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也曾討論過類似方案,專家認為上海做法有借鑑意義但各地要因地制宜
南京公交
優惠狀況
4月6日,上海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表示,5月1日起,上海將實施老年綜合津貼制度。而這一津貼中,涵蓋高齡老人的營養補貼、公交出行。老年津貼實施後,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車這項制度也將從6月25日起停止。上海這一新政,在南京也激起了不小的討論。南京能否像上海那樣,取消免費乘車改為補貼?不過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最終政策走向何方,還要看政府意見和補貼額度等,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50元/月
70-89歲 120元/月 90-99歲 300元/月 100歲及以上 500元/月
上海老年綜合津貼
發放標準
以上均為2013年數據
免費尷尬 買菜、送小孩的老年人佔了半個車廂
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隨著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汽車的政策頒布,車上的老年人變得越來越多。一些繁忙線路的公交車,別說讓座了,就連站的地方都很擁擠,南京也因此有了公交「老年線」的說法。
一般而言,去公園、醫院、菜場和經過鬧市區的公交線路是最繁忙的,而這些線路公交車也是老年人乘坐最頻繁的。比如4路公交車,途經夫子廟菜場、朝天宮公園,終點站在新街口,所以早晨七八點的車廂裡,都會非常擁擠,就算年輕人讓座了,但車廂裡依舊會站著很多老人。再比如,經過包括社區醫院在內十多個醫院的43路,因為乘車的老年人太多,擔心老年人的安全問題,43路駕駛員每次都要喊人給老人讓座,有時候還出現了「強制讓座」的情況。
「家離菜場有1.5公裡,走路吧太遠了,腿又不太好,所以不如坐個兩站路去買菜。」退休了的陳阿姨,每天都在早晨7點半乘公交車去買菜,而她的這種心態也代表了不少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對於他們而言是個福利,買菜、接送孫子孫女上學、去公園健身,原本騎車出行的方式,被公交車所取代。但是,他們在獲得便利的同時,也給年輕人的早晚高峰平添了很大壓力。
小張是個普通的都市白領,住在老城南,離地鐵站比較遠,所以就選擇坐公交車上班。但是,每天的早高峰於她而言,都像是一場戰役。「擠,本來早起就犯困,被擠得更是煩躁。」小張這樣描繪她的上班體驗,而部分的困擾也正是老年人帶來的,「大爺大媽們都不習慣坐地鐵,都喜歡坐公交車,現在又免費了,所以坐的人越來越多,有時候一個車廂裡,有一半都是送小孩上學或者買菜的大爺大媽。」為此,很多時候小張都得等兩趟公交車,因為第一趟公交車過來時,她根本擠不上去,大爺大媽們早已「勇往直前」。
上海新政 給65歲以上老人發補貼,乘車不再免費
據了解,上海出於提高上海老年人福利水平、促進老年人福利均等化的考慮,擬統一發放的老年綜合補貼,標準初定為:65-69歲,50元/月;70-89歲,120元/月;90-99歲,300元/月;100歲及以上,500元/月。這樣老人乘坐公交車將在補貼裡支付,超支自付。也就是說上海市取消了老人免費乘車這一政策,而改為發放補貼。
制度明確老年綜合津貼的發放對象為:具有上海市戶籍且年滿65周歲的老年人。老年綜合津貼通過「上海市敬老卡」發放。據了解,「上海市敬老卡」是具有金融功能的借記卡,該卡可用於購物消費、存取現等,但僅支持境內使用發放採取按季度預撥的方式,於每年1月、4月、7月和10月分別發放,預計年財政投入超過45億元。
上海相關部門表示,全市統一實施該制度,把貨幣化補貼直接補給老人,既有利於解決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因各區縣財力不同、免費乘車制度因出行狀況不同產生的不均衡問題,也有利於使獲得津貼的老年人擁有更多自主支配權。
據上海相關部門的統計表明,上海目前「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兩項政策的覆蓋人群約170萬人,每年財政補貼為8.5億元,實行「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後,受益人群將擴大至270萬人,每年所需的財政補貼將超過45億元。
一點探討 南京會取消老人免費乘車改發補貼嗎?
