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天府之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成都,那你知道最早的天府之國是哪裡嗎?為什麼成都叫天府之國?
首先,「天府之國」中的「天府」原是一個官職,主要掌管人間珍寶。所以,天府之國,表面就是用來形容「珍寶」般的地區,也即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天府之國最早出現在秦朝,在《戰國策·秦策》的記錄中,縱橫家蘇秦對秦惠王說:「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餚、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裡,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秦末漢初,張良在論證定都關中時說「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裡,此所謂金城千裡,天府之國也」。
所以,最早的「天府之國」指秦國統治的區域,尤其是關中平原。
古代關中地區的基本特點是山環水繞、沃野千裡。秦嶺山脈、渭北山系與黃河形成天然屏障,涇、渭、灞諸水從八百裡秦川上流過。這樣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宜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關中平原成為歷史上第一「天府之國」。
最早將四川盆地稱為「天府」的則是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後,成都平原風調雨順,糧食產量大增。
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時代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
隨後三國時的孔明獎勵農耕、發展生產、興修水利等等這對成都平原的農業是一次重大的推進。境內達到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昇平現象,使天府之國的名聲得以傳播。
到唐朝成都鼎盛時期李白的一首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間得及此間無。」使成都「天府之國」的地位得以鞏固。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秦」與「蜀」比較而對蜀地地位加以確立的詩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國「天府之國」的桂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專利權。
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列四川成都避亂。
所以,你知道為什麼成都是天府之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