世紀人的眼光審視這項發明,會覺得這個主意簡直就是從未來穿越來的「黑科技」。要知道那年頭,倫敦街頭川流不息的可都是馬車,連輛汽車都還沒有——因為內燃機發明還是20多年後的事情。

如此清奇的腦洞,是誰想出來的呢?這還要說回首條地鐵通車近40年前。1825年的一天,年輕的倫敦律師查爾斯·皮爾遜正在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中整理材料,他突然奇怪地發現,自己上任後打過的官司中一半以上都是交通糾紛。這也不奇怪,19世紀中葉的倫敦人口已經突破100萬,交通系統幾乎每天都在超負荷運行,各種事故在所難免。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呢?皮爾遜是個出身底層的小夥,電光石火間,他突然想到自己當礦工的父親曾經給他描述的英國煤礦的井下生活——工人們乘著有軌礦車,用極短的時間跨過悠長的隧道,到達目的地。皮爾斯於是想到,如果用這種方式在城市裡運送旅客,豈不也很方便嗎?於是地鐵的腦洞就這樣誕生了。

腦洞在一刻就能形成,但為了實踐它,往往需要付出人一生的努力。為了實踐這個他認為能「造福倫敦」的設想,皮爾遜辭掉了律師的工作,向倫敦政府鍥而不捨地推銷該方案近10年,終於讓工程上馬。1863年,此時的夢想家皮爾斯已經63歲,他終於見證了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地鐵的通車。

這樣說來,地鐵的發明,其實是一個夢想家美夢成真的故事。不過,用心想一下,你就會發現,這實際上是一個民族的逐夢故事:英國當時正處於工業革命的黃金期,整個國家處於「明天會更好」的樂觀情緒中,而地鐵作為一項放長線釣大魚的市政工程,恰恰需要這種樂觀情緒——倫敦用於建設首條地鐵的市政貸款,是在地鐵建成整整70年後才還完的。如果沒有「今後城市會越來越好」的預期,皮爾斯這樣的夢想家有再大的熱情也不可能說服政府和民眾。

不管怎樣,地鐵的出現改變了其後城市的發展規則。19世紀上半葉,由於城市擁堵問題無法解決,大多數人都認為100萬人口將是城市發展的上限,但地鐵的出現極大地提升了這種預期。在隨後的100多年裡,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先後修建地鐵,地鐵因其運輸能力強、速度快、運行有規律等特點,成為城市的「資本動脈」。

然而,有關地鐵的故事,並非一直都昂揚向上,在它的發源地歐美,它就曾遭遇不小的挫折。

猶疑:

歐美地鐵緣何衰落

滿是塗鴉的紐約地鐵

2016年4月,還在競選美國總統的希拉蕊在紐約地鐵上遭遇了一次不小的尷尬:當天,她為了接觸紐約普通市民,想搭乘兩站地鐵體驗生活,但當希拉蕊走進驗票閘機時,連刷了5次地鐵卡都沒成功。希拉蕊急得是滿頭大汗。但身為政壇「老油條」,她還不忘抬頭尷尬一笑,打點「看來我們的地鐵需要維修」之類的官腔。

此事被美國媒體廣泛報導後,很多人都調侃希拉蕊其實一點也不親民——常乘紐約地鐵的人,誰不知道這裡的設施不靠譜,早該修修了?可維修哪有你說的那麼輕巧?看到犯了眾怒,希拉蕊後來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不了解底層生活,已經有兩年沒坐過地鐵了。

國際地鐵聯盟(CoMET)在2013年地鐵發明150周年之際曾發布一個報告,稱目前全世界有67%的地鐵線路因設備老舊、維護不善而存在安全隱患。令人意外的是,這張名單上居然不乏「倫敦地鐵」「巴黎地鐵」「紐約地鐵」等等地鐵中的「老大哥」,似乎越早修建地鐵的發達國家,眼下遇到的問題就越嚴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還是經濟問題鬧的。如前所述,歐美地鐵起步非常早,最遲到一戰以前,倫敦、紐約、巴黎、柏林等城市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地鐵網。但隨後地鐵在歐美卻陷入了漫長的停頓期,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除了莫斯科等城市還在大修地鐵、試圖迎頭趕上之外,大多數歐美國家似乎都忘了這茬事。究其原因,除了兩次世界大戰讓歐美各國都沒有閒錢搞這種大工程外,更主要的原因則是汽車在西方的普及。這種更方便的交通工具的出現,讓歐美地鐵不再成為中產階級以上人群出行的必需品,於是地鐵本身變得不賺錢,甚至長期虧本運營。等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汽車在歐美各大城市達到飽和時,歐美各國政府再回過頭來想重新整理地鐵,卻發現已經積重難返。

