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將進入冬至節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2021-02-17 襄陽之聲

冬至又名「一陽生」,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下一個循環開始,冬至是大吉之日。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非常重要。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周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

相傳「醫聖」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

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

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

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

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

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

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 「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

 湯果,跟湯糰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裡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 寧波人在做番薯湯果時,習慣加酒釀。

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麵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然而北方冬至是一定要吃餃子!

餃子好不好,全在餡一口

自己調出的餡總是口感差沒味道

其實只要學會這幾招

餃子鮮香多汁,比飯店好一萬倍

大廚絕不告訴你!


    餃子好不好,全在餡一口。日常做餃子餡時,若是肉餡太瘦,吃起來發柴口感不好,若是太肥又過於油膩,一般肥瘦3:7或4:6,做出的肉餡最好吃。

    只吃素不夠滿足,可只吃肉也不夠健康,所以最好在餃子餡中加些蔬菜,菜和肉的比例為1:1或1:0.5較為合適。不僅更營養,而且還能吸收油脂,增加口感。 

    拌餃子餡時一定要先放調料,再加水,若是順序錯了,不僅調料難以入味,肉餡沒味道,而且餃子餡怎麼攪拌都不均勻。


    拌餃子餡時,除了要放些醬油、香油、鹽、蔥、姜等,別忘了加入適量蠔油,不僅大大提高餃子餡的鮮味,而且具有一定粘度的蠔油還能幫助鎖住水分,做出的餡料成型不出水,餃子煮後還能鮮美多汁! 

    做肉餡時為了增加軟滑的口感,通常都要加些水,記得一份500g的肉配上250g半份水,做出的餃子餡汁水飽滿。

    此外剁菜餡時容易出汁,可以將多出來的蔬菜汁代替水在肉餡中攪拌,維生素豐富,營養一點不浪費,而且拌出的餃子餡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許多朋友絞肉餡時都隨意攪拌,導致做出來的餡料鬆散難吃。其實只需朝著同一方向分次攪拌,做出的肉餡黏糯成團,好吃彈牙。

    記得要從加調味料開始,到加水都要朝著同一方向快速攪拌。打水時要分次少量,直到水被肉餡吸收後再加水


    做肉餡時,不妨加些花椒水,不僅能去除腥味,而且味道更鮮美。只需將花椒在溫水中浸泡3分鐘撈出花椒即可。或是在餃子餡中加個雞蛋清,也能讓肉末更顯鮮嫩。

    剛攪拌完的肉餡不容易包餃子,可以放置在一旁醒一會,或是直接放入冰箱冷藏30分鐘,肉餡更緊實,更入味,而且更好包。


此外小編再教你幾個秘方!

 用料 :


黃瓜,木耳,雞蛋,蔥、姜、鹽、胡椒粉、味精、五香粉、芝麻油等。

 做法 :



黃瓜絲,加鹽,胡椒粉,味精,五香粉,芝麻油等拌勻。

 用料 :


牛肉、豆角、木耳、蔥、姜、鹽、味精、醬油、糖等。

 做法 :


1.將豆角焯水放涼後切碎,蔥姜切碎,木耳切絲備用。


2.牛肉剁碎後加入蔥姜、豇豆末、木耳絲,以及鹽、味精、胡椒粉、老抽生抽、糖、鹽等攪拌均勻。


3.記得分三次打六勺水,靜置半小時即可包餃子。


 用料 :


韭菜、雞蛋、饊子或粉條、鹽,胡椒粉,十三香,食用油,高湯精等。


 做法 :


1.雞蛋炒散後,韭菜切碎,饊子用擀杖碾碎,粉條煮熟後切碎。


2.將原料混合後加入鹽,胡椒粉,十三香,食用油,高湯精等攪拌均勻即可。


 用料 :

牛肉200g、芹菜500g、牛肉200g、蔥姜、醬油、食鹽等。

 做法 :

將所有材料剁碎混合後,加三勺食用油、食鹽、醬油、十三香等調味。注意牛肉一定要多放食用油,以免餡料過幹影響口感。



 用料 :

五花肉餡750g,雞蛋,大蔥,姜,鹽,味精,雞精,十三香,胡椒粉,香油,蔥油,老抽,生抽。

 做法 :

1.肉餡中加入薑末、雞蛋、生抽、老抽,進行攪拌後,再加入鹽、味精、雞精、十三香、胡椒粉再次攪拌。

2.準備一小碗左右的蔥姜水,邊加水邊攪拌,直至餡料鬆軟,最後加入蔥油、香油、大蔥,攪拌均勻即可。 


 用料 :

酸白菜500g、五花肉200g、蔥姜、醬油、食鹽、雞精、十三香、香油。




 做法 :


