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曹繼軍
國際頂級電競賽事TI9、全球頂尖遊戲平臺Steam China同時落戶上海浦東,騰訊遊戲競技平臺(TGA)冬季總決賽將在浦東開賽……又一批世界頂級電競賽事和重要平臺近日在上海落腳。
首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展臺上,機器人在表演武術。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電競賽事何以緊盯上海紛至沓來?因為這裡有著最完整的電競生態圈。國內調查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電競遊戲市場規模近800億元,用戶規模達到2.6億人,而其中80%以上的電競公司、俱樂部、明星團隊都集中在上海。
電競產業形成新的增長亮點,只是上海文化產業活力湧流的一個縮影。在國家文化產業利好政策集中出臺的背景下,上海完善產業發展支撐保障,出臺《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在產業領域上聚焦重點,在實施路徑上強調操作落地,在政策支撐上務求解渴管用。聚焦影視、演藝、動漫遊戲、網絡文化、藝術品交易、出版、創意設計、文化裝備等8大產業板塊,針對瓶頸問題,設計制度安排,力求政策可操作、能落地,真正促進產業發展。在政策支撐方面,注重以市場化指標為導向,轉變重「國」輕「民」觀念,充分吸納企業訴求,轉變「不敢扶小、不敢扶初」態度,將扶持重點從後期向初創階段前移,使政策真正滿足企業需求。
大江奔流,活力湧動。上海影視產業IP體系布局加快,傳統出版數位化轉型步伐加快,網絡文學產業生態逐漸形成,演藝市場創作活力不斷釋放……縱覽上海文化產業版圖,重點產業集聚態勢明顯,文化產業融合跨界發展成效顯著,重大文化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海國際藝術節等重要文化節展活動逐步向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特色化發展。各類文化活動的成功舉辦,成為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展示的重要窗口,成為文化產品創作展示交易的重要舞臺。
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應運而生。SMG美國運營中心新址啟用,助力講好中國故事;燦星製作出品的電視節目《中國新歌聲》獲得國際組織FRAPA的模式認證,開啟中國原創節目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一步;尚世影業聯手迪士尼、北京環球藝動影業出品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在北美公映,全球收穫近2500萬美元的票房。
一批優秀文藝節目通過市場化手段走向國際市場。京劇《霸王別姬》赴美巡演,與此相呼應,中國首部3D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在紐約的影院連映數日。上海芭蕾舞團豪華版《天鵝湖》,上海歌舞團舞劇《朱䴉》連演不衰。中國出版物暢銷海外市場,外文版「文化中國叢書」成功進入歐美圖書市場,原創科普《十萬個為什麼》陸續推出越南語、馬來西亞語、阿拉伯語版。華東師範大學版《一課一練》數學分冊英國版落地英倫400多所學校並投入使用,口碑甚佳。
實現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離不開長三角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立於潮頭的上海文化產業,正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在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以文化產業帶動和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光明日報》( 2018年12月05日 08版)
[責任編輯:孫宗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