比如曾穩坐地鐵裡程頭把交椅的紐約地鐵,如今在紐約市民中就有「地獄」的別名,不僅設備老化,衛生狀況糟糕,還因為長期有流浪漢聚居而成為了犯罪天堂。在最為混亂的上世紀80年代,紐約地鐵年均發生各類搶劫、性侵等惡性事件200多起。從這個角度來說,希拉蕊不坐地鐵也情有可原——現如今的歐美地鐵,確實只是底層民眾的專屬品。

而地鐵的底層化又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由於乘坐人群經濟能力不足,導致地鐵遲遲無法通過提升票價收回越來越高的運營成本,因為地鐵公司宣布提價經常是引發社會騷亂的導火索。還是以紐約地鐵為例,進入21世紀以來,紐約地鐵長期虧損運營,每搭載一名乘客就虧損1.1美元,年均虧損5億美元。為彌補虧空,紐約市政府不得不給私家車加稅,鼓勵更多人乘坐地鐵,但收效甚微。

與此同時,地鐵興建的費用卻日益走高,2017年,紐約地鐵第二大道線開通,這也是紐約地鐵自1950年代以來第一次開通新線路。但一算帳卻讓人難以高興:這條線路只有三站地,卻耗資45億美元,且投入運營後立刻開始虧損。難怪有人開玩笑說,這條失敗的線路可能是紐約的最後一條地鐵了。

復興:

西方不亮東方亮

不過,歐美國家的困境並非現代地鐵的全部。當代世界地鐵復興的新希望,其實是由日本「發明」、被中國發揚光大的「地鐵東亞模式」。

乾淨整潔的東京地鐵

東京是繼倫敦、紐約之後,第三個登上世界城市軌道交通裡程榜首位的大都市,並且將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今天。據統計,截至目前,整個東京首都圈內軌道交通的裡程(包括東京地下鐵、都營地鐵、JR東京段和私鐵)總長度超過2500公裡,幾乎相當於我國北京、上海兩大城市同類交通裡程數之和。更令人吃驚的是,這2500多公裡的軌道交通中,居然有1147公裡是「私鐵」,即由私營鐵道公司負責運營,這說明這些線路是掙錢的。而良好的收支狀況也保證了地鐵設施能得到正常維護,避免陷入紐約地鐵的治理怪圈。

那麼,日本人是怎樣讓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掙錢的呢?其實,由於人口過於稠密,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比歐美更早遭遇了車輛飽和的問題,擴建地鐵實屬迫在眉睫。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被迫」發明了「賣地回本」的策略——東京地下鐵公司曾做過測算,東京每條地鐵線路修通,其沿線車站附近的2公裡範圍內地產價格將平均上漲100%,而500米範圍內價格則將上漲175%。各地鐵公司於是通過其背後的財團與地產商進行合作,先低價購買規劃地鐵沿線的地產,等到地鐵修通、基礎設施建好後再高價賣出或出租,從中掙取差價。這一「東京模式」的發明,直接導致了上世紀60年代-90年代日本基礎設施的爆發性增長和地產價格的飆升。今天你在日本旅行,會有一種突出感受:在這個國家,城市和鄉村的分野是以離車站遠近為標準的,離地鐵或其他軌道交通越近的地方發展越好、地價越高,整個城市以帶狀沿軌道交通沿線展開,地鐵等軌道交通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都市大動脈」。

「以地鐵帶動地價,以地價反補地鐵」,日本這種模式後來被中國香港所借鑑,並加入了更多政府干預從而變得更為高效。21世紀以來,我國內地各大城市又將該模式進一步吸收、借鑑,於是形成了中國至今方興未艾的「地鐵熱」。截至2019年1月濟南地鐵試運營,中國已開通地鐵的城市達到36個,並且仍在持續增長中,說地鐵已經成為中國大城市的標配毫不為過。

不過,從創立這一模式的日本看來,促使地鐵復興的「東亞模式」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地鐵建設需要靠賣地回本,決定了該模式是與房地產行業深度綁定的,日本在經歷上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崩潰之後,軌道交通建設立刻陷入停滯,時至今日仍無法恢復元氣。其次,地鐵本身的高投入和對沿線房地產的提升作用,幾乎必然會帶來通貨膨脹。日本和我國香港大建地鐵的時代,同時也是通貨膨脹最厲害的時期,如何解決隨之而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將考驗政府的綜合治理能力。再者,急速發展的地鐵「東亞模式」,仍是一種年輕的模式,即便最先試水的日本,眼下也才剛剛開始經歷設施批量老化、維護成本驟增而房地產雄風不在的「困難時期」,這一模式是否真的優於正在困境中的「歐美模式」,還有待時間的進一步考驗。

