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風俗演變之後臨沂人知道幾個

2020-12-12 今日臨沂

  在我國過春節的風俗流傳很長時間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風俗也是各種各樣,下面小編就來說一個關於春節由來的傳說故事和春節期間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春節的由來:
 


 

  相傳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

 

  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國君,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大悅,感到有道理。

 

  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

 

  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

 

  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為紀念他,就把初一定為「年」。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演變及風俗文化嗎?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演變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春節的由來、演變、風俗文化。春節,古稱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和世界各國計時一致,規定了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通稱「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於是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稱。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 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不知不覺已經步入了2020年,今年的春節特別早,公司裡很多同事都已經買好了返鄉的火車票。午間談起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大家都津津樂道說個不停。今天小編根據聽到的一些信息,為大家詳細羅列,看看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
  • 元旦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簡介 元旦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節,但是你知道元旦是怎麼來的嗎?你知道有關於元旦的故事嗎?元旦有什麼風俗習慣呢?元旦的來歷由來50字簡介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這一名稱,據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顓頊。他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氣來迎接嶄新的一年。
  • 大家知道春節的來歷和風俗嗎?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個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熱鬧、最盛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 同是春節,新加坡華人春節風俗大不同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而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節日。在新加坡,華人高達70%以上,顯然春節是也其隆重的日子,一派張燈結彩、熱鬧熙攘的景象,喜慶的氛圍溢滿獅城。雖說與國內同樣是過春節農曆年,但新加坡的春節風俗都有其不同之處。現在,馬上為你盤點一下新加坡的過年風俗!
  • 你可能不知道的閩南春節風俗
    閩南地區信奉神明,所以也有很多有趣的春節風俗。不要再跟烏先生說過年好無聊啦,快來看看吧。閩南地區的春節習俗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中華民族過春節的傳統,「敬天」「敬神」「拜祖先」是其中最為濃重的春節禮俗。過去,從閩南地區到海外的華人華僑光宗耀祖的三件大事是「娶妻」、「生子」和「建大厝」(建大房子),而在傳統春節,海內外的閩南人都無一例外地把「敬天」、「敬神」和「拜祖先」三大習俗給保留下來,並作為最隆重的三大禮俗,而正月初一拜天公便是其中最為隆重的禮俗之一。1、筅塵日這是年終的大掃除。
  • 清明節的由來的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是不同的是,這一天還是我國的一個有著紀念意義的傳統節日,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清明一到,天氣漸暖、春暖花開,萬物生長,清明節是怎麼由來的呢?人們又有哪些風俗習慣呢?1、據說我國的清明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清明原是一個節氣,清明時節,降水逐漸增多,氣溫升高是農民播種的好時候,和清明節相近的還有一個節日叫「寒食」,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由於這日子相近,就漸漸的合成了一個節日。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手抄報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臘八節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臘八節各地習俗風俗有什麼不同
    臘八節的由來與傳說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 北方過年有哪些風俗習慣 在臨沂春節必做的事有哪些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我們過年就有很多習俗和講究,而且不同的地方,過年的習俗各不相同,特別是南北方過年的習俗差異比較大,北方過年習俗的差異比較小。有網友問北方過年有什麼習俗?在臨沂過年有哪些講究呢?小編來為您一一介紹。
  • 除夕的風俗有什麼寓意 我們臨沂除夕都要做這些事
    馬上就是春節了,作為一年到頭最盛大的節日,春節期間也是全家團圓的時光。春節其實從除夕就開始了,大年三十就是這個意思,除夕有哪些風俗呢?這些風俗又有哪些寓意呢?臨沂人你能說上來幾個?   貼春聯   過年貼春聯、福字,是中華傳統,山東也不例外。
  •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意義 臨沂人知道幾個元宵節的傳說
    元宵節吃湯圓(元宵)是一種傳統風俗,那麼吃湯圓的由來是什麼呢?在元宵節吃湯圓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或燈節,這是一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粉飾太平,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座座高臺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絕。
  • 揭秘過年風俗、白事風俗、借東西風俗文化內幕
    槐樹除了大年初一,平時還有很多風俗文化,比如家裡蓋房子,不能用槐樹和柳樹,槐樹有「鬼」,因為槐樹樹上有一種小蟲叫吊死鬼,它會吐絲,吊在樹上,在鄉下認為不吉利,柳樹容易成精,鬼和精不能進家門對聯在民間,還有一種關於走夜路的風俗文化,這個在鄉下很多人都知道,走夜路,如果聽見有人叫你名字,一定不能答應,要先看清楚人再說話。
  • 神獸「年」與過年風俗的真正由來 原來一直被誤導
    年與過年風俗的由來段玉裁作『說文解字注』載:「夏稱歲;商稱祀;周稱年;唐虞稱載」;《春秋傳》載:「大有年。」;《穀梁傳》載:「五穀皆孰為有年,五穀皆大孰為大有年。」可見,「年」本義為慶祝豐收的喜悅。在傳統文化中,「爆竹」有敬事天地鬼神的含義。春聯習俗「春聯」源於桃符的習俗。《後漢書·禮儀志》記載,桃符長約六寸,寬約三寸,桃木板上書寫「神荼」、「鬱壘」的名字,「神荼」、「鬱壘」是傳說中的降鬼大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宋史·蜀世家》記載:『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中國第一個「對聯」。春聯的起源也有敬事天地鬼神的含義。
  •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不得不知的中秋節民俗活動介紹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風俗?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佳節中秋節。你知道在中秋節期間,古人都會做什麼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推薦閱讀:關於中秋節的經典古詩詞有哪些 2018中秋節古詩詞大全吃月餅中秋節最廣的傳統風俗就是中秋節吃月餅,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 從傳統節日的風俗,窺看現代生活中的「宋元素」
    #拍一拍宋朝#談起宋朝大多數人的印象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陳朱理學、商業繁榮以及擁有過夜市。這個曾經繁榮發展的朝代,無論是習俗、建築、以及文化都對當代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與宋朝相隔了700多年的今天,依舊能在生活中窺見「宋朝元素」。
  • 春節發紅包的由來你知道嗎
    送紅包和收紅包是我國民間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在春節期間由長輩派給小朋友的紅包稱作壓歲錢,是表示把祝福和好運帶給他們。關於紅包的由來,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 元旦的來歷和風俗習俗有什麼?元旦有什麼傳統活動?
    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元旦節的習俗。在我國,元旦節還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採用公曆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不同國家的人民慶祝國慶的方式不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元旦都有哪些習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