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妻子去過無數次雲南,譬如瀘沽湖、麗江、大理、雙廊、沙溪、和順、騰衝、羅平等,即便這樣,足跡所到有限,還有很多地方沒去過,諸如念湖,撫仙湖、普者黑、元陽梯田、西雙版納、建水等。所以每次出行目標,妻子總是首選雲南,雲南旅遊資源太豐富了,似乎一輩子都耍不完。每次去都會慨嘆雲南陽光太奢侈地普照大地,對一年難得見陽光,尤其冬日總是遭遇陰冷天的成都人來說,簡直是莫大的恩惠,僅此一點,就對「彩雲之南」心生嚮往。
雖然我有些微詞,說妻子旅遊的視野太狹窄,中國之大美景之多,何必禁錮在雲南這地方呢?但只要你去到雲南有名地方,或古樸或絕美,爽人眼目,悅人心田,確是會讓你覺得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去。
這次受旅遊達人、私人定製專家魏老師之邀,11月19日——24日隨團到東川紅土地、大山包指導團員手機拍攝,第一天下午5時到螺螄灣就被驚豔到了:明麗天空朗照著的田野,流線與塊面組成的幾何圖案,紅的黃的綠的,色彩豐富,以紅為主,其它色為輔。的確像有人形容的是上帝遺落的調色板。緊依藍腚色山脈的田一圈一圈宛如螺螄故名螺螄灣。其實俯瞰,我發現螺螄下面,也就是我們眼前被蜿蜒公路環繞的田很像一個一個的彎彎的月亮。整個命名為「螺螄月亮灣」,還更貼切豐盈。另外之前路過的月亮田,讓我們看不出絲毫的形象來,拍攝的欲望全無。而這裡卻讓我們的手機拍個不停。
螺螄灣
紅土地有方圓近百裡區域,其成因是由於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加之海洋沉積的「喀斯特」地貌,土壤裡的鐵質經過氧化慢慢沉積下來因而使土壤呈現殷紅和赭紅色。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紅土地翻耕待種,另一部分紅土地已經種上綠綠的青稞或小麥和其他農作物,遠遠看去,就像上天塗抹的色塊,色彩絢麗斑斕,襯以藍天、白雲和那變幻莫測的光線,構成了紅土地壯觀的景色。
瓦房梁子
被螺螄灣的絢爛色彩驚艷后,再觀瓦房梁子,夕陽餘暉中情緒由濃烈過渡到清寂,給予我的感覺是層層疊疊的田野紅土地不太明顯,綠色深深淺淺漸變,隨青冥的山巒起伏有致地調和著,成為紅土地中別樣的青綠畫,自然潛滋暗長出怡然快適的心境。
翌日得陽光照耀,瓦房梁子紅土地立馬便昭昭然,欣欣然迎迓著我們這些觀光客、拍攝者,與夕暉中的容顏判若兩樣。陽光造影塑形的功能是如此不可思議。
紅土地盛產土豆,豐收的季節,農民享受著用汗水換來的收穫喜悅。
人們對日出日落,似乎永遠有觀看的欲望,我想可能是有冉冉升起的希望和徐徐落下的不舍,對應著人們微妙的情感伸縮。錦繡園看日出,我並不稀罕那冉冉升起的太陽,因為雲南的陽光太強,露出山巔,即已經發白刺人眼目。倒是陽光區域地照亮土地,讓先前的暗紅暗綠色一片片一處處逐漸鮮亮起來,就由衷佩服太陽魔力,經其魔手撫摸揮灑,田野織錦,光彩奪目,紅土地頓時神採奕奕招惹著我們向它投去豔羨的目光。
錦繡園
樂譜凹,一個帶有音樂質感的名字,名字好聽,景致乏善可存,相較前面的螺螄灣、錦繡園就遜色多了。可能它吸引人的地方是「東川紅土地老人」。東川紅土地老人,戴著船型帽,穿著羊毛衣,留著山羊鬍,叼著長煙杆,伴著老綿羊,成為雲南紅土地代言人、特別入攝影人鏡頭的老人形象。據說原來第一個紅土地老人已經過世。現在這位後繼老人雖然少了幾分端肅與軒昂,卻笑容可掬地配合拍攝,價格3元5元隨你願意(過世的那位,價格是20元),他似乎不太計較。老人討喜的容止讓人消解了商演氣息,有一種與自己長輩留影的舒坦與親切感。
蘆葦在夕照中晶瑩通透,隨風搖曳,殷殷為樂譜凹這片紅土地唱晚,於是有了別樣的情愫繾綣。
來到多依樹,站在高坡上俯瞰,梯田高低起伏,層次感極強。遠處可看到農民犁田忙碌的身影。土地需要汗水澆灌,幸福需要勞動創造。不然再好看的紅土地都只有貧瘠荒漠。
兩位農婦,在用自己收穫的農作物換取一些油鹽醬醋的花銷。
老龍樹卓然屹立,千年守護住著這片廣袤的紅土地,身高10米左右,腰圍3米左右,枝繁葉茂,用巨大的傘蓋撐起一片陰涼。據說老龍樹曾枯死三年,後又吐新芽獲得新生,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永遠讓我們敬畏。它被當地居民尊崇為「神樹」供奉,寄託著他們對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美好生活的嚮往。
落霞溝,魏老師將紅土地幾個著名景點排座次,說落霞溝該坐第一把交椅,我深以為然,並且認為是欣賞紅土地的最高潮階段。腰子型的紅土地深藏在山溝裡,估計有三百米長,一進入眼帘,就被其氣魄所震撼。如果說白天在陽光下,它碩大炫目,那麼在日出後的扇形束光(耶穌光)掩映中充滿了神秘的魅惑,攝魂奪魄,嘆為觀止。之前,也見過耶穌光穿雲裂逢,也就是幾束而已,已感天象的無比神奇。而如瀑布般傾洩下來的束光輕紗般蟬翼樣連綿三百米,真是罕見啊。從我7點49分開始拍到8點51分離開,一個小時過去了,束光仍然清晰可判,仿佛是我依依不捨的情緒在落霞溝纏綿鋪展……
七彩坡
七彩坡
五顏六色的色塊,「波翻浪湧」,在陽光中顯得格外斑斕。
區域光的遊移,讓色彩有了魂,動人心弦。
雲南東川紅土地,被專家認為是全世界除巴西裡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紅土地更為壯美。但它並不是單一的紅色,而是以紅色為主,錯雜了黃綠等色,使之色彩愈見豐富,田地圖案五彩斑斕,賞心悅目。俗話說,要得甜,加點鹽。如果僅僅是紅色土地,沒有其它顏色的陪襯,少了對比,就不會有這樣的絢麗可人。正因為有對比才突出了紅色的醒目。有比較才有鑑別,如同美人,沒有普通長相和其貌不揚的人相襯託,也就無所謂美人了。雲南東川紅土地,是自然的巨手調配出來的色彩傑作。如有機會,我會再一次去細細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