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 (記者/德青 )從國家安全的守護者轉變為鄉村土地的耕耘者,他們奮鬥在田野,堅持綠色生態發展,在鄉村振興中再當「尖兵」。12 月 2 日,「 戎耀今生 • 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網絡主題活動媒體採訪團走進南通,探訪退伍軍人們如何因地制宜熱血創業,帶領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創業故事。
馮新林:投身樁基工程 「半軍事化」管理造就明星企業
1998 年,馮新林入伍。2000 年退伍回鄉後,他在南通如東源誠建築設計院從事地質勘察工作。通過五年時間的鑽研摸索,馮新林掌握了一系列巖土工程的創新技術,成為了真正的業內高手。2017 年,他作為公司股東參與組建了江蘇勁樁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當聊起公司研發的勁性複合樁技術時,馮新林很自豪地說,勁性複合樁技術與傳統樁基施工工藝相比,具有環保、節本、高效等優勢,且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歡成、王夢恕等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全力推廣。
馮新林接受採訪
近年來,他和團隊積極探索的勁性複合樁技術,在符合國家規範的基礎上,對樁基工程進行優化,使得整體造價節約百分之二十以上。此外,他還帶領團隊研發了樁基工程遠程監控系統,讓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地基變得可感可控,解決了偷工減料的問題。
由於樁基施工常年在外,為實現統一高效管理,馮新林也推行 「半軍事化管理 」制度,統一採購 100 多套被子、茶杯、背包等生活用品,可謂 「 軍味十足 」。同事打趣到,「別人的辦公室都是些花花草草,他的辦公室都是坦克、火箭模型」。
「部隊培養了我肯鑽研的品質,讓我在自己的領域裡不斷突破,不斷創新。」談到部隊對自己的影響,馮新林感慨良多。
2018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在馮新林高效、嚴格的管理下,江蘇勁樁基礎工程有限公司的發展勢如破竹,2017 年獲得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2017 年水泥土複合樁技術列入住建部建築業十項新技術推廣目錄;2018 年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18 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8 年被認定為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成為行業內的明星企業。
做人要懂得感恩,這是馮新林常說的一句話。他感謝軍營,培養了他不畏困難,勇於面對的品質;感謝江蘇勁樁基礎工程有限公司給了他鍛鍊自我,展現自我的平臺。
季華:打造老兵情懷農場 培育「葡萄中的愛馬仕」
老兵情懷農場
季華1994年入伍,1997年,因特殊原因無奈選擇退伍。雖已退役多年,老兵情結依然不減,2012年回鄉創辦起了一個農場,起名為「老兵情懷農場」 。
一開始,季華並不清楚辦了農場能種什麼,經過考察,他發現一款叫陽光玫瑰的葡萄品種特別適合在家鄉種植。「南通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結構,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既能保證陽光玫瑰葡萄生長所需的陽光條件,又能保證水分充足。」季華給自己的葡萄想了個招牌,「老兵葡萄,粒粒真情 」,他很驕傲,自己是個老兵。
現摘葡萄(陽光玫瑰)
雖已入冬,但農場裡的葡萄仍掛滿枝頭,在日光下折射出誘人的顏色,如同串串翡翠。陽光玫瑰是日本培育的高端葡萄品種,香氣濃鬱,皮薄汁多,被稱為 「葡萄中的愛馬仕 」。
普通的一串葡萄裡會夾雜著部分壞的或是很小顆的果實,但季華種植的葡萄從第一粒到最後一粒都飽滿且美味。「我們會在葡萄掛果前期進行修剪來控制葡萄的產量,提高品質,絕不會為了產量而放棄質量。我們也從不催熟,只要自然成熟的味道。」
季華和妻子
說起來開辦果園的艱辛,季華笑了:「要說艱辛和困難,哪個創業的不難?」季華覺得之所以能夠堅持下去,正是由於自己的部隊經歷,「 在部隊的經歷給我留下的,不在於獲了多少獎、立了多少功,而在於意志力的培養,這是讓我一生受益的。」再苦再難,季華的家人一直陪伴著他。「我很感激我的妻子,她的陪伴和鼓勵是我創業的動力。」
陽光玫瑰
今年,季華的農場共售出 30 萬斤葡萄,收入 700 多萬元,帶動 20 餘名村民就業。季華說,星星之火可以溫暖人心,「 我只想把農場辦好,讓村民有活幹、有穩定的收入,我願意把自己的創業模式分享給有需要的戰友。」
左林:讓黑塌菜變成「擁軍菜」 創業中再續軍緣
作為地方特色蔬菜,如皋黑塌菜早在2013年就成功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然而長期以來因為沒形成規模,金字招牌沒有化作經濟效益。「我老家就在如皋城南,退役後就回來當菜農了。」在部隊服役32年的左林解甲歸田,回鄉創業,創辦了君和民現代農業發展公司,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菜農。
左林
「以前黑塌菜只有冬天有得吃,而且纖維比較粗,容易發苦。」左林種黑塌菜和別人有很大不同,他有些得意,說「這得益於戰略學的輔助,對種菜的思路、方式、定位上都有幫助」。他是如皋第一個機械化、規模化種植黑塌菜的人,在左林做這件事情以前,1000畝地,沒人試過,也沒人敢做,但他義無反顧。
黑塌菜
如皋的第一個智能大棚是左林搭起來的。由於充分利用機器,滿足了黑塌菜的習性,左林種出的黑塌菜品質更好,口感甜脆,名聲逐漸打了出去。「現在粗略地算了一下,帶動了約 260 人一起致富,平均每人增收一萬五千元左右。」 左林驕傲地說。
清炒黑塌菜
黑塌菜經過五道清洗、高溫殺青、急凍零下 40 ℃等程序,可在零下 18 ℃的冷庫保鮮長達兩年。經過處理後的黑塌菜儲存沒有損耗,烹製時不用水洗,且維生素 C 含量特別高,很快就打通了銷路 。
「脫下軍裝,我依然心系軍隊,黑塌菜就是我在海軍的延續,一定要讓官兵吃上新鮮可口的綠葉菜。」談到未來計劃時,左林很自信,「今年計劃銷售 1000 噸,明年預計 2000 噸沒問題,兩年來,我的生產銷售量是按梯度增長的,五年內達到 2 億產值。」
小小的黑塌菜,一頭連著如皋萬千農戶,另一頭連著海軍將士的餐桌,成了名副其實的「擁軍菜」。左林說,今後要吸引更多農戶和公司合作 ,在帶動村民致富增收的同時為國防事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