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韓國喪屍題材電影《釜山行》橫空出世,便迅速在亞洲爆火,甚至在韓國國內刷新了本土影史首映日最高觀影人次記錄。
《釜山行》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韓國電影水平,原來亞洲也能拍出那麼好的喪屍片。作為一部商業片不僅票房收紅,而且口碑也是響噹噹。
在豆瓣超85萬人給《釜山行》打出了8.5分的成績,直接衝進了認可度較高的豆瓣電影Top250。
《釜山行》的爆紅,也是開啟了韓國喪屍題材的新模式。在之後更是出現了像《王國》一樣的爆火的喪屍題材韓劇。
這也不免讓人對續集有著更高的期待。
在籌備了四年後,原導演延尚昊終於帶著續作《釜山行2:半島》與我們見面。
雖然在首周在本土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但隨之而來卻是口碑撲街!
在口碑方面竟連及格線都沒有達到,只有5.2分!好於12%的動作片,好於10%的驚悚片,這樣的成績和第一部相比,可不是相差的一星半點。
在把第一部包括孔侑、馬東錫這些演員全部換血後,口碑能差那麼多,是劇情不行?還是演技不行?
當我抱著忐忑的心情看完《釜山行2》後,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狗尾續貂」。
就這樣的一部續作,竟然能拿下韓國電影周票房冠軍,不得不說韓國觀眾「胃口」真是太好了!
沒想到,同一個導演竟能拍出實力如此懸殊的爛片。
1、劇情缺少內涵
《釜山行》之所以經典,是因為作為一部喪屍題材的商業電影,反而跳出了喪屍電影刻板的格局,講述了列車上普通人在生死考驗前的人性。對人性的自然刻畫,來引起觀眾共鳴,觸人淚點,這才是《釜山行》成功的根本。
反觀《釜山行2》,不管從劇情內容還是內涵來看,根本一點都沒有延續這種風格。
影片充滿碎片式的情緒渲染,反而給人一種刻意的感覺。尤其開頭那種強行煽情的劇情,簡直就是強行按著觀眾的頭去哭。
再來就是,整部影片更多的去刻畫動作場面,似乎是想去打造一款韓式「大片」。
不可否認,相比於第一部在動作場面上無疑是有了升級。
但是正是這過多的場面,尤其是大片段的飆車…讓人無法感受到喪屍片帶來的緊張感和驚悚感。
反而讓人覺得是在看一部簡陋版《速度與激情》。
與《釜山行》比較,《釜山行2》根本就沒有展現出那種對人性的揭露,而是淪為一部融入了各種槍戰、飆車、打打殺殺等等一系列追求感官刺激的流水線影片。
給人一種要爽感沒爽感,要內涵沒內涵的爛片的感覺。
可以看出,這種影片拍出來的唯一目的便是依靠第一部爆火的餘溫去圈錢。除此之外,想不到第二目的。
2、人物塑造單薄無力
一部優秀的影片,永遠離不開對人物的刻畫塑造。
《釜山行》也離不開這個法則。
第一部中孔侑飾演的男主,在喪屍爆發之前是一個奸詐的股票經紀人,是一個為了個人不顧他人利益的自私自利小人形象。
但隨著喪屍的爆發,在經歷各種絕境後,成長為一個勇敢無私的人。
最後更是為了保全女兒和同伴妻子,而犧牲自己。
孔侑在影片中的轉變,也透露出了電影對人性主題的描繪——無私,也能讓觀眾更好地進入角色內心。
第一部不僅對主角刻畫深刻,對配角也是勾勒得很豐富。
比如馬東錫飾演的大叔,起初只想保護自己老婆,但在一群人團結面對喪屍後,也選擇犧牲自己,保護他人。
但反觀作為續作的《釜山行2:半島》,對主角人物的刻畫都沒有任何閃光點。
如果半途看電影的話,估計都認不出主角是誰。
雖然在影片選擇和第一部一樣的劇情,男主犧牲自己拯救他人以完成救贖。
但對主角姜棟元缺少足夠的描繪,整部影片人物個性完全沒有任何成長。這也使得影片結尾顯得無比空洞。
相比而言,影片中的配角類似於631部隊的隊長內心掙扎戲都比男主多。給我的感覺是,配角都比主角有血有肉。
這不得不驚呼導演神奇腦洞!
最後,如果帶著《釜山行》的期待去看《釜山行2:半島》,我想大家可能會失望了!
不如就把它當作普通的娛樂喪屍片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