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藝術市場盤點:全球藝場引人注目的「上海時間」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全球各地眾多藝博會、線下藝展紛紛被按下「暫停鍵」,申城卻逆勢迎來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牽引了世界的關注目光。

藝術給這座城市帶來的美好日常,自今年三四月份疫情在國內逐步得到控制起就日漸復甦,隨著10月15日至11月15日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的舉辦,全城藝術氛圍之濃烈更是抵達前所未有的頂點,並以一種新的常態重塑上海藝術能量場。

【領航力】

政府牽頭、政策創新釋放一連串利好,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如期舉辦,國家文物局將全國唯一的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放在上海

在全球藝術市場因疫情而紛紛被按下「暫停鍵」的2020年,申城卻迎來全球藝場分外引人注目的「上海時間」,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其中的領航力,正是政府牽頭、政策創新所釋放的一連串利好。

這一年,上海以如期舉辦的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在國際藝術品交易市場上主動出擊,下出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先手棋。這是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和徐匯區共同發起的大型活動,核心區域就在受「頂層設計」之惠而強勢崛起的藝術聚集區——上海西岸。10月15日至11月15日為期約一個月的交易月期間,百餘場國際級展覽展銷齊發生,由西岸輻射至全城,形成集聚效應。全新打造的國際藝術品產業上海地標——西岸藝島ART Tower正式啟用,創新性地將覆蓋整條藝術交易產業鏈的「全要素」生態統統裝了進來,吸引全球優質產業資源入駐。流程上,市政府相關部門設立專門通道,提供集展覽申報、海關通關、運輸倉儲、外匯結算、版權受理、保險服務等「一站式」便捷服務,逐漸常態化。

更令人振奮的,還有針對藝術品交易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在上海率先落地。11月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上,包括明代書畫大師沈周(款)《雪江山水》長卷在內的五件海外古畫首次實現又展又銷,就得益於財政部、海關總署和稅務總局三部委10月12日聯合發布的《關於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期內銷售的進口展品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共減免稅款達29.76萬元人民幣。通過這一途徑,未來越來越多流落在外的中國文物有望回歸祖國。「推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文物進口稅收減免優惠政策和公益展示服務要求的落地實施」,也是11月10日國家文物局宣布將全國唯一的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放在上海、在多個方面先行先試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圍繞社會文物保護展示、資質審批、標的許可、鑑定管理、文物回流、人才培養、進出境審核管理等,一系列創新舉措都在醞釀中。讓藏家激動不已的,尤其得數支持外資拍賣企業拍賣境外徵集的1949年以後去世的部分外國藝術家作品的相關政策——這意味著畢卡索、夏加爾、達利等備受青睞的大師級西方藝術作品將更頻繁地出現在上海的拍場上。

【培育力】

全年兩三百個藝展閃耀全城,從經典到前沿,從國際到海派,培育著大眾的藝術鑑賞品位。其中西方藝術「頂流」莫奈、蒙克的接踵而至,最是將人們的觀展熱情推向頂點

與藝術交易之熱形成聯動效應的,是藝術展覽之熱。它們交相輝映出全城的藝術活力。

今年最初的幾個月,儘管全市的美術展館、藝術空間都曾因疫情而長時間閉館或限流,這一年申城藝術展覽的數量卻依然多達兩三百個,其中既有名家「頂流」,也有首展首秀,從經典到前沿,從國際到海派,繽紛多元,好不熱鬧——無論數量還是質量,視野之廣度還是深度,都令人驚嘆。形形色色的展覽,築就大眾藝術啟蒙的基石,也培養潛在的藝術品買家,讓上海邁向世界藝術之都的步伐更為堅實有力。

這一年,最是將大眾的觀展熱情推向頂點的,莫過於9月西方藝術「頂流」莫奈和蒙克的特展接連抵滬,且均以長達三四個月的展期「駐留」。外灘壹號美術館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匯集借展自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包括莫奈9幅真跡在內的47件作品,被譽為「印象派開山之作」的《日出·印象》是其問世以來首次來華。上海久事美術館的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展出挪威著名的岡德森收藏的53件蒙克版畫及油畫,蒙克珍貴的1895年石版畫、也是他本人唯一手工上色版《吶喊》就在其中。

