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日的一項研究顯示,受到棲息地減少、殺蟲劑使用、光汙染等多種因素影響,一些種類的螢火蟲瀕臨滅絕。
研究顯示,棲息地減少是造成螢火蟲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螢火蟲需要特殊環境才能完成生命周期。例如,馬來西亞的折翅螢火蟲只有生活在紅樹林中才能繁殖,然而,隨著大片紅樹林被改造成水產養殖場或棕櫚種植場,螢火蟲的家園逐漸被蠶食。
螢火蟲面臨的第二大威脅是人造光,包括我們夜間使用的路燈、商業標牌等。許多螢火蟲依靠發光來吸引配偶,而人造光會干擾這一過程,影響螢火蟲交配、繁衍後代。據估算,全球陸地23%的地區夜間都存在人造光。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生物學教授戴夫·古爾森表示,殺蟲劑的過量使用讓螢火蟲的生存雪上加霜。此外,近年來興起的螢火蟲觀光也給螢火蟲帶來威脅。觀光旅遊的過度開發會破壞它們的棲息地,而一些螢火蟲則被遊客無意中踐踏而喪生。
這項關於螢火蟲的研究由美國塔夫茨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3日發表在《生物科學》雜誌上。他們希望能藉此引起人們的重視,保護螢火蟲,讓它們的光芒一直閃現在黑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