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蔦屋、誠品書店等5大知名書店大玩跨界經營

2020-12-16 聯商網linkshop

商用不動產市場掀起一波新趨勢,複合式書店正快速崛起。受到手持式裝置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所影響,實體書店式微,全臺五大知名連鎖書店近年紛紛結合百貨餐飲,不但能快速集客,更能提高毛利,已躍居經營王道。

信義全球資產經理王維宏表示,書店毛利率低,為了存活,複合式經營已成為主流,除增加空間使用效率外,也可多元化營收來源,不然就要轉型為小眾市場的主題型書店。

王維宏指出,最新調查顯示,包括蔦屋在內的全臺5大知名連鎖書店,全都跨界經營,大幅提高零售和餐飲比例以提高營收,且提高在百貨商場內設店比重,營造獨有的空間氛圍,是快速聚集人潮關鍵。

王維宏表示,以日本蔦屋書店來說,最早由得利影視與日本CCC集團合資開設,首店進駐信義區統一時代百貨,結合日本精品雜貨和咖啡餐飲的複合式業態。之後短短1年多就展店4家,店數直追在臺已有30多年歷史的日系書店紀伊國屋。另即將在臺中T&R商圈開幕的蔦屋臺中店面積達300坪,更加入電玩VR體驗和兒童閱讀區的規畫。

潤泰集團也與日本CCC採加盟方式,引進蔦屋書店進駐松山車站和內湖商圈的CITYLINK,預計今年8月將再開出南港店。

至於誠品書店,今年目標增加4店,除了書店+咖啡餐飲外,近期也嘗試加入黑膠音樂、料理教室、誠品生活商場。今年除首度進駐花蓮外,接著將在臺北南西商圈、北高雄及臺中拓點;另誠品接手原新光三越的南西二館,未來將主打科技特色。

紀伊國屋靠著複合式經營,穩紮穩打在臺已30年,但展店較為保守,目前仍維持4家。法雅客則由法商轉為本土書店,結合3C、旅遊、運動等多元經營,在臺擁有16家店,除中友百貨店外,分店多設立於母集團新光三越。

老字號金石堂全盛時期全臺曾有近百家分店,也是第一家複合式書店,不過目前店數已被誠品趕過,經營方向也朝結合服飾、咖啡、餐飲來複合經營。

(來源:工商時報 蔡惠芳)

