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保護民族文化瑰寶

2020-12-15 騰訊網

中國西藏網訊 12月12至13日,西藏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在拉薩召開。

圖為西藏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現場

據了解,本次大會依照協會章程規定,審議、通過第一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協會章程修改草案和財務審計報告,充分總結、展示自協會成立以來所取得的豐碩研究成果;選舉產生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和協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等其他新一屆機構組成人員,展望、部署下一屆協會的繼續發展。

西藏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於2016年7月22日正式成立,是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從事倉央嘉措文化研究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協會以國內著名藏學家為骨幹,由各族各類專家、學者和部分愛好倉央嘉措文化的企業、實業家組成。西藏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旨在將以往分散的研究和關注倉央嘉措文化的社會力量,聯繫、匯集起來,依法進行必要的組織、引導,為促進文化產業良好生態的形成,貢獻正能量。

圖為西藏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現場

西藏倉央嘉措協會成立四年來,以研究倉央嘉措文化為己任,全方位、多角度保護、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在研究、弘揚倉央嘉措文化方面,努力呈現多元化的特色,從對倉央嘉措生平經歷正本清源的基礎研究,到史學、宗教學、文獻學、人類文化學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文化闡釋,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新的突破。同時,協會致力於運用多樣化途徑和視覺,通過音樂、詩歌、唐卡書法等形式多元化、多視角地展現研究倉央嘉措文化的深遠意義和重大價值。

圖為西藏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現場

西藏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協會完成換屆選舉後,將繼續完善和實施協會發展規劃、設想和有關文化項目,按照協會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繼續在國內外舉辦有關倉央嘉措文化的學術研討活動;在國內外舉辦有關倉央嘉措文化展覽活動;組織創作有關倉央嘉措的文藝、影視作品;組織繪製展出有關倉央嘉措的唐卡;在國內外舉辦有關倉央嘉措文化的文藝演出;組織對倉央嘉措生平的權威評價和對倉央嘉措詩詞的經典闡釋,訂正各種版本詩歌,規範漢、英譯文;依法收集有關倉央嘉措的物品、研究成果、文書等,或者接受捐贈,以創辦倉央嘉措文博館;依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會刊《倉央嘉措文化研究》雜誌,開辦網站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網,繼續編著創作各種倉央嘉措文化相關的叢書以及音像、影視作品,並出版發行;積極開展有關倉央嘉措文化研究的各種活動,如舉辦詩會、講座、培訓班、唐卡畫展、學術研討交流等;在國內外舉辦有關倉央嘉措的其它傳統文化活動。

「西藏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將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指引下,根據國家有關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致力於倉央嘉措文化研究,發展和繁榮藏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加強軟實力建設,提供文化平臺和智力支持。」西藏倉央嘉措文化研究協會相關負責人說。(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賈華加)

