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訊 為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研究,匯聚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和社會各界治理智慧,推廣、互鑑食品安全監管經驗,切實推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落實,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於12月5日在京召開以「新餐飲 新要求 新舉措」餐飲質量安全提升研討會。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處長張蘭蘭代表市場稽查專員陳諝發言,介紹總局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新形勢、新任務,印發《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深入開展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要求進一步落實餐飲服務提供者、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主體責任,推進信息化技術助力智慧監管,推動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務升級,加大規範指導和監督檢查,優化量化分級評定,鼓勵開展放心餐廳、餐飲示範店等創建活動,更好促進餐飲安全治理社會共治。
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副司長韋犁表示,網際網路催生了新餐飲新業態,也對市場監管和行業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舉措。一是加強準入環節管理,確保線上餐飲同樣取得經營許可證合規經營,線上線下統一資質管控;二是完善配送環節管理,確保餐飲品質不受汙染;三是加強網際網路技術應用,強化食材抽檢、明廚亮灶等流程監督。
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王松林表示,食品稽查是食品安全監管的最後一道防線。餐飲環節上接農產品源頭、終端服務消費者,在食安監管長鏈中地位特別重要,取證、追溯困難,監管任務艱巨。要突出食品企業第一責任,多部門聯動管控好校園餐飲等關鍵環節,突出協會誠信建設作用,通過媒體監督引導形成良好治理氛圍。
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馮軍表示,進一步完善餐飲質量安全提升,有利於應對疫情衝擊、促進消費升級,是市場監管模式創新的生動實踐。市場主體要做好「食」字中的「人品」和「良品」,監管應當兼顧發現力和震懾力提升監管效能,社會組織也要積極引導廣大商家建立合規機制。
新餐飲安全治理離不開社會各界充分發揮能動性,積極開展協同共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胡穎廉表示,當前數位化餐飲服務呈現「人在吃、雲在算」狀態,需要平臺組織更多發揮數據、技術價值,協助監管部門實現高效能監管,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高品質生活。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吳穎介紹了協會在創建品質餐飲示範店、強化線上線下培訓、優化量化分級等方面創新舉措。和合谷餐飲管理公司運營總監王子健也介紹了商戶藉助線上運營,應對疫情影響,保障安全放心供給的創新實踐。
作為企業代表,美團外賣學院院長、到家事業群生態營銷部負責人白秀峰表示,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經營業態發生巨大變化,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進行數位化轉型,但餐飲業線上數位化運營仍處於起步階段。今年10月,美團外賣推出「餐飲新掌柜」計劃,未來三年發現並培養100萬既懂線下經營又懂線上運營的「新掌柜」。針對商家痛點,為其提供三大服務體系,包括自助入駐通道和運營期一站式問題解決的服務體系、門店經營成長指導和線上權益激勵的成長體系、與人社部教培中心聯合培訓「外賣運營師」等角色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工人日報記者 楊召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