而年度最令人意外的展覽,得數11月上海雙年展的如期而至,且以一種「腦洞大開」的方式。本屆雙年展在一場對談中啟動,突破了傳統展覽的形式,將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段裡,以交響樂的結構為觀眾打造環環相扣、漸趨增強的三段式體驗,聯合藝術家、文化研究者、藝術機構和社區,探索跨國互聯合作辦展的新形式。

事實上,點燃觀眾興奮點與好奇心的國際級首展首秀,今年一整年漸成常態。疫情防控剛進入常態化的5月,人們就在復星藝術中心遇見流行藝術先驅亞歷克斯·卡茨國內首個美術館級大展,於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邂逅芬蘭藝術家組合湯米·格倫德和佩特裡·尼蘇南國內首個個展「隨物生心」。隨後的大半年間——美國攝影名家埃裡克·索斯將首次中國個展「我與你」帶到上海攝影藝術中心;法國知名設計工作室M/M(Paris)將中國首展「M/M上海製造」帶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德國藝術家安德烈·布特茲將中國大陸首個機構個展「光,色彩與希望」帶到餘德耀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將中國首個大體量、國際性美術館級別設計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帶到西岸藝術中心;日本藝術家松山智一將中國內地首場個展「自然可解」帶到龍美術館西岸館;觀念藝術家亞歷克斯·達·科特將中國首次個展「橡膠鉛筆惡魔」帶到榮宅……不難發現,這些引進自海外的重磅展覽是在遍布全城的多個展館此起彼伏、交相輝映。

有意思的是,今年現身申城的展覽中,有越來越多在試圖打破藝術邊界,向不同學科、領域輻射,演繹美的更多可能。例如,上海中心的「三體·時空沉浸展」、西岸藝島的「故宮裡的神獸世界——清宮獸譜多媒體綜合展」凝結著科學與藝術相遇而擦出的火花;藝倉美術館的「安娜蘇的藝想世界」、龍美術館西岸館的「克裡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跨界時尚;上海當代藝術館的「史努比70周年」打通動漫;K11美術館的「木構復興」指向建築學;明當代美術館的「遊戲的人」串起電遊史。

申城藝展視野的廣度與深度從來都是並行的。說到深度,不妨看看這樣一類展覽——深耕、梳理海派藝術及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海派精神,這也正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根脈。中華藝術宮的「水墨緣——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回眸——張樂平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劉海粟美術館的「遊藝·開荒——劉海粟歐遊九十周年紀念展」「百年上海設計展」,程十髮美術館的「程十髮藝術系列大展」,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的「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作品展」等,都在這一年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購買力】

六個大型藝博會在一個半月之間密集舉辦,錯位互鑑、合力共振;藝拍場上購買氛圍之熱讓很多藏家感嘆許久未見,仿佛回到巔峰時期

今年上海藝術市場的熱力與實力,已不局限於往年個別藝博會接軌國際的火爆行情,而更可謂「全面開花」,也因而更值得關注。

藝術博覽會作為畫廊展銷最集中的平臺,是藝術品一級市場的「晴雨表」,也是連接大眾與藝術品的重要橋梁。10月下旬至12月初,六個大型藝術博覽會在申城競相登場:2020「一帶一路」藝術上海國際博覽會、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第八屆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第六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第九屆AArt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第二十四屆上海藝術博覽會。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藝博會大多經過多年的積累沉澱,找準了各自的鮮明定位、特色,錯位互鑑、合力共振出申城豐富多元的藝博會生態。例如,西岸藝博會的國際化陣容、超豪華水準素來令人印象深刻,今年這個藝博會在全球疫情仍很嚴峻的情況下,依然匯聚了近百家國內外優秀畫廊,其中海外畫廊佔比55%,展銷作品共來自700多位不同性別、種族與國籍的藝術家。AArt是少見的酒店型藝博會,以酒店客房的牆壁、床鋪、茶几等作為「展牆」「展臺」,集納小而美、相對不那麼昂貴的藝術品,今年其主題「滬上精緻新美學」深受觀眾認可。

