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區人大代表們對《長寧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展開了熱議。許多代表結合自身工作和專業能力,圍繞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等方面發表了真知灼見。
代表們普遍認為,《綱要》充分貫徹中央、市委和區委要求,主題鮮明、內容全面,重點突出、結構嚴謹,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編制過程體現了全過程民主的重要理念,編製成果凝聚了全區的共同智慧。
優化經濟發展結構
全面系統做好預算
史健勇代表
「一直以來,長寧在網際網路+生活性服務業、航空服務業、時尚創意產業等領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從謀劃長寧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從長寧經濟發展現有程度出發,我們期待從特色經濟向支柱產業發展。」史健勇代表認為,長寧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要聚焦都市經濟發展的方向,加快五型經濟(創新型、服務型、開放型、總部型、流量型)產業體系的優化升級,促進產業能級的提升,提增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長寧的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實現長寧經濟高質量、高品質發展。
針對2021年預算報告和草案,史健勇提出了兩個建議。首先,建議從平衡預算向績效預算過渡。傳統預算做法是把資金投下去,然後對一個個開發項目做考核、看績效。「如果更注重績效管理或者是績效預算的話,應該在資金投入之前,就考慮投入和產出的預期效益。」史健勇說,「這意味著,在做預算時候就應該更加系統、更加全面地考慮每個項目的產出效益對於整個長寧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更多地從城區整體經濟發展上考慮。」
另一個建議則是要注意平衡好民生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結構,在當前國內外複雜的社會經濟壓力下,長寧要把民生、經濟等方面的發展工作更好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科學合理的發展結構,既要考慮當前的利益,更要考慮長遠的發展。
加快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為長寧百姓築牢防控底線
池捷代表
池捷代表對長寧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十分關注,他表示,近年來,長寧區不斷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平臺體系,依託區公共衛生聯席會議、長寧區國家衛生區創建平臺,健全部門協同、機構聯動機制。2017年完成了國家衛生區複評審工作,2018年高分通過國家慢性病示範區複評審,2019年啟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要加快謀劃長寧區衛生健康事業『十四五』專項規劃的開局第一步」。池捷建議,「十四五」期間長寧衛生健康系統應主要圍繞「四個化」建設。在疾控「現代化」方面,通過45個項目、63項任務的建設,加快推進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為百姓築牢防控底線;在醫療「品質化」方面,可通過區校合作,以及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緊密聯動,帶動區二三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能級,向更高水平邁進;在衛監「智能化」方面,希望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實現高科技、大數據落地應用,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安全的全行業監管;在社區「標準化」方面,可以結合長寧建設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要求,通過擴大供給、優化布局、提升功能,更好地發揮長寧百姓「健康守門人」作用。長寧衛生健康行業要繼續當好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者,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新技術,使更多高新科技落地醫療衛生事業領域,助力區域大健康產業戰略性發展,造福百姓。
聚焦瓶頸問題
做好調研規劃
餘鴻興代表
餘鴻興代表表示,長寧作為一個中心城區,相對的基礎比較好,發展也比較早,這些是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瓶頸問題。他首先指出,近些年,長寧圍繞城市更新,有很多工作都很積極地走在前面,但還有一些方面比較薄弱,比如區域內的老洋房,特別是有些歷史保護建築,在維護修繕方面還有瓶頸。「一些洋房外邊看看很好,但內部條件還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所以,我覺得還要加強維護修繕力度。」餘鴻興認為,長寧還應該加強更多的調研。
關於城區活力,餘鴻興指出,長寧有兩塊重點區域:一個是古北的虹橋開發區,另一個是臨空園區。這兩塊重點區域目前還是缺乏一定的活力。比如,地鐵都沒有真正進入到兩塊區域的核心,交通還不是很便捷;與此同時,所有的配套設施也不是很完善。這可能是起步比較早的原因,真正高品質的樓宇,高標準、智能化、節能環保的樓宇所佔份額可能還比較低。餘鴻興認為,「十四五」期間,如何進一步合理規劃、建設好這兩塊區域,對長寧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說到交通問題,餘鴻興還指出,隨著北橫通道貫通,長寧路北翟路的交通現在常會出現擁堵的情況,特別是在通道出入口。「瓶頸口」堵住了,就應該想辦法做好它的分流工作,而如何把這個課題做好,也是「十四五」期間要考慮的問題。
創新發展
與法治化監管的協同協調
傅平代表
當前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引發了社會對於線上商業活動監管問題的關注,傅平代表認為,從維護基本經濟交易秩序穩定的角度來看,法律相應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由於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有著嚴格的程序性要求,這也使得法律天然地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正因為如此,更需要在創新領域把握好監管的力度和做好監管制度的創新。長寧很早就把網際網路經濟作為本區核心產業予以引導和培育,並形成了一批優秀的網際網路頭部企業植根長寧。傅平說:「政府作為管理部門在制度設計上,對於一些新的業務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既要在行政管理上給予一定的寬容度,允許其先行先試,同時也要對創新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及時制定防備性的管理規範」。
傅平表示,任何創新都會有一個試錯過程,但必須依據已有法律規定把監管的制度框架搭好,關鍵把握好「度」!長寧區有全市第一家設立的網際網路法庭,與華東政法大學有良好的溝通、合作機制;區市場監管部門也已經有了如「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這樣的有益嘗試,這些優勢不僅為吸引更多的網際網路新興企業到長寧投資創造了良好營商環境,也為長寧制定網際網路企業的業務、業態、模式創新的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經驗積累和智庫基礎。
增添科技元素
提升服務能級
劉瑾代表
劉瑾代表認為,「十四五」規劃應更側重細微的制度、系統的機制。關於國際精品城區建設,劉瑾建議多為老城區注入科技元素,鼓勵虹儲小區這類傳統型精品小區向「AI社區」新涇六村學習,運用科技手段服務居家老人,便利居民社區生活;要關注提升古北國際社區的「溫度」,效仿愚園路街區,將黃金城道打造成融合社區溫度、共建機制、商戶聯盟的「城市名片」,成為長寧區內的又一個重點示範街區。
「十四五」期間,劉瑾建議區內提升教育、醫療、營商等方面的服務能級,以點帶面服務更多居民和企業。教育服務方面,樹立幼小中層次的小型、特色技術平臺;醫療服務方面,扶持區內皮膚科、眼科、呼吸科等科室,將其打造成專精特新、權威特色醫療科室。營商服務方面,建議以「千計劃」帶動「十百千萬億」工程,培育、孵化重點企業,推動智能化、自動化等技術的落地,吸引更多上下遊企業入駐長寧區。劉瑾呼籲長寧區圍繞新技術、新模式、新市場來打造示範應用場景,申請國家級、示範級項目落地,為特色產業及新創企業打開窗口,藉此促進資本引入,扶持更多獨角獸企業。同時,劉瑾建議細化排摸區內存量物業,通過優化配套條件促進孵化、展示場地的落成。
猜你喜歡
風靡長寧的「加裝電梯地圖」是這樣「出爐」的…委員參政議政,到底說什麼?記者帶你現場直擊長寧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召開!長寧這家事務受理中心搬遷了!明方向、擔責任!今天分組會議上委員們這麼說記者:陳容超、李嵩楠、甘力心
攝影:陳容超、田 玲、戴 雷
原標題:《展望長寧「十四五」,人大代表們這麼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