相關焦點

  • 非遺瑰寶齊保護,民族文化「童」傳承
    小市長體驗廣繡  小市長、小主人為非遺保護說想法、提建議  一針一線、一筆一畫、一邊一角……6月22日,「非遺瑰寶齊保護,民族文化『童』傳承」 第40期小主人論壇圓滿結束。  體驗非遺活動,讓「保護非遺」意識滲透入心  在佳木蔥蘢、曲橋臥波、層臺疊翠、古色古香的荔園裡,小主人們在非遺傳承老師的指導下,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廣繡、廣彩項目,以體驗和滲透的方式,讓保護非遺的意識深入心裡。  其中,廣繡以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善於變化的藝術特色而聞名。它的每一針每一線都流露出工匠精神,代表著嶺南文化。
  • 孫豔玲代表加強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
    黑龍江日報5月25日訊 目前,我國一些少數民族文化面臨著民間工藝及手工技術逐漸失傳,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語言文字、民族歌舞等後繼乏人等問題。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孫豔玲呼籲,要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對此她提出建議。
  • 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開展 齊魯古籍瑰寶亮相國圖
    齊魯網9月7日訊書香沁心,博古通今,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文化典籍鐫刻著華夏記憶,傳承著中華文脈。多彩民族、共創絢爛文化,彰顯民族瑰寶。天地輿圖,咫尺方圓,描繪壯美河山。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9月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主辦,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承辦,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及各參展單位協辦的「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
  • 傳承瑰寶,守正創新 ——第三屆民族醫藥傳承振興與發展大會大咖...
    傳承瑰寶,守正創新 ——第三屆民族醫藥傳承振興與發展大會大咖雲集 碩果纍纍 2020-12-14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
    6月20日,永州市工商職業中專利用晚自習時間,各班組織學生開展「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主題班會。「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豐富的珍貴遺產,我們要保護國粹,傳承中華文化。作為中職學生,更應弘揚工匠精神,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發揚光大。」17級文化藝術專業學生爭先恐後地上臺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自身感想。
  • 民俗文化|匠心傳承 品大東之民間藝術瑰寶
    下面,就跟隨鏡頭,來感受一下2008年就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大東鄉民間藝術瑰寶的多姿多彩和雋永魅力吧!民族音樂學家宣科研究發現,熱美蹉起源於先人對自然的恐懼心理:「熱美」是一種精靈,專門吮吸死者靈魂,為保護亡靈,人們在守靈時邊唱邊跳,以嚇唬和驅趕「熱美」。納西族傳統歌舞熱美蹉約產生于氏族社會時期,是人類文明初期音樂舞蹈藝術蔭芽階段的「活標本」。2008年熱美蹉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此,作為民族藝術的瑰寶,藝苑的奇葩,聞名納西地區、蜚聲海外,為納西族人們喜聞樂見。
  • 屏山縣地方志辦召開屏山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專題研討會
    12月15日上午,屏山縣地方志辦公室召開屏山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專題研討會。縣誌辦全體幹部職工參加會議,會議由縣誌辦副主任向乾明主持。會議傳達了12月11日屏山縣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推進會議精神。大家紛紛結合史志工作就如何做好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提出建議,向乾明強調:屏山縣是一個多民族縣,有2個彝族鄉,還有漢、回、藏等30個民族,加大少數民族尤其是彝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傳承與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加大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讓文化成為凝聚民心的力量」——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加大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新華社長春8月22日電(記者 高春霄 宗巍)近年來,延邊州在挖掘民俗資源、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同時,不斷發揮文化的紐帶作用,搭建起一座各民族團結進步的橋梁。
  • 民族瑰寶綻放大山深處
    ——烏當區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紀實  走進貴陽市烏當區少數民族集居的自然村寨,青山環抱,流水潺潺,嶄新的房屋映入眼帘,苗族、布依族建築風格、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水泥串戶路延伸到家家戶戶,門前乾淨整潔,屋裡屋外的簸箕畫、牆畫風格各異,述說著一個個動聽而傳奇的故事……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對於有效的做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必須認清這方面的重要意義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找到更為合理及有效的解決辦法。一、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伴隨國際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潮在日益增強,我國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關注。
  • 長城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傳承
    【關鍵詞】長城文化 民族精神 傳承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弘揚長城文化對於傳承民族精神的積極作用傳承民族精神是項艱巨的工程,必須藉助一定的文化資源,採用適宜的方式。在這一背景之下,歷來被視作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圖騰之一的長城文化,受到了分外關注,其所具備的歷史、思想以及人文價值,也就成為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來源。
  • 民族運動會是民族文化交流展示、傳承發展的舞臺
    丹珠昂奔: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奇葩,它植根於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發揮著增強民族體質、傳承民族文化、促進民族交流、增進民族友誼的重要作用。    多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通過保護、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最大限度地發揮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在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多元綜合功能,為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揮更大作用。
  • 民族瑰寶 千年傳承 —《詩經》廉政文化調研報告
    河間市詩經村鄉地處106國道沿線,風景秀麗,民風淳厚,正是千年前毛萇叔侄講經處,「詩經文化」的影響力在此得到最淋漓盡致的表現。我市抓住這一特殊優勢,結合正在開展的「唱響廉潔河間」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文化底蘊深厚的詩經村鄉為試點,深入推進「詩經廉政文化」思想建設,結合該鄉實際,把《詩經》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和文化真正融入到實際學習和工作當中。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中化民族文化——市自然資源局到海上絲路...
    為提升幹部職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弘揚民族團結精神,2020年12月18日下午,市自然資源局組織局機關與市土地儲備中心的幹部職工到海上絲路北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參觀學習。活動現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白耀華對烏木館、角館、貝雕館內的工藝品進行講解,為大家普及了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有關知識,為在場幹部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精彩的傳統文化課程。此外,通過觀看角雕宣傳片,了解我市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歷程。
  • 李先逵:新時代中國民族建築保護傳承與發展
    留住鄉愁,認真保護傳承弘揚傳統建築文化遺產當今尤為迫切的是,不僅要善於努力創造中國本土特色的現代建築,還應該更為關注並參與對建築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弘揚即留住鄉愁的事業。要留住鄉愁文化,就要堅守建築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理念與核心價值。當前中國城鄉規劃建設最大的問題就是指導思想不明,理論認識混亂,以致不但新規劃新建築缺乏本土文化特色,而且建築文化遺產破壞嚴重。
  • 贛州:傳承千年文化 保護客家「國寶」
    如何保護並傳承贛南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借振興發展之機,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文化軟實力,成了擺在贛南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  2013年1月,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設立,贛州客家文化的保護上升到國家層面,是第15個獲批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 雲南:非遺傳承讓少數民族文化更加光彩奪目
    非遺滇劇 人民網 薛丹 攝保護與傳承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文化多樣性最為典型的省份,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多姿多彩為了做好相關保護工作,雲南省在推動立法保護、調查非遺資源和認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推動非遺名錄擴展、建設「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烏孜別克族委員法蒂瑪熱衷本民族文化保護
    作為全國近2萬名烏孜別克族的代表,她一直在為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事業努力著。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就了解一下法蒂瑪委員所關注的話題。 法蒂瑪·馬合木提是一名律師,也是目前國內烏孜別克族唯一的女性律師。1985年從新疆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她自願回到家鄉新疆塔城地區擔任專職律師。多年來,法蒂瑪·馬合木提為廣大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成為新疆知名的少數民族律師。
  • 故宮景泰百寶:保護傳統文化傳承國寶精華,寶藏天下為您保駕護航
    這是載入史冊的的文化復興工程這是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的歷時5年至今完成的獻禮是當代藝術界耗時最長的文化工程更是史無前例的宮廷景泰藍文化藝術保護行動經過幾千年的滄桑歲月,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是我們共同經歷的非凡奮鬥,是我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貫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2016年,為迎接紫禁城600歲華誕,加強宮廷景泰藍文物的傳承和保護,由文博界眾多大咖專家領導共同倡導的宮廷景泰藍文物保護工程——故宮景泰百寶造寶工程拉開帷幕。
  •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中國是一個有著千百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不僅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集中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共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