並且,這麼多的藝博會哪怕正面「撞檔」,卻沒有影響各自的成交量,相反齊齊拉出一條上揚曲線。不少藝博會在開幕當天,作品就紛紛被貼上意味著「已售」的「紅點」,頻傳捷報。很多參展畫廊都取得了遠超預期的銷售佳績。創立於紐約的卓納畫廊創始人大衛·卓納坦言,ART021是其今年3月以來參加的第一場線下博覽會,「因為需要強制隔離,我們團隊今年投入了很多的時間,而事實證明這是值得的——我們售出了20多件作品,總價不下550多萬美元。」而在與ART021同日閉幕的西岸藝博會上,法國畫廊阿爾敏·萊希首次以呈現藝術家個展的方式參展,帶來美國藝術家韋斯·朗的一系列作品。畫廊亞洲區負責人莊菱植透露,這次帶來的作品基本上全部售出,「藝術家作品風格頗受新一代亞洲藏家歡迎,這一點出乎意料。」即便是12月初姍姍來遲的上海藝博會,購買力依然不容小覷,展覽主雕塑《飄在影子上的少女》等多件公共雕塑作品均被企業或個人購藏。

再看以拍賣為代表的藝術品二級市場。原本,上海的藝術品拍賣不以「天價」取勝,而以穩紮穩打、精耕細作的風格聞名,常常顯得有些不溫不火。今年,這個領域卻逆勢交出分外亮眼的成績單,令人刮目相看。

9月下旬舉槌的朵雲軒120周年慶典拍賣會上,購買氛圍之熱讓很多藏家感嘆許久未見,仿佛回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巔峰時期:「朵雲軒藏楹聯專場」原定一個小時的拍賣時間隨著膠著上升的競價,生生被拉長到三個小時;最後一個專場的最後一件拍品落槌,已經是次日凌晨4點;「雲集——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創出100%成交的白手套佳績,另有三個專場成交率超過95%……12月中旬舉辦的上海嘉禾十周年慶典拍賣會同樣「彈眼落睛」,李可染晚年博物館級別的水墨巨製《高巖飛瀑圖》拍出1.167億元,以2500萬元落槌的茅盾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大幅刷新茅盾作品最高拍賣紀錄。

申城本年度藝術品拍賣刷出的存在感,除了熱力,還有開拓力。自年初疫情發生以來,朵雲軒、博古齋、馳翰、嘉禾等上海多家藝術品拍賣行紛紛拓展線上業務,如今「在線拍」「同步拍」儼然形成新的常態,純網拍甚至出現了如吳昌碩《菊壽延年》、劉海粟《硃砂峰》、陸儼少《江上攬勝圖》等成交價超過百萬元的單件拍品。

【輻射力】

藝術面向日常的延伸,一方面舉重若輕地參與著城市更新,另一方面也讓美潤物細無聲地滲入城市肌理,最終為城市的品質生活代言

本年度,還有這樣一種藝術現象耐人尋味:大眾與藝術的邂逅,越來越不限於畫廊、藝博會、拍場、美術館等專門的藝術空間,而或許就在江邊,在綠地,在社區。藝術面向日常的輻射,一方面舉重若輕地參與著城市更新,另一方面也讓美潤物細無聲地滲入城市肌理,最終為城市的品質生活代言。

公共藝術就是其中頗為引人注目的載體。且看今年10月於楊浦濱江公共開放空間全部落成的20件永久點位公共藝術作品。對於「工業鏽帶」 變身「生活秀帶」,這些來自全球10國藝術家的創作,與建築師的改建、景觀設計相融合,成為重要節點。

與所在區域建立起情感聯繫,激活城市與人的交流,使得這樣的作品有別於藝術空間裡的作品。例如最後一件入駐的作品——來自中國藝術家宋冬的《若衝園》,以鋼框架混搭大大小小的舊門窗,營造出大中小三個「盆景」,將日常記憶植入其中。這組作品半透明的外觀能夠反射出周邊的舊廠房、人工湖,往裡望去,人們則又能窺見帶著溫度的物品,那是楊浦濱江附近街道的門牌號、社區居民的日常廢棄物以及工業原地的舊物。另一件由巴西藝術家大巖·奧斯卡爾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時間之載》,是一艘朝向江水的玻璃船,在草地上「乘風破浪」。船身的原型來自百年前在浦江河域行走的船隻,藝術家特別使用的玻璃材質則對應著上海在現代化進程中拔地而起的玻璃幕牆建築。船中盛滿上海本地的泥土,並種植上申城市花白玉蘭,隨著時光更迭,植物也應時節變換而不斷生長。

本年度藝術「出圈」的另一種有效載體,是一類或可被統稱為「藝術社區」的新鮮事物。這指的是社區的公共文化生活與藝術項目產生互動後,所形成的一種社區形態。從愚園路、新華路、陸家嘴等城區中心地帶,到寶山、閔行、松江、金山、崇明等市郊甚至鄉村,藝術社區如今在全上海範圍內都可覓身影。

