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遷徙季來了:日行10至20公裡,森林公安保駕護航

2020-12-16 澎湃新聞

藏羚羊遷徙季來了:日行10至20公裡,森林公安保駕護航

記者 李海霞/西藏商報

2017-05-24 13:59

時間進入5月下旬,藏北羌塘草原上的雨水多了起來,牧草返青,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野生動物們又迎來了一年中最好的時節。尋找配偶、交配、繁殖後代……一系列重要的活動都在這個美好的時間裡進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也不例外,它們要在羌塘風光最美、食物最豐富的時候開始遷徙、產仔。

4月底向產羔地遷徙,6-7月繁殖下一代

據記者了解,藏羚羊會在每年4月底至6月初開始遷徙,在此之前它們要花費近一個月的時間進行大規模集結活動,集結完畢後,從冬季交配地遷徙到產羔地。

23日,記者聯繫西藏那曲地區尼瑪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了解到,從羌塘南部往北部尼瑪縣境內遷徙的藏羚羊已經在路上了。「它們每天的遷徙距離在10-20公裡,今年正在遷徙的藏羚羊全部到達尼瑪縣境內預計還得一段時間。」該負責人介紹道,

在尼瑪縣境內參與遷徙的藏羚羊還會繼續向北往羌塘無人區內行進。從南部遷徙到尼瑪縣境內的藏羚羊最終會在色吾雪山一帶的「大產房」待產並完成生育。數據顯示,每年會有10萬餘只雌性藏羚羊抵達這裡。

藏羚羊遷徙路線有很多條,遷徙距離在200公裡至400公裡之間。記者了解到,

藏羚羊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開始交配,次年4月底到6月開始遷徙,5月至6月中旬開始遷徙產仔,7月初帶著幼仔回遷,它們的遷徙時間與棲息地的氣候條件變化等有關。

記者從西藏藏族自治區林業廳了解到,每年藏羚羊遷徙季陣勢浩大,為了保護好這群高原精靈,我區有專門的森林公安為它們保駕護航。同時,這幾年我區不斷加大野保員投入和培訓力度,在遷徙季野保員會全天候輪流巡邏、值班。

雄性不遷徙,部分種群長年生活在同一區域

很多人對藏羚羊的認識是「遷徙」這個標籤,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藏羚羊都會參與遷徙。記者了解到,

每年4月底,公母羚羊開始分群而居,未滿一歲的公仔也會和母羚羊分開,到五六月份,母羚羊與它的雌仔遷徙前往產羔地產仔,6-7月產仔之後母羚羊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到越冬地與雄羊合群

,就算完成了一次遷徙過程。也就是說,雄性藏羚羊是不參與遷徙的,因此嚴格來說只有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們的雌性後代會遷徙,它們每年從冬季交配地到夏季產羔地遷徙。年輕雄性藏羚羊會離開群落,同其它年輕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終形成一個混合的群落。

除了雄性藏羚羊不參與遷徙外,還有部分群體全都不參與遷徙——

申扎縣境內的藏羚羊便是不參與遷徙的一個群體

。據悉,每年到遷徙季,申扎縣境內有95%左右的藏羚羊長年居住於此。「申扎縣境內東部和南部的藏羚羊是不遷徙的,大約有2萬-3萬隻,佔到申扎縣境內總數量的95%左右。它們平時生活在山裡,等到繁殖時會下山到水草豐美的廣闊地帶。」申扎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只有剩餘的一小部分會遷徙到距離最近的雙湖縣境內。」

