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排水單元通過驗收面積達70.89%,位居全市前列
按照廣州市總河長令第4號要求,2020年底前,全市各區排水單元達標比例要達到60%。在廣州市水務局、市河長辦的專業指導下,增城區紮實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工作,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全區已完成1427個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工作,佔全區排水單元總數的71.20%;達標排水單元面積約46.97平方公裡,佔全區排水單元總面積的73.93%,位居全市第一。
高位推動,強化督辦
廣州市總河長令第4號發布以後,增城區高度重視,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專業技術支持,市水務局和市河長辦組派技術支持組進駐增城區指導和支持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工作。此外,增城區先後印發了廣州市增城區總河長令第5號、《增城區全面攻堅排水單元達標工作方案》《關於增城區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排水單元達標工作優先實施機關、事業單位改造工作的函》和《增城區攻堅排水單元達標創建驗收認定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從任務布置、工作分工到排水單元整改、認定驗收全流程均有了明確的工作依據和清晰的指導。
增城區先後8次召開全區水務工作專題會議,逐一聽取各鎮街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的匯報。對進展滯後的單位,由區紀委監委介入,強化督導問責。同時通過每日一報、每月專題通報,以此督促各鎮街理清工作思路,明確階段性目標,形成爭先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創建的工作氛圍。
分類施策,掛圖作戰
為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增城區針對各類排水單元實際情況,分類施策開展達標創建工作。對於全區367個機關事業單位、169個老舊小區等排水單元,區政府統一將其納入增城區汙水處理提質增效工程中同步實施。與此同時,考慮到自行出資改造的排水單元普遍專業水平不高、技術能力較為薄弱,增城區指定由區水務局統籌摸查設計方案,交權屬或管理單位按照設計方案自行改造,並由各鎮街委託監理單位監管,保障排水單元改造效果和質量。此外,為減輕企業負擔和疫情影響,區財政還對自行改造類排水單元的摸查、設計、監理環節給予1.77億元的資金保障,紮實推進了自行改造排水單元工作進展。
根據增城區政府印發的《增城區全面攻堅排水單元達標工作方案》,在具體創建工作期間,區各職能部門分工合作,緊密配合,將住宅、學校、工業(商業)企業、醫院等排水單元的達標攻堅工作納入日常監管範圍,定期檢查並督促其落實相關整改工作。對於改造難度較大、進展緩慢的重點排水大戶及整改嚴重滯後的小區,增城區通過約談督辦、罰款等方式,要求相關企業要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實現雨汙分流,杜絕汙水直排河湧。此外,對於整改嚴重滯後的小區,在未完成整改前,暫停受理該開發企業辦理商品房預售、房屋交售(網籤)等事項,倒逼小區開發商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工作。
嚴格把關,追求實效
為保證排水單元雨汙分流整治效果,增城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汙水處理提質增效和農汙查漏補缺工程建設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排水單元汙水總排口接駁井水質檢測COD濃度必須達到250mg/L、氨氮23.6mg/L以上,雨水井晴天無水流,或有少量水流但氨氮不超過2mg/L。若濃度不達標,則驗收不予通過。根據廣州市水務局前兩輪對增城區13個排水單元抽查結果顯示,均一次性全部通過,其中10個單元滿分,1個單元98分,2個單元95分(達到90分即為合格),成效明顯。
據增城區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開展排水單元達標創建,主要是通過建立汙水和雨水兩套相對獨立的排水管網系統,從源頭上將生活汙水與自然雨水分開排放,實現雨汙分流。這一舉措有利於改變此前雨水、汙水合流的情況,達到雨汙各行其道的良性循排水模式,進而達到從根本上改善河湖水質的目標。據統計,增城全區共有排水單元共1712個,面積約61.97平方公裡。截至12月30日,全區已完成1427個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工作,佔全區排水單元總數的71.20%;達標排水單元面積約46.97平方公裡,佔全區排水單元總面積的73.93%,位居全市第一。
下一步,增城區將繼續按照「源頭減汙、源頭截汙、源頭雨汙分流」思路和「汙澇同治」原則,在總結此前達標創建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爭取企業、社區、居民的配合,加快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工作,為共建水清岸綠的水生態奠定基礎。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娟 通訊員 杜蘭梅、姚玉函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曹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