例如,劉海粟美術館發起的「粟上海·公共藝術與社區營造計劃」,給出了依託美術館進行社區微更新的一種路徑,將美術館匯聚的藝術資源通過有機轉化,植入城市建設和社會美育中。「粟上海」創辦於2018年,第一家落地愚園社區,今年增至四家,其中後三家都是年內開出的,分別落地大虹橋的大夏書店·麗寶店、閔行的江川路街道、楊浦的控江路街道,未來還將在上海各個區乃至長三角的社區中「生根發芽」。

又如「邊跑邊藝術」項目,探索美術館展覽和公共教育在社會現場的實踐,從而體現「藝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藝術」,將藝術家、策展人、藝術史論教授和學生團隊聚焦在一起,流動於上海的城鄉之間,今年也越跑越遠。前不久,參與到高境鎮寶山眾文空間中的這個項目就令人大開眼界,社區居民不僅能在「藝術角」欣賞到公共藝術、裝置、攝影、插畫等,還能與藝術家們一起創作,例如和陳春妃、顧奔馳一起光譜拉線,和梁海聲一起摺紙,社區市民參與的可能性被無限激活。

(範昕)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全球藝場與上海時間|西岸藝博會觀察:復甦與輻射
    無論是藝術現場的「復甦」,積極的觀眾,還是展會與城市藝術展覽間相互輻射延展,在全球藝術圈都因疫情歇業的今日,西岸的發聲勢必成為今年國際藝博會的一大看點。本屆西岸藝博會在西岸藝術中心的A館和B館舉行,共包括5個特別展覽、7大板塊、9 家設計品牌、 16場專業論壇、23件公共藝術作品、40部影像作品,97家國內外知名畫廊與機構與逾700位藝術家集結亮相,結合從11月2日-15日的線上畫廊單元,帶來線上線下的全方位體驗。
  • 藝術的「上海時間」(下):公共空間改造
    藝術的「上海時間」(下):公共空間改造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幕,澎湃新聞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 「藝見·上海」對話:探尋本土藝術市場新機遇和空間
    2020年,當全球藝術活動因新冠肺炎受阻,上海卻迎來了「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秋季的西岸藝博會、Art021、各類展覽成功舉辦。
  • 一周觀展指南|見證「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不僅僅在西岸
    11月,正值上海藝術季和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蓬皮杜合作項目「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等分別在徐匯濱江的主要藝術場館開幕,見證了「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的主題。
  • 國際藝術品交易進入"上海時間",全球頂尖機構「搶灘登陸」西岸藝島...
    本屆交易月在「上海文化」品牌戰略的引領下,聯動全市各主承辦單位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藝術西岸」為主題,通過亮出藝術品交易的「上海時間」、「上海地標」和「上海平臺」,全面激活藝術品交易的全產業鏈元素。全球藝術品交易進入「上海時間」百場活動雲集為全球市場注入全新的活力第二屆上海藝術品交易月貫徹「政策集中、主體集中、交易集中、效益集中」的策略,匯聚國際級重大藝術交易活動,聚焦全球藝術品交易的「上海時間」,助力上海成為對標紐約、巴黎、倫敦以及巴塞爾的全球文化產業、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中心。
  • 請回答2020②不平凡的一年,上海藝術的「溫度」、「熱度」與「速度」
    這一年的上海,這座城市的藝術生命力不僅沒有在疫情之下「停擺」,反而愈加澎湃。而澎湃泛起的漣漪,不僅吸引了越來越多普通市民的關注,更成為全球藝場所矚目的焦點,也形成獨特、高光的「上海時間」。上海藝術的溫度:這一年凸顯藝術「以人為本」的人文之暖在人人都要「測溫」的2020年,溫度無疑是年度關鍵詞之一。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①|美術館群何以在浦江兩岸持續崛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浦江兩岸,無論是近期的西岸藝博會、Art021,還是「唐招提寺文物」、莫奈、蒙克、蓬皮杜合作展陳等一系列重量級大展,都讓人看到今年全球藝術界久違的「春天」,見證著上海的大氣與多元。疫情之下,浦江之濱,藝術的盛況何以不減。「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早已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 | 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早已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 廣特播報報導上海電視臺播出—上海藝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近期,頗受矚目的長三角國際創新挑戰賽數字經濟區塊鏈專場賽進行了決賽,上海藝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丹翰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項目《加密藝術交易平臺》榮獲一等獎。