(原題為《勿擾!藏羚羊進入遷徙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藏羚羊遷徙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西藏1400餘人參與「護航」藏羚羊「遷徙季」
    中新社拉薩5月26日電 (江飛波)「我們管護站範圍內有6000至7000隻藏羚羊,目前懷孕母羊已陸續集結往北面遷徙,前往產羔地點。」西藏那曲市尼瑪縣羅布玉傑管護站管護員扎西羅布說,每年5月中下旬,西藏藏羚羊進入大規模遷徙階段。
  • 藏羚羊開啟一年一度大規模遷徙
    新華社西寧5月9日電(記者王金金)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日前來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藏羚羊向可可西裡腹地進發,一年一度的藏羚羊遷徙產仔季拉開序幕。監測顯示,4月30日,首批待產雌性藏羚羊通過可可西裡野生動物通道前往產仔地,其中有43隻藏羚羊穿過青藏公路,開始時間與去年相比提前了大約一周。
  • 羌塘無人區藏羚羊產羔遷徙進行時 近400名專業管護員一線巡護
    藏羚羊。記者 李海霞 攝藏羚羊遷徙被視為地球上最為恢宏的三種有蹄類動物的大遷徙之一,也是我國最後一種保留著遷徙習慣的有蹄類物種,其多個遷徙種群分布在羌塘至可可西裡的廣闊地帶,遷徙路線也不一樣。「其中,改則縣和那曲尼瑪縣、雙湖縣,還有青海可可西裡的一些藏羚羊都集中向改則縣的雜恰藏布一帶遷徙。」改則縣森林公安局強巴介紹。「從遷徙距離來看,羌塘南部區域有可能幾公裡,而北部區域達四五百公裡。」那曲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了7月中旬,產崽結束後再帶著年幼的藏羚羊回遷,各自返回棲息地。
  • 西藏阿里現藏羚羊大規模遷徙現象
    ,目前正值青藏高原藏羚羊「遷徙季」,據他在阿里普蘭縣觀測,已有藏羚羊群陸續遷徙至該縣馬攸木拉山一帶。  藏羚羊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於以羌塘草原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區(青海、西藏、新疆)。每年夏季,它們會沿固定路線向北遷徙。  強巴次仁說,阿里地區多年未發生盜獵事件,當地生態良好,藏羚羊種群數量逐漸增加。5月初,普蘭縣一帶藏羚羊開始遷徙後,他和幾名工作人員到現場觀測,同時聯合地方野保員為藏羚羊群「護航」。
  • 觀測打破藏羚羊遷徙產仔的單一認知
    新華網拉薩6月20日電(記者許萬虎、黃興)眼下,正值藏羚羊遷徙產仔季。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十餘萬隻藏羚羊正一路北馳,向色吾雪山「大產房」進發。但觀測發現,有部分藏羚羊屬「淡定一族」,選擇就地待產。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是世界第二大陸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9.8萬平方公裡。
  • 藏羚羊的另類遷徙路—新聞—科學網
    而在青藏高原,中國的一級保護物種藏羚羊也曾留下地球最高處最為悲壯的一段旅程。 藏羚羊的分布非常廣泛,從印度拉達克開始,向東延伸1600公裡,穿過西藏和新疆南部,一直到達青海鄂陵錯附近。雄性藏羚羊頭頂一對「長矛」,像個高貴的騎士,雌性無論何時都是個美麗的少女,而它們的孩子大概是這世上最瘦弱、活潑的精靈。
  • 藏羚羊為什麼要長距離遷徙
    在青藏高原,以羌塘為中心,南至拉薩以北,北至崑崙山,東至西藏昌都地區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邊界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繁衍生息著中國重要珍稀物種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青藏高原的生命精靈。藏羚羊生存的地區東西相跨1600公裡,季節性遷徙是它們重要的生態特徵。
  • 藏羚羊千裡大遷徙,只為產子,現在仍是未解之謎
    眼下,被譽為全球最壯觀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的藏羚羊遷徙之旅再度開啟。官方數據指出,曾因藏羚羊盜獵頻發而引發世界關注的青海可可西裡,已經連續十年實現盜獵案件「零發生",藏羚羊種群穩步上升。每年四月底、五月初開始,中國西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三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棲息的藏羚羊,向「大產房」世界自然遺產青海可可西裡內的卓乃湖遷徙,開啟「產仔季」。我國藏羚羊保護專家、陝西省動物研究所(西北瀕危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民說:「藏羚羊遷徙行程往返最長可達上千公裡,但遷徙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 東方時評丨「美麗中國」應給候鳥遷徙保駕護航
    然而,記者近日在河北、北京等地採訪發現,正值候鳥遷徙季節,獵捕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非法交易活躍。(11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候鳥已開始翩翩南飛。讓人可喜的是,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森林覆蓋率逐步上升,植被逐漸恢復,河流、溼地的保護與恢復力度不斷加強,生態環境逐漸改善,我國南方一些省市也成為許多野生動物以及珍稀鳥類棲息的樂園或許多候鳥的遷徙中轉站。這不,據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監測數據顯示,僅到安徽過冬的冬季水鳥就有56種、21.9萬餘只,比去年多1萬隻,創歷史新高。同時,安徽省也是許多候鳥的遷徙中轉站。
  • 不願遷徙的藏羚羊
