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南日報報業集團牽手印度《先鋒報》 搭建古絲路上的信息新橋梁
昨日,印度《先鋒報·中國雲南》新聞專刊首發儀式在雲報集團舉行。 記者 周燦 攝
兩隻半人高的紅色鐵藝報箱,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印度《先鋒報》總編輯昌丹·米特拉和雲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徐體義,分別用鑰匙打開報箱,取出兩張英文版《中國·雲南》新聞專刊首發報紙。這一刻,全場響起熱烈掌聲。這是11月2日,雲南日報報業集團與印度《先鋒報》在昆明舉辦印度英文版《中國·雲南》新聞專刊首發儀式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幕。
這一刻,雲報人備感光榮,也深感責任在肩:在印度落地首張中國新聞專刊,這是一份榮耀;然而,正如米特拉所說,「《雲南日報》通過其多語種的出版發行及媒體聯合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引領了一條大眾信息的高速路。」隨著這條「信息高速路」在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不斷延伸,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服務南亞東南亞與中國區域合作發展方面的責任更加重大。
勇當「媒體先鋒」,這是時代的選擇。
共建信息高速公路
「能見證雲報集團與《先鋒報》的合作,我很激動!」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印度研究所副所長鄧藍認為,《中國·雲南》新聞專刊有助於雲南山水人文和發展風貌等各方面信息更深入地走進印度甚至整個南亞地區,為更多當地民眾所認識。鄧藍介紹,《先鋒報》歷史悠久,在印度當地覆蓋面廣、影響力大,雲報集團與《先鋒報》實現突破性的合作,將對增強印度各界人士對中國、雲南了解的深度廣度起到顯著的積極作用。
《中國·雲南》新聞專刊為印度讀者認識中國和雲南打開了一扇新窗口,這是與會嘉賓的共識。而這份新聞專刊在信息傳遞方面的作用卻不止於此,它將成為服務於各領域信息交流共享的高速公路,為滇印、中印在政策溝通、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打前站」,搭建橋梁,鋪平道路。
「希望能夠藉助《中國·雲南》新聞專刊的平臺,介紹中國海關的相關政策和昆明海關的相關服務措施,更好地為滇印企業提供相關政策諮詢服務。」昆明海關辦公室副主任濮靖川認為,在滇印貿易往來日益密切的背景下,雲報集團與印度《先鋒報》共同開辦英文版《中國·雲南》新聞專刊,有助於為雙方深化經貿合作及貿易便利化營造良好氛圍。雲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辦公室副主任田瓊芬介紹,目前,雲南出口印度的主要產品包括化工、捲菸、茶葉、鮮花等,印度進口雲南的主要產品包括機電產品、動物產品等。在《中國·雲南》新聞專刊中介紹檢驗檢疫的法律法規及檢驗檢疫部門的服務信息,將為相關企業提供便利。
共和千年友誼之聲
首發儀式上,伴隨著音樂,主席臺的大屏幕上閃出一個動畫設計的Flash短片。一片象徵和平、友好的友誼之葉,從雲南傣家姑娘的歌舞中飛過,飛越江河、山脈,飛到印度泰姬陵……化作了紅色報箱中的印度英文版《中國·雲南》新聞專刊。
首發儀式現場,人們把掌聲送給中印、滇印之間跨越千山萬水的友誼。「印度和雲南有著超過兩千年的緊密聯繫。」米特拉說,絲綢之路精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相互尊重、學習共贏、文化促進,已經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並且通過貿易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推動了各個國家的繁榮及發展。他認為,印度東南部、雲南西南部以及緬甸南部的交會將對復興我們遺失的交流紐帶起到幫助作用。
對此,參加首發儀式的來賓都有同感。雲南拾翠旅遊文化開發有限公司董事丁建宇特意向工作人員要了一份印度《中國·雲南》新聞專刊首發報紙仔細閱讀。丁建宇說,《中國·雲南》新聞專刊以印度讀者熟悉的敘述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將加深印度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增進對雙方文化的認同和親近。
《先鋒報》英文版《中國·雲南》新聞專刊的首發版面中,一篇有關雲南民族大學中印瑜伽學院的報導十分顯眼。學院執行院長方楨說,中印瑜伽學院自2015年11月招生以來培訓進展順利,當瑜伽學院的老師到印度訪問時,很多印度人對瑜伽學院的建設情況都非常關心,這更是讓他們倍感親切。「期待《中國·雲南》把中國人對瑜伽的熱愛更多地傳遞到印度!」
共圓互利發展之夢
「請問在哪裡能看到英文版?」11月2日13時許,雲報集團微博、微信、黨政新聞客戶端推送關於印度《中國·雲南》新聞專刊首發儀式的信息之後,網友「不香不淡的茶」跟帖詢問。像這位網友一樣高度關注印度《中國·雲南》新聞專刊的國內外朋友不斷增多,大家最大的共識就是:毗鄰而居的中印兩國,古有往來互鑑之情,而共謀發展是雙方當前和未來的共同期望。
「今年我們參與主辦了2016『一帶一路·七彩雲南』國際汽車拉力賽,通過媒體的大力宣傳報導,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強烈反響。」雲南省東南亞南亞經貿合作發展聯合會副主席黃永政介紹,2016「一帶一路·七彩雲南」國際汽車拉力賽」不僅是一項國際性的體育活動,更藉助拉力賽的平臺在沿線舉行了多場商貿洽談會,有效促進了雲南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與合作。「明年,我們策划進行孟中印緬汽車拉力賽,期待屆時可以通過《中國·雲南》新聞專刊的平臺進行宣傳,從而進一步增進雲南與周邊國家的合作。」
而丁建宇也計劃借力《中國·雲南》的平臺,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實現企業自身「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發展目標:「以拾翠為例,通過媒體的平臺,一方面可以向印度讀者分享中國文化產品,與當地文化企業建立聯繫、開展合作;另一方面,也將獲取到印度市場的真實情況,準確把握消費者興趣和需求,實現精準營銷。」