相關焦點

  • 31年的誠品書店關門,而蔦屋書店卻將在杭州開新店
    5月31號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宣布關門,這是一家被時代雜誌都稱為「亞洲最佳的書店」。具有31年的經營歷史,關門那天不少臺灣明星和民眾都紛紛前去送別,並表示非常惋惜。而同樣開書店的日本蔦屋書店,1985年增田宗昭創立了文化便利俱樂部,簡稱ccc株式會社,計劃在杭州開辦第一家中國的蔦屋書店。一個關門,一個開新店,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什麼蔦屋書店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高速的發展?
  • 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落戶上海將跨界
    文創領域中,書店與咖啡店的合作已成常態,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落戶上海不知將和哪個咖啡品牌合作?而蔦屋臺灣第五家店選擇的是臺灣本土第一咖啡品牌路易莎。在臺灣,路易莎異軍突起,短短十年就展店超過五百家,超越了星巴克在臺灣二十年時間的努力。
  • 蔦屋書店:最美書店的經營方法論
    在介紹蔦屋書店的經營門道的《知的資本論》中,增田宗昭把 2011 年在東京都澀谷區開業的「代官山蔦屋書店」,稱為其創業以來培養起來的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 正面迎戰蔦屋書店,誠品生活首度進軍日本,在東京開出首店!
    更攜手日本150年老店「銀座木村屋」推出5款獨家限量誠品麵包,臺灣餐飲品牌富錦樹集團也把富錦樹臺菜香檳開進了日本誠品。 誠品行旅中餐主廚林彥諄特地赴日舉辦COOKING STUDIO料理實演活動。 與蔦屋書店 「直面競爭」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
    10月18日,蔦屋書店中國大陸的首店在杭州天目裡開幕,不同於過去幾年蔦屋在中國臺灣地區開設的TSUTAYA BOOKSTORE店型,此次亮相的是真正的蔦屋書店。蔦屋書店作為一個商業零售品牌,按照它的開店速度和規模,不會對中國大陸實體書店的日常經營造成衝擊:因為,大家的賽道不同。中國大陸的圖書消費環境是蔦屋密切關注但又無法改變的。確實,出版社的一本書在實體店和網絡上的價格差別如此之大,如果圍繞書來做經營,這是肯定無法持續下去的。變通的辦法就是增加外文原版圖書的比重,這是沒有價格可比性的。
  • 書店測評|日本蔦屋書店首家海外分店:憑什麼比誠品還火
    上個月,日本知名連鎖書店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開出了海外第一家分店,落地於中國臺北東區的「統一時代百貨」五樓,前方就是威名遠播的誠品書店信義店。相比號稱亞洲最大規模的誠品旗艦店,對門只有163坪的蔦屋在規模上完敗,但店員介紹,自開業以來,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客人在此排起兩行長龍,只為踏進一家「書店」?
  • 稱霸日本的蔦屋書店首進內地 蘇州誠品慌了
    曾經,蘇州誠品名滿中國。但是,要知道,在日本,蔦屋才是王者,最受日本人鍾愛,打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及體驗,重新定義書店內涵,誠品都相形見絀。終於,蔦屋書店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值得玩味的是,選在了蘇州,誠品在東,蔦屋在西,這是要與誠品正面PK的節奏······選在了金鷹還記得觀前那個紅極一時的金鷹嗎?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虎嗅網
    10月18日,蔦屋書店中國大陸的首店在杭州天目裡開幕,不同於過去幾年蔦屋在中國臺灣地區開設的TSUTAYA BOOKSTORE店型,此次亮相的是真正的蔦屋書店。蔦屋書店作為一個商業零售品牌,按照它的開店速度和規模,不會對中國大陸實體書店的日常經營造成衝擊:因為,大家的賽道不同。中國大陸的圖書消費環境是蔦屋密切關注但又無法改變的。確實,出版社的一本書在實體店和網絡上的價格差別如此之大,如果圍繞書來做經營,這是肯定無法持續下去的。變通的辦法就是增加外文原版圖書的比重,這是沒有價格可比性的。
  • 在中國加速布局 蔦屋書店的1100家店能否衝破實體書店困局
    圖為日本東京一家蔦屋書店。中國商報記者 張濤/攝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冉隆楠)有「最美書店」之稱的日本蔦屋書店將在中國加速布局。在決定落戶成都之前,蔦屋書店已經在中國內地開出了兩家門店,其中與服裝品牌江南布衣合作的首店位於杭州天目裡,第二家店則位於上海新網紅打卡地「上生·新所」園區內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此前,蔦屋書店在中國臺灣還開設了四家門店。公開資料顯示,蔦屋書店成立於1983年,在全球經營約1400家門店,是日本最大的書店連鎖品牌。