    1997年10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襲擊了羌塘草原。強瑪鎮二村村民布格,在來牧場查看牲畜狀況時,意外發現了十五隻藏羚養羊,撞破牧場圍欄,混入了羊群中。村民們得知這一消息,都感到十分震驚。根據他們的推測,這些藏羚羊或許是因食物難覓,才誤入牧場。 在村民心中,藏羚羊是吉祥的象徵,他們認為藏羚羊的出現會為自己帶來好運。在村幹部的帶領下,這些村民拿出各家的牧草,悉心照料。
  • 候鳥遷徙之路亟待保駕護航
    每逢候鳥遷徙季節,「圍網捕鳥」現象都令人有揪心之痛。據新華社報導,因為地處世界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大通道,京津冀地區境內的沿海地區、內陸溼地和燕山—太行山山脈,成為候鳥重要停歇地和集中活動區域。儘管今年初多部門出臺措施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但利用捕鳥網等工具非法獵捕後販賣野生鳥類行為仍十分猖獗。
  • 首次拍攝藏羚羊超大種群遷徙 「2020我們與藏羚羊」央視播出
    「今年科考隊在這個『大產房』周邊的瑪依雪山東側,拍攝到了一個超大的遷徙種群。這支超大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前後綿延了近5、6公裡,種群數量在6萬隻以上……」 8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出 「2020我們與藏羚羊」系列科考節目。這是2013年以來,科考隊第10次走進羌塘。
  • 吳曉民團隊破解藏羚羊遷徙之謎
    在青藏高原,以羌塘為中心,南至拉薩以北,北至崑崙山,東至西藏昌都地區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邊界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繁衍生息著中國重要珍稀物種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青藏高原的生命精靈。藏羚羊生存的地區東西相跨1600公裡,季節性遷徙是它們重要的生態特徵。
  • 藏羚羊:可可西裡之"子"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蘇建平為此表示,根據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還培育不出如此優秀的動物,然而利用藏羚羊的優良品質做基因轉移,將會使許多牲畜得到改良。尚未破解的遷徙之謎季節性遷徙是藏羚羊的重要生態特徵和生活狀態。每年12月藏羚羊進行交配,次年6月底至7月上旬產仔,妊娠期200天左右。
  • 首次拍攝6萬多隻超大種群藏羚羊遷徙 公藏羚羊扎堆...
    「今年科考隊在這個『大產房』周邊的瑪依雪山東側,拍攝到了一個超大的遷徙種群。這支超大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前後綿延了近5、6公裡,種群數量在6萬隻以上……」 8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出 「2020我們與藏羚羊」系列科考節目。
  • 【生態玉樹】尕桑的護航之旅
    很快,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的護航決定下來了,要求40名藏羚羊遷徙護航隊員們做好長時間跟隨觀察藏羚羊的準備。5月1日,40名護航隊員正式出發,開始踏上護航徵程。根據尕桑和隊員的前期觀察,今年第一批需要護航的藏羚羊數量在6000多隻。那天,隊員們經過1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走到一條河流邊上。
  • 蘇建平:魂牽夢縈藏羚羊遷徙之謎
    2017年8月,他發表了《藏羚羊季節性遷徙成因猜想》:藏羚羊遷徙可能源自一種「種群集體記憶」。「大約4000-8500年前,青藏高原處於暖溼期,森林、灌木在可可西裡大範圍延伸。由於藏羚羊偏好棲息於開闊草地,其種群開始向較寒冷的北方遷徙。冬天,隨著北方被大面積積雪覆蓋,可可西裡及更南地區的樹葉開始脫落,藏羚羊又南遷覓食。
  • 往返600公裡 藏羚羊大遷徙暗含怎樣的"生態密碼"
    新華社西寧9月1日電(記者 白瑪央措、李亞光)記者從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據工作人員觀測,在可可西裡卓乃湖集中產崽的藏羚羊於近期結束回遷,已陸續返至原棲息地。  藏羚羊主要棲息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等地。每年5月底,它們都要從各地前往位於可可西裡腹地的卓乃湖產崽。
  • 守候藏羚羊穿越青藏公路
    本報可可西裡6月9日專電(特派記者鍾慧)下午2點左右,我們的車在青藏公路(109國道)上疾馳,駛出可可西裡的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不遠,經驗豐富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劉小漢教授忽然指著右前方說:「快看,那是正在遷徙的藏羚羊群!」遠遠地,距離我們大約兩三公裡外,一群數量大約有160多隻的藏羚羊群正在緩緩走近。
  • 可可西裡:巡山隊員為藏羚羊遷徙提供保護
    新華社西寧7月27日電(記者王金金)成群結隊的藏羚羊在可可西裡腹地卓乃湖區域產仔,目前開始陸續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可可西裡藏羚羊進入回遷季,巡山隊員們正為藏羚羊遷徙日夜提供保護。  藏羚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每年5月至7月,來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藏羚羊,紛紛到被稱為藏羚羊「大產房」的可可西裡卓乃湖產仔。  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裡,是世界自然遺產地,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為保護這些珍稀野生動物,國家有關部門在可可西裡設置了不凍泉、索南達傑、沱沱河、五道梁、卓乃湖等保護站,一批巡山隊員常年在這裡巡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