但不管怎樣說,在城市迅速擴大、而常規交通日趨飽和的今天,一個有夢想的城市不應該沒有自己的地鐵。因為地鐵的兩端,連接的是人們對更便捷、更舒適生活的熱烈嚮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相關焦點

  • 敢問「路」在何方
    敢問「路」在何方據《武昌縣誌》的載錄,鄂州的名勝古蹟很多,順指算來,如數家珍:城宮堂宅,樓臺亭閣。但是,就是沒有「路」。沒有路,又何以走出阡陌,走進街市;何以從歷史的深處走過來。「路」在何方?「營盤」上,舉目四顧,敢問路在何方?
  • 吳亦凡助陣《敢問路在何方》 六小齡童猴王歸來
    吳亦凡助陣《敢問路在何方》 六小齡童猴王歸來 時間:2015.04.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李超
  • 許鏡清:敢問路到底在何方?
    今年中秋,一曲《敢問路在何方》唱火了兩個人。一個是翻唱者譚維維,一個是原曲作者許鏡清。起因是譚維維在央視中秋晚會現場,極具"張力"地翻唱了搖滾版《敢問路在何方》。而遠在舞臺之外的許鏡清,卻對改編之事全然不知,氣的夜不能寐。9月14日,許鏡清發文表示,「這種未經本人授權就擅自改編歌曲,且歪曲了作品本意,就算唱功再好......我不能接受,也非常不喜歡」。
  • 敢問路在何方——重走西遊路
    - 敢問路在何方-《三國演義》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水滸傳》義薄雲天、英雄傳奇;《西遊記》神奇的魔幻之旅。比起《三國演義》的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水滸傳》義薄雲天、英雄傳奇;在那個年齡,我最喜歡的還是《西遊記》,一個神奇的魔幻之旅。每次看《西遊記》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孫悟空會72變,能智鬥二郎神;豬八戒背媳婦兒,大鬧高老莊等等。每一個故事都惟妙惟肖,讓人難以忘懷。後來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也在央視播出了。
  • 中秋晚會翻唱《敢問路在何方》引爭議,譚維維向原作曲許鏡清道歉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 9月13日,央視中秋晚會上,歌手譚維維翻唱的一曲《敢問路在何方》,因大膽改編和風格魔性,引發網友熱議,被批「毀童年」。14日,原作曲家許鏡清發文質問其為何未經授權擅自改編,並在15日再次發文表示「保護中華民族經典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 西遊記《敢問路在何方》取景地是在四川還是貴州?
    尤其是片尾的時候,一曲《敢問路在何方》唱的大家心有戚戚焉。其中這首片尾曲有幾個鏡頭,是唐僧師徒幾人趟過一個瀑布的場景。但對於這個瀑布,如今有兩個地方都在宣傳。第一個地方,自然是大家熟知的四川省九寨溝景區諾日朗瀑布。
  • 譚維維改編《敢問路在何方》!你不是在改編,而是在褻瀆!
    譚維維改編翻唱了一曲《敢問路在何方》。誰曾料想,正是這首改編歌曲,激起千層浪,大部分人表示不滿。最終,譚維維發文致歉,此事告一段落。《敢問路在何方》是《西遊記》的主題曲。《西遊記》是每一個人的童年符號,每年的寒假暑假,伴隨著我們從放假到開學。甚至有人說,沒有《西遊記》的暑假是不完整的。
  • 歌詞漫談《西遊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閆肅作詞
    迎來日出,送走晚霞一十四年的取經路,看盡了日出日落孫大聖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年年過得是那麼快一場場酸甜苦辣每一個妖怪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很有禪機的一句話,對有緣的人可以拿去問道,對無緣的人就是一句廢話,就如同問老師:我畢業以後前途怎麼樣,老師會告訴你:你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
  • 刀郎和譚維維都改編了敢問路在何方,許鏡清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2019央視中秋晚會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估計很多人秀沒有想到,著名歌手譚維維演唱了一首改編版的《敢問路在何方》會引發這麼大的熱議。《敢問路在何方》是經典電視劇《西遊記》的片尾曲,也是著名音樂人許鏡清先生的代表作,在譚維維演唱了之後,許鏡清先生也是氣得夜不能寐。
  • 《敢問路在何方》詞作者閆肅,演唱者蔣大為,你可知曲作者是誰?
    30多年了,人們還是那麼喜歡楊潔導演的《西遊記》,伴隨著這部電視劇火起來的還有那首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當時大街小巷、k廳唱吧隨處可以聽到它的旋律,到如今還有人愛唱這首歌。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 營濱路不迎賓,8億工程的樁基合格率0%:敢問路在何方?
    造價8億,通車3年,福建福州,這是省會城市,這是經濟強省,一條「營濱路」尚且如此「迎賓」,放眼全國,路、橋、隧道、地鐵、各項民生工程,究竟還藏著多少貪汙腐敗?如果一條路花了大價錢修好了,100年都完好無損,對於「現實的中國人」而言,這條路就白修了。