「變免費乘車為發放補貼」這個辦法,在網友群中也有兩方面意見,一方面,大家認為取消補貼,可避免老人「早晚高峰擠公交車,幾步路也要坐公交車」這樣的狀況,尤其是對於腿腳不方便的老人來說,也可避免乘車中遇到磕磕碰碰等狀況;另一方面,有網友認為老人免費乘車是一項福利,如果改為發補貼的形式,那就變成了用金錢來衡量,有點變味。
記者從南京市市民卡公司了解到,雖然目前刷卡數據沒有進行細分,早晚高峰老人乘車的具體數據無從具體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部分公交線路中,免費乘車的老人不在少數。南京公交行業業內人士表示,「將老人免費乘車改為發放補貼」的方法,此前南京也曾討論過,尤其是遇到老人乘車遇傷害時,不過,最後都不了了之。「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設定老人免費乘車的時段,比如早晚尖峰時段或節假日等,老人不能免費乘車,也就是老人卡在這個時段刷不起來,把不提倡老人早晚高峰乘公交車改為實實在在設置的門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免費乘車產生的矛盾」,該人士認為。
「老人免費乘車牽扯到政府財政補貼,如果把免費改為補貼,那就是把模糊的財政補貼改為明明白白的補貼,這個到底有多大的力度,誰也說不清楚。不過,就南京目前的免費乘車來說,公交企業承擔了政府的社會公益職能,政府也是需要支付補貼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真不如把暗貼改為明補」,有公交行業業內人士建議。
南京現狀 60-69歲乘公交半價 70歲以上免費
南京一直關注老年人出行的問題,且優惠措施不斷提檔升級。據悉,從2008年7月1日起,南京70周歲以上老人可在非尖峰時段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和地鐵,而這一「惠民紅包」在之後不斷升級,2010年7月1日起,老年人優惠範圍進一步擴大,南京市60至69歲的老年人,憑市民卡乘坐本市具備刷卡設備的公交車、地鐵和輪渡時,可享受半價優惠,並且還首次把外地戶籍中符合上述年齡的老人,一併納入兩項優惠範圍:只要憑身份證辦理南京市民卡,一樣可以獲得公交各項優惠。
為老年人減少出行成本的努力,並沒有停止。記者了解到,2010年7月底,南京地鐵運營分公司對70歲以上老人持卡免費乘坐地鐵不受早晚高峰限制,這意味著,70歲及以上老年人全天乘車出行將不受時間限制均為免費。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僅在2013年,財政為老年人刷卡半價或免費給予的財政補貼就接近3億元。據統計,在2013年老年人刷卡半價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如公交、輪渡、地鐵等約0.76億人次,財政補貼約0.93億元。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約1.02億人次,財政補貼約為1.95億元。業內人士稱,隨著老年人的增多,符合免費、半價乘車者增多,財政在這方面的補貼應該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長。
專家建議 上海做法有借鑑意義 但各地要因地制宜
南京財經大學胡榮華教授表示,上海將補貼老年人出行的做法補在明面上,這一做法還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最大的好處是,使得老年人可以注重有效出行,也使社會資源能用在刀刃上,而不會產生一些城市遇到的乘車免費帶來的一系列副作用。不過,在胡榮華眼中,小部分老年人過度乘坐公交車,特別在擁擠尖峰時段,往往會帶來不小的意外風險,對於社會公共系統及個人,可能會為此支付更多更大的成本。在高峰期,上班族與老年人經常在一起擠在公交車上,給老年人帶來的風險是比較大的,各地類似不安全的事情也頻頻出現。有約束性地使用公交資源,讓城市運營高效且經濟。不過,胡榮華說,在仿效上海做法時,各地也要因地制宜,相關配套政策需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