1.五花肉剁碎後加入醬油、蔥薑末、雞精、鹽、香油、食用油、十三香等,攪拌均勻。



2.將酸菜洗淨,剁碎,擠水。酸菜醃製時難免有石沙,一定要反覆清洗。鍋中倒入油,油熱後用花椒炸鍋撈出,炒制酸菜。




3.酸菜放涼後,倒入肉餡中攪拌均勻,就可以包餃子啦。



 用料 :

白菜半棵、豆腐乾200g、粉條100g、香菜、老抽、白糖、豆腐乳、香油。

1.將白菜剁碎後用紗布擠出水分,豆乾、粉條切碎備用。

2.在油鍋中倒入花生油2匙,放七八顆花椒爆香,再加入切碎的豆腐乾、粉條,加入老抽和少許白糖,翻炒幾下有香味即可。


3.餡料出鍋後加入豆腐乳和香油攪拌均勻,一定要注意豆腐乳和香油十分重要,否則餡料過於寡淡不好吃。 


 用料 :

鮮肉餡300g,蝦仁200g,冬筍500克,蔥花,鹽,味精,蛋清,生粉適量(蝦仁上漿)。



 做法 :

1.冬筍燙熟切粒,蝦仁用生粉給蝦仁上漿備用。

2.將肉餡、蝦仁、冬筍粒、蔥等混合,再加入調料攪拌均勻即可。


 用料 :

豬肉、香油、蔥末、薑末、老抽、鹽、香菜、植物油。 


 做法 :

1.將香菜去根洗淨後切碎,蔥切末,姜切末備用。

2.將豬肉絞成肉餡後,加入香油、蒜薑末、香菜末、老抽、鹽攪拌。

鍋內放油,油五成熱時倒入蔥末爆香,然後倒入拌好的餡攪拌均勻。


 用料 :

豬肉500g,大白菜450g,生薑、鹽、生抽、生粉、麻油。


 做法 :


1.將豬肉絞成肉末後加入薑蓉、鹽、生抽、生粉攪拌均勻。

2.分次加入250ml的水,攪拌肉餡直至起膠後放入冰箱冷藏半小時。


3.將大白菜洗淨切碎加入鹽攪拌均勻,靜置15分鐘擠出水分加入麻油攪拌,最後將白菜和肉末攪拌均勻即可。 


 用料 :

羊肉500g、胡蘿蔔3根、蔥1小段、姜2片、醬油、鹽、糖、蠔油、水。

 做法 :

1.蔥、姜、胡蘿蔔切碎備用。

2.羊肉絞成肉餡後加入醬油、蠔油、鹽、糖、蔥薑末胡蘿蔔攪拌均勻,黏糯成團。


餃子餡一不小心做多了?不如包成餛飩或是或是做成餡餅,別提多好吃了。

若是嫌麻煩,肉餡可直接製作成肉丸。

清湯肉圓子鮮美彈牙!


雞蛋、水和適量麵粉,攪拌成麵糊,攤成一個個菜煎餅營養又美味!



好吃不過餃子

一篇文章讓餃子更好吃

快把好方法告訴親朋好友吧!


內容來源 | 一路風景一路歌、中原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美麗中國·襄陽好風日——第39屆春聯大賽,本次大賽特設以襄陽為主題的"襄陽聯",徵聯不限類別、不限字數,符合楹聯創作規律即可。徵集時間:即日起至2018年1月10日

     徵聯內容:

(一)襄陽整體形象聯。結合襄陽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緊扣新時代襄陽改革發展思路,展示襄陽整體形象。

(二)襄陽景點名勝聯。圍繞襄陽的「古城文化、漢水文化、三國文化、荊楚文化、商埠文化」等,為襄陽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名勝撰聯。

    網絡投稿點擊下圖!

    感謝恆大御府對「美麗中國,襄陽好風日」春聯大獎賽的大力支持。城央中軸 御湖豪邸 恆大御府。活動諮詢電話:3520000

中石化104陽光車隊高標俱樂部成立啦!!!!

如何參與呢?

點圖片即可!