該項目使用NFT技術幫助數字藝術家的作品鑄造令牌上鏈,從而保證作品的稀缺性和原創性,有效解決數字藝術不能象傳統藝術品一樣被收藏的問題以及版權溯源等問題。上海藝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秦建新介紹道:「我們藝九文化打造的CryptoArt平臺,是國內較早的一個基於以太坊區塊鏈ERC721技術的數字藝術交易平臺。
  • 藝術品金融藍海市場待開發 藝條龍聯合榮寶齋(上海)拍賣共同發力
    藝術品作為第三大投資標和房地產、股票相比起來,反而是平均增值率很高的,尤其是在2009年經濟危機發生之後,即使富人的資產出現了縮水現象,但藝術品作為全球另類投資卻增值了,尤此可見,藝術品是目前市場上最有價值,最具潛力的。
  • Nespresso攜手2020上海米其林指南 邀君共享藝饗星味
    (中國上海,2019年9月19日)—— 2020上海米其林指南正式發布。作為米其林指南官方合作夥伴,Nespresso始終堅持持續不斷的創新——精選高品質的優選咖啡、一系列先進和極具創意設計的咖啡機、獨有的消費者專屬服務,以及一如既往地憑藉專業且個性化的咖啡解決方案,為世界各地的美食饕客締造美妙的咖啡品享時刻。
  • 2020年藝術上海今天開幕,小布送票!
    今天(10月22日),2020「一帶一路」藝術上海國際博覽會開幕啦,讓黃浦江畔的上海世博展覽館再次閃亮藝術的色彩。藝術論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精心打造了滬上高規格的藝術論壇品牌——藝術上海圓桌論壇·藝享會。
  • 「自然而然」——2020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已向公眾開放!
    「自然而然」——2020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已向公眾開放!今天,「自然而然」2020年第六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青藝博」)在上海世貿商城開幕。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外灘:經典的並不僅是莫奈《日出》
    原標題: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外灘:經典的並不僅是莫奈《日出》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
  • 2020上海藝術博覽會落幕 中國買家為低迷市場注入活力
    原標題:2020上海藝術博覽會落幕 中國買家為低迷市場注入活力   2020年第二十四屆上海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③|在外灘,經典之展不僅是莫奈與蒙克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浦江兩岸,無論是近期的西岸藝博會、Art021,還是莫奈、蒙克、蓬皮杜合作展陳等一系列重量級大展,都讓人看到今年全球藝術界久違的「春天」,見證著上海的大氣與多元。
  • 2020上海土地市場盤點
    已至收官月最後階段,雖然最後半個月上海仍有5宗土地尚在掛牌中,但不影響我們回顧精彩紛呈、看點頗多的2020土拍市場。2月下旬,香港置地競得徐匯區黃浦江南延伸段WS3單元地塊穩住市場情緒,而多項土拍規則調整則點燃了沉寂多年的上海土拍市場。與此同時,上海明確「加快經營性用地出讓節奏,夯實土地供應計劃,適當增加年度土地供應量」。在供應加大的同時,多幅市區優質宅地的掛出,更是多次上演數家房企爭奪競價的激烈場面,6月至8月土拍溢價率亦逐漸走高,此期間宅地平均溢價率高達23%。
  • 「2020FHC上海環球食品展」圓滿落幕
    中國餐飲食品業正迎接著又一輪機遇與挑戰  本屆FHC上海環球食品展整體展示規模約為150,000平方米,匯集2,500家全球展商,打造了一場不出國門便能品全球美味的食品盛宴。為期三天的展會,擁有50餘場精彩賽事活動和論壇,透析行業最新動向和未來趨勢;多場貿易對接會,涵蓋國內外市場,高效成就上下遊供應鏈;更有集咖啡、潮飲、烘焙與傳統餐飲與一體的各大體驗專區。
  • 2020上海藝術博覽會在上海世貿商城開幕
    2020(第二十四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作為國內及亞洲規模最大、歷史最久、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藝術品交易盛會,繼續保持歷屆的規模與聲勢,在2020年12月3日至6日在上海世貿商城傾情開展,再次為海內外收藏家獻上陣容華麗的藝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