「向前走吧,沿著你的道路,鮮花將不斷開放。」沿著「花路」「絲路」,藉助《中國·雲南》的發行,一條滇印之間的信息之路也將越走越暢。
雲報全媒體記者 劉子語 羅蓉嬋
聲 音
國際輿論關注滇印媒體合作
10月15日,正值國家主席習近平赴印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之際,由雲南日報報業集團與印度《先鋒報》合辦的英文版《中國·雲南》新聞專刊在印度德裡首發,《先鋒報》還在其網站首頁頂端開設了首發版面的連結。同時,雲報集團藉助中美友好協會主辦的《美麗中國》新媒體,在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平臺上推送首發版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互動,迅速引起國際輿論對滇印媒體合作的廣泛關注。德裡、新德裡、加爾各答以及勒克瑙的讀者紛紛留言,表達對雲南的濃厚興趣以及對兩國媒體間合作的期待。
德裡讀者拉克什說,我想為《先鋒報》與雲南日報報業集團的合作點讚,通過他們的合作,開闢了跨文化交流的平臺,看到我們兩國之間有這麼多的共性,讓人很受啟發。
德裡讀者拉奇卡說,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向我們展示了雲南這個我們從來沒聽說過的地方,感謝這樣的信息窗口。
德裡讀者維沃克說,在沒看到《中國·雲南》新聞專刊以前,我們不知道雲南大學有這麼多印度留學生,期待以後有更多的學生交流項目。
新德裡讀者阿瑪若拉說,《中國·雲南》新聞專刊的信息量很大。作為亞洲地區的兩個大國,我們應該有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及更多的雙邊合作。
新德裡讀者烏卡什說,感謝《先鋒報》通過雲南日報報業集團開啟了與中國媒體的聯繫,文化和經濟交流比圓桌會談更能促進兩個國家以及兩種文化間更緊密的交融。
記者 劉豔琴
印度《先鋒報》首份英文版《中國·雲南》新聞專刊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是首家與《先鋒報》共同運營一份新聞專刊的媒體,開創了印度和中國媒體合作的全新模式。《中國·雲南》新聞專刊每周為印度讀者呈現關於中國(雲南)文化、藝術、人物和旅遊等方面的報導,將增進中國門戶雲南與印度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共識,密切人文交流。
雲報集團通過其多語種海外新聞專刊的出版發行及媒體聯盟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率先架起了一條信息分享、交流的通道。印度和雲南有著超過兩千年的緊密聯繫,雙方的合作可謂水到渠成:印滇之間有著悠久的絲綢、香料和茶葉的貿易歷史;近年來,雙方的貿易往來也十分密切;孟中印緬汽車拉力賽的成功舉辦喚起了區域內人民對加強貿易、人員往來的共同關注。
幾千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相互尊重、學習共贏、文化互鑑」的絲綢之路精神已經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並且通過貿易推進人類文明進程,推動各個國家的繁榮及發展。對於印度來說,昆明不像北京、上海和廣州那麼遙遠,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新中心。印度積極參與了去年在雲南舉辦的各類展會;雲南高校開設了印地語課程;雲南毗鄰印度、緬甸的區位優勢有利於暢通交流;中國的年輕人以加爾各答為紐帶更全面地體驗印度,了解這個佛祖誕生的國度。相信擁有152年歷史,並且展現過我們國家眾多歷史的《先鋒報》將會是傳承這一人類合作和交往遺產的完美平臺。歡迎《先鋒報》所有讀者通過《中國·雲南》這份新聞專刊來了解雲南,了解中國。
印度《先鋒報》總編輯 昌丹·米特拉
《先鋒報·中國雲南》新聞專刊正式籤約首發,是促進和深化中印雙方新聞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件富有意義的大事、一項富有價值的重要成果。
作為中國距離印度最近的省份,雲南省歷來重視與印度的交流合作。我省領導多次訪問印度,去年在昆明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和2015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上,專門邀請印度擔任主賓國,這都充分體現了雲南對加強與印度交流合作的重視。
當前,我省正致力於加強與南亞東南亞各國間的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建設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利用雲南獨特的區位和地緣優勢,雲報集團正全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不斷加大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媒體合作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構建起以主流報紙版面合作為主導、雙語外宣刊物為基礎、網絡新媒體為擴充、傳媒實體產業項目為支撐、人才培訓為延展的區域國際合作傳播新格局。
《先鋒報》是印度很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主流報紙,雲報集團與《先鋒報》的合作,是成功的第一次握手,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先鋒報·中國雲南》新聞專刊,將全面報導中國的「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以及雲南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邊境安寧的新氣象,展示中國雲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及行動,為印度各界人士和讀者到中國雲南投資經商、旅遊度假、交流考察提供豐富實用的資訊,推動中印、滇印在經濟、文化、旅遊等諸多領域的合作與發展。我們深信,滇印合作大有可為、前景廣闊。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 徐體義
故 事
合作,是新起點
「我來過中國6次,卻是第一次到雲南。因為《先鋒報》和雲報集團合作的機緣,我終於踏上了雲南的土地。」印度《先鋒報》總編輯昌丹·米特拉在談起雲南