相關焦點

  •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整理|劉文清冬至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冬至為啥要吃餃子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南方為什麼要湯圓由來介紹
    12月22日是2019年的冬至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冬至吃湯圓是南方習俗。當然也有些地方還有其他的飲食習俗。冬至節氣你家吃什麼?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
  • 冬至不只吃餃子,這5種美食冬至後要多吃,順應節氣安全過寒冬
    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也預示著真正的「數九寒天」來到,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地區,進入了真正的寒冬。冬至也是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按照我國民俗,冬至後就要「交九」,從一九到九九,一共81天的寒冷天氣。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諺語及順口溜
    「立冬」到,「立冬」峭,立冬來了吃餃子。轉眼間又到了「立冬」節氣的開始,每到這個時節,就意味著,冬天就要到了。為什麼冬至大家都要吃餃子呢?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有關冬至的諺語俗語順口溜。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 【節氣】「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告訴你由來
    從這一天起,我們也將步入聞之色變的數九寒天,氣溫會更低,大風也更加頻繁。「冬至」也是我國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吃餃子、湯圓成了最流行的過節活動。有「北方餃子南方湯圓」一說。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呢.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象徵家庭團圓。具體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現在為你講解冬至吃湯圓的由來。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
  •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2-21 19:1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今天就是冬至了,都說冬至要吃餃子,那麼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 冬至節氣,吃個餃子,將市面上不少店家經營能力暴露無遺
    2020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就這樣過去了。對於忙碌的都市人來說,無論是節氣還是節日,主要還是想著吃個啥、買個啥,讓自己喘不過氣、邁不開腿的生活多一些樂趣和色彩。冬至,對於北方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因為這一天通常比較冷,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沒忙幾下子已經天黑了。
  • 冬至節氣,一碗熱騰騰的餃子!真香!
    一眨眼,2020年馬上要接近尾聲,我們也在年末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也就是本周一。冬至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
  • 關於冬至吃餃子心情說說唯美勵志句子大全 2018冬至節氣圖片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冬至吃餃子心情說說唯美勵志句子大全 2018冬至節氣圖片 馬上就要迎來2018年的冬至啦,冬至是大家十分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你們的印象中冬至是什麼樣子的呢,趕快和小編一起,為即將來臨的冬至發一篇唯美說說和勵志句子吧!順便送幾張2018冬至節氣圖片。
  •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古人用神秘儀器確定太陽高度?羋小兔探秘節氣
    很高興再次相約在【二十四節氣與科學】,今天我們聊聊冬至節氣。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在北方多數人有吃水餃的習俗,南方人多數人有吃甜食的習俗。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 冬至為何總要吃湯圓或餃子?
    轉眼之間,又是一年冬至來臨。在二十四節氣中,它是很特別的一個,在古代也曾被稱為「亞歲」。至今,冬至在人們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它的討論也一直未曾停歇。吃餃子、吃湯圓……對很多人來說,在這個時候來一份屬於冬至的美食,代表的也是對不久之後春節團圓的期盼。冬至是一個節日嗎?
  • 冬至靈魂拷問:為什麼北方人過啥節都吃餃子?
    魏晉時期,冬至又叫「亞歲」。這一天,人們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如此描述冬至:「……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明、清兩代,皇帝都要舉行祭天大典,叫做「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祝賀。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12月21日,正式迎來冬至節氣。冬至這天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在講究陰陽的古代中國,冬至的至陰,意味著陽氣始生,是一件喜興事,是一個氣運之拐點。所謂「冬至大如年」,既是「官俗」,也是民俗。
  • 二十四節氣 | 冬至
    一、簡介 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既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冬至節氣與習俗
    冬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我國所在的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也就是說,冬至這一天,天最短,夜最長。而且把冬至的前一天稱作「小至」或「冬除」,像「除夕」一樣,要飲「分冬酒」。這個習俗為什麼會流傳下來?周朝曆法建子,子月(現在的十一月)為正月,是過年的月份。古代重視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流傳下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也就可以理解了。既然冬至有過年的影子,美食自然少不了,吃什麼?
  • 二十四節氣的茶與食——冬至
    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漫長的一天,所以古有「日短至」之稱。「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自此,真正的數九寒天便開始了。
  • 「冬至」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冬至當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將經歷一年中最短的白天和最長的黑夜。 冬至時吃什麼,南北方的人們有著不同的習俗 正如下面這張「冬至美食暖胃地圖」 餃子、羊肉湯、湯圓、年糕 還有部分沒被標出的「什麼好吃吃什麼」地區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的傳統美食1、吃餃子:餃子是北方的傳統麵食,在很多傳統節日中北方人都會吃餃子,冬至日也不例外,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北方在冬至日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並且民間還有冬至日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2、吃湯圓:上海地區冬至日都會吃湯圓,因為湯圓寓意著「團圓」「圓滿」,冬至日吃湯圓是個好兆頭。
  • 民俗:為什麼說冬至大過年,冬至吃餃子為了紀念誰?
    過節只是為大張旗鼓的吃美食找的藉口而已。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除夕就更不用說了,各種美食都要來一份。今天是冬至,沒錯,吃餃子的日子到了。在古代冬至是個很重要的節日。唐宋時期,朝廷上下都要放假,現代沒有把冬至列為法定假日,這讓網友非常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