  • 蔦屋書店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中目黑蔦屋書店空間策劃概念主題為:Meet(相遇)、Talk(對話)、Work(工作)、Share(分享)。中目黑高架下被改造成近乎於文創街區的所在,而蔦屋則用完全不同於其他店面的風格來設計了這個店,從質感看在投入方面造價也不是很高,經營內容的主體就是書店和星巴克。這間蔦屋書店可以說是非常特別的。為什麼特別,是因為區域的特別和整體設計裝修上的平民化,以我們的行業語言來翻譯,更像是一間社區型的書店。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上海 上生·新所蔦屋書店?誠品給我的品牌印象就是這是一個商業體,其中的書店和展覽做得很棒。如果我要去商業體的話,我可能會去蘇州中心了,而不是誠品。因此,從書店為延展出發進行商業開發,圖書這個單一業態的支撐力是有限的。規模大了,實質就變了,不是和書店之間在競爭,而是書店和商業體在競爭,這是另一套打法。
  • 蔦屋書店的中國大陸雙城記
    開發方式是將原本封閉的辦公科研園區通過更新改造轉變為面向公眾開放的商業辦公文化街區,除了保護利用歷史建築和原有的工業廠房,也有一些新的開發,整個園區的一期已於2018年5月對外開放。根據「上生·新所」的信息,蔦屋書店進駐的應該是哥倫比亞俱樂部,這棟建築面積約2000平米,已經近百年歷史。雖然目前尚不清楚蔦屋在這裡的開店規模,但按照杭州蔦屋3000平米的規模看,蔦屋全部拿下也是可能的。
  • 日本蔦屋書店首進內地落戶蘇州金鷹 與誠品正面PK
    曾經,蘇州誠品名滿中國。但是,要知道,在日本,蔦屋才是王者,最受日本人鍾愛,打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及體驗,重新定義書店內涵,誠品都相形見絀。   終於,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值得玩味的是,選在了蘇州,誠品在東,蔦屋在西,這是要與誠品正面PK的節奏······   選在了金鷹   還記得觀前那個紅極一時的金鷹嗎?稱霸10年,閉關3年,如今終於要重磅回歸。
  • 中國書店老闆要不要學蔦屋書店?
    實體書店的拿貨價在5.5折和7.5折之間。書店拿到市場上去賣,最低的折扣在8折左右。所以說按照零售業的一般邏輯:營業流水=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賣書應該追求的是一個走量的生意,所以這也能說明,2019書店銷售碼洋總額為250多億元,其中文化教輔類大約佔了27%的比重。
  • 蔦屋書店的秘密-虎嗅網
    近日,一則「日本蔦屋書店2020年落戶中國杭州」的消息引起關注。蔦屋書店不僅是日本知名的連鎖書店,也是亞洲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書店之一。蔦屋書店成立於1983年,在傳統書店經營整體衰退和網際網路電商的強大衝擊中順利突圍並逆勢增長,已經擁有超過1450多家書店,銷售額超過1300億日元,與日本其他品牌書店營業額的總和相當。在過去數年間,蔦屋書店作為「新零售」的典型樣本,被國人爭相學習和借鑑。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但在上生·新所剛開業不到10天的蔦屋書店上海首店,每天6個時段總計3000人次的入場名額早在年前就預約一空。文創園區裡開書店,在上海已不鮮見。近年來,國內一些商業地產、城市更新項目都選擇書店作為「主力店」,提升整體影響力和「質感」。而就在蔦屋上海首店開業前一夜,北京798藝術區的佳作書局宣布,將於2020年年底停止營業,同一天關門歇業的還有位於深圳華潤萬像天地的誠品生活。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在下定決心開日本最大的實體書店之前,增田宗昭問了自己這個問題。彼時圖書出版業大震蕩,關店潮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傳統書店岌岌可危。 但這一切並沒有阻止增田宗昭開書店的決心,他深信自己手裡握著未來。如今,蔦屋書店不僅在行業的一片愁雲慘霧中存活了下來,還成為新零售領域的範本和先行者。
  • 臺中蔦屋書店:最美書局在兌現生活提案,掌握風格商機
    我覺得 臺中市政店 在外觀上絕對是目前臺灣最漂亮的蔦屋書店了,不規則的建築設計結合大片玻璃窗、木質調格柵與綠色植栽,產生與周邊居民共生、相互連接的生活樣貌。T&R PLAZA是近期臺中最夯的打卡景點,選址在七期卻不在閒置空地蓋豪宅,反而逆向操作蓋起僅四層樓的商場,人文溫暖的風格反而更引人注目。
  • 中國首家蔦屋書店開業:增田宗昭能打破國內實體書店的魔咒嗎?
    對傳統書籍零售的顛覆與創新使蔦屋書店成為了代官山的「網紅地標」;2015年,蔦屋家電開業,「書店」和「家電」實現了跨界結合。增田宗昭始終表示:「我要賣的不是書,生活提案才是我認為非賣不可的東西。」代官山蔦屋書店 何為生活提案?
  • 上海蔦屋書店為何這麼「火」?
    而就在蔦屋上海首店開業前一夜,北京798藝術區的佳作書局宣布,將於2020年年底停止營業,同一天關門歇業的還有位於深圳華潤萬像天地的誠品生活。 書店究竟是名副其實的「主力店」,還是曇花一現的「工具店」,對於文化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且實體書店等公共文化場所發展不斷向好的上海來說,仍是一個需要居安思危的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