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不斷擴散,歐洲已經成為了主戰場。在這眾多的歐洲國家,塞爾維亞開始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從塞爾維亞總統到大使館的鐵板夥伴,讓我們開始重新開始認識這個國家了。
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塞爾維亞,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成為了南斯拉夫聯邦的一部分,2003年因為南斯拉夫的解體,更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到了2006年黑山宣布獨立,我們才看到如今的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的首都是我們熟悉的貝爾格勒,這裡的足球曾經拿過歐洲的冠軍。當然這裡也有著一段讓中國人難以忘記並且值得紀念的歷史。
2017年1月1日:塞爾維亞開始對持有普通護照的中國人執行免籤入境30天的政策,成為第一個和中國取消籤證制度的中歐和東歐國家。
塞爾維亞自古就生活在拜佔庭和西羅馬兩大帝國之間,早在7世紀以前,影響塞爾維亞最多的是古羅馬帝國,因此這個時候更多的人信奉基督教。到了1054年,基督教分類成了東西方教派,因此從這個時候開始,塞爾維亞歸屬東正教。直到現在,東正教依然是塞爾維亞的主要宗教。
現在的塞爾維亞,全國擁有大大小小數百所東正教教堂和修道院,其中好幾座已經列入了世界遺產。這些散落在塞爾維亞各個角落的最美的教堂,已經成為了塞爾維亞最具藝術色彩的以免。
如果你現在準備要去塞爾維亞了,那麼推薦你一個三日的行程,讓你在短短的時間裡,領略到塞爾維亞的精華。
到達塞爾維亞後第一站就留給貝爾格勒吧,讓我們在這裡感受昔日的輝煌和宗教信仰的神聖。這裡的老城區擁有著狄托元帥墓、卡萊梅格丹城堡、聖薩瓦大教堂以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晚上還可以前往步行街走一走,融入當地的夜生活。
聖薩瓦教堂是一座從1895年就開始修建的,至今僅僅完工了外觀主體和地下室的巴爾幹半島最大的東正教堂。其實當我們走在貝爾格勒的街道上,還有許多的好看的教堂值得參觀,特別當你在結婚季來到這裡,各個滿座的教堂絕對可以作為你有意思旅行的一站。
始建於17世紀的卡萊梅格丹城堡,位於薩瓦河與多瑙河的交界處,這裡是貝爾格勒的地標建築,也是當地的休閒場所。目前大部分的遺址都是在土耳其統治時期修建,當然也有一些古羅馬和奧匈帝國的建築遺風。
走在斯卡達利亞步行街,恍惚間回到了19世紀的貝爾格勒。步行街距離共和國廣場不遠,街道兩邊都是傳統的塞爾維亞餐廳,許多攻略都記錄的三頂帽子(Tri e ir)、兩隻小鹿(Dva Jelena)等餐廳都已經有百年歷史了,到了晚上這些餐廳裡都會有當地傳統的樂隊表演,走在這裡,恍然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第二天早餐後,讓我們啟程前往塞爾維亞的第二大城市諾維薩德。
到達諾維薩德,我們將首先參觀地標性建築彼得羅瓦拉丁要塞。這個要塞是在1780年由當時的犯人修建完成。歷史上關押過第一次反土耳其起義的領袖,以及我們都熟悉的狄托。如今站在這裡,可以清晰地俯瞰整個城市。
離開要塞讓我們開始諾維薩德的博物館之旅。諾維薩德的城市博物館是由眾多分布在城市裡的博物館組成,並不是單一的某個博物館,而且每個博物館的主題內容不一樣。
在諾維薩德眾多的博物館中,伏伊伏丁那博物館是其中最值得參觀的目的地。這裡涵蓋了從舊石器時代到19世紀末的歷史。關內藏品均用英語註明了出土的地方和年份。
在諾維薩德的最後一站,留給自由廣場附近的步行街。這裡同時也是諾維薩德老城區,步行街的兩頭分別是天主教和東正教的主教宮。另外這裡還有許多的餐廳、酒吧、咖啡廳,每當好天氣的時候,這裡都會滿滿的,如果時間足夠,在這裡停下腳步,悠哉地喝上一杯,享受安逸的時光。
在塞爾維亞的最後一天,吃完早飯我們就前往尼什,參觀著名的尼什城堡和骷髏塔。
尼什城堡的原址是修建於1719至1723年間的防禦工事遺蹟上。當年根據蘇丹的憲章,覺得在尼什修建一座強大的堡壘。於是連君士坦丁堡的石匠都帶到了這裡,一座城牆就有400個泥瓦匠來共同修建。目前,尼什城堡是整個巴爾幹地區最完善的堡壘。
到了19世紀,塞爾維亞人不堪忍受土耳其人的暴政統治,於是在尼什發動起義,最終寡不敵眾起義失敗。惱羞成怒的土耳其將領,下令砍掉戰死的起義軍的頭顱,並且澆築進了一座塔上,這便是著名的頭骨他。這座尼什頭骨塔昭示了奧斯曼土耳其的殘暴,同時還述說著塞爾維亞人民的不屈與勇敢。
許多人沒有想到,塞爾維亞讓許多的中國人重新認識了這裡。相信在疫情過後,有更多的朋友喜歡這裡,也會把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國家納入到自己的旅行計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