  • 「世界地鐵之旅」——巴黎地鐵
    世界上各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空間都成為城市景觀、藝術展示的一部分,創作出屬於各個城市的獨特風景。此系列將為讀者帶來一場世界地鐵文化之旅。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來了解一下法國巴黎,說說巴黎的軌道交通發展史巴黎地鐵是法國巴黎的地下軌道交通系統,是全世界最密集最方便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 六小齡童《敢問路在何方》共三部,2019年上映第一部,會成黑馬?
    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寄希望於六小齡童主演的《西遊記》大電影《敢問路在何方》來超越。畢竟在當前的中國來講,只有六小齡童才有這樣的群眾基礎,與吳京進行抗衡。如果昔日的六小齡童版本的《西遊記》被搬上大熒幕,相信一定會勾起大家的回憶,老少皆會前往電影院觀看,而且這部電影似乎是以《指環王》的標準來進行打造的,如果質量與口碑都俱佳,加之如此深厚的群眾基礎,很多人認為,破紀錄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吧?先不管六小齡童的《敢問路在何方》最後能不能成為黑馬,來看看這部電影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西遊。
  • 86版《西遊記》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是臨時換成由蔣大為的
    很多人並不知道,86版《西遊記》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原本是張暴默唱的,後來臨時換成由蔣大為演唱。箇中緣由,據說是有人從中作梗安排給了蔣大為,為此這首曲子的創作者——許鏡清還背了黑鍋,被張暴默大罵一頓。
  • 六小齡童版西遊記《敢問路在何方》本月開拍!(圖)
    從2015年就開始有消息稱中美要合拍電影版《西遊記》,名叫《敢問路在何方》。終於要在本月開機了。除了遺憾去世的沙僧閆懷禮,老版的孫悟空六小齡童、唐僧遲重瑞、豬八戒馬德華等主演將再度攜手。
  • 《敢問路在何方》曲作者求助 盼開個人作品音樂會
    《敢問路在何方》和《西遊記》的其他音樂是許鏡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  「我想開一場個人作品音樂會,不知怎麼辦?我一生低調,不登大雅,不善交際,無人問津。百餘部影視音樂,樂隊作品,新老版《西遊記》作曲。常暗自悲嘆不知天下誰肯助我,何日能了此心願。望有誠意的、善意的、願意的朋友及公司聯繫我。」
  • 【世界地鐵之旅】——布達佩斯地鐵
    世界上各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空間都成為城市景觀、藝術展示的一部分,創作出屬於各個城市的獨特風景。 此系列將為讀者帶來一場世界地鐵文化之旅。 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來了解一下布達佩斯,說說布達佩斯的地鐵發展史 01 布達佩斯地鐵發展概況 布達佩斯地鐵是歐洲大陸最古老的電氣化鐵路系統,是歐洲第二古老的地鐵(第一是倫敦地鐵),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 全國第一部地鐵歷史書《北京地鐵發展史》昨日發行
    中國網4月16日訊(「微觀中國」肖冰報導)在北京地鐵公司成立42周年之際,全國第一部地鐵發展史《北京地鐵發展史》正式出版發行。昨日,北京地鐵公司在西單圖書大廈舉行了首發籤售儀式。據了解,《北京地鐵發展史》是由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主持編寫的有關北京地鐵近60年發展歷史的志書,是一部全面完整記述北京地鐵發展歷史的書籍。
  • 《敢問路在何方:我們的西遊記》,講述82版《西遊記》背後的故事
    幾十年來,這部劇成為暑期必播劇目,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甚至遠播海外。那麼,你知道這部經典大戲是如何誕生的嗎?為什麼一拍就是六年?一臺攝像機是如何拍出《西遊記》的?……很多人在尋找答案。一本由82版《西遊記》導演楊潔和攝像合著的圖書——《敢問路在何方:我們的西遊記》新鮮出爐了!本書寫的正是當年的幕後故事。
  • 蔣大為將《敢問路在何方》帶到《天下大聖》情景誦讀會的現場
    提起蔣大為,00後也能火速報出他唱紅的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駿馬奔馳保邊疆》《牡丹之歌》……他的聲音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其中最傳唱不休的就是《敢問路在何方》。他的《敢問路在何方》聽哭了楊潔86版《西遊記》是公認的國劇經典,蔣大為並非《敢問路在何方》的原唱,但他的歌聲已成為這部經典作品無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個音符都落在了我們記憶的田野,長成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