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路易港4月13日電 (邢翀)模里西斯被譽為「印度洋上的珍珠和非洲的大門」,有著優越的地理和環境優勢;更為獨特的是,模里西斯是一個多族裔國家,約百萬的人口中有2%左右的華人群體,與中國的聯繫源遠流長。
12日至13日,由中國智庫察哈爾學會與模里西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印度洋協會共同舉辦的公共外交與中毛(非)關係研討會在路易港舉行,與會人士表示,模里西斯和中國合作空間廣闊。
20世紀70年代末模里西斯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創造「模里西斯奇蹟」,其中華人群體作出了巨大貢獻。祖籍廣東梅州的王純萬是模里西斯社會融合與經濟增長部部長。他說,模里西斯華人對中華文化有著發自內心的強烈認同感,在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一直積極推動毛中關係發展,尤其是1972年毛中正式建交後,兩國友好關係在各領域迅猛發展。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在研討會上發言。邢翀 攝
「毛中兩國在社會經濟領域合作空間廣闊,充滿活力。」王純萬說,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模里西斯聯通亞非的戰略地位是非常大的優勢;此外模里西斯還擁有超過200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專屬經濟區,毛中兩國在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必然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在會上表示,目前毛政府旨在實行多元化產業政策,多次強調關注創新,吸引諸如華為等高技術企業入駐模里西斯。「模里西斯可以充分發揮亞非洲際合作、陸海聯通紐帶作用。」
王義桅說,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升級對華合作,從而實現經濟再次騰飛是不少模里西斯人的想法。「比如,為減少對發達國家市場依賴,模里西斯特別強調扮演中國投資非洲大陸的橋梁與跳板作用,抓住人民幣清算、轉移支付中心機會,對衝發達國家市場化風險。」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始利用模里西斯離岸金融中心和對非門戶的獨特優勢,在毛設立地區總部,為非洲區業務提供支持。
中國駐模里西斯臨時代辦宮宇峰表示,中毛關係在中非關係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中毛合作引領了中非合作發展方向。「模里西斯的競爭力和發展水平在非洲國家位居前列,具有法律健全、基礎設施完備、勞動力素質高等優勢,中毛在金融、旅遊、通訊等領域具有廣闊合作空間。」
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前司長程濤在研討會上發言。邢翀 攝
宮宇峰說,近期中毛兩國正式啟動自貿協定談判,該協定一旦籤署,將是與非洲國家的首份自貿協定,必將為中非關係發展樹立典範。
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前司長程濤認為,中非歷來是命運共同體,近年來許多非洲國家領導人開始「向東看」,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借鑑中國快速發展的方式方法和制度模式,以實現本國的振興。
「當前中非關係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非一起分享治國理政經驗,共同探索符合國情的快速致富致強之道,是新時代中非合作的一大新亮點。」程濤說。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印度洋協會創始人曾繁興曾擔任模里西斯藝術文化部部長,積極推動兩國文化交流。他告訴中新社記者,150多年前中國客家人從梅州來到路易港,就形成了一條連接廣東省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一帶一路』倡議讓海上絲綢之路重新煥發活力,如今模里西斯也應該從路易港啟航,推動與中國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做好非洲與中國友好交往的紐帶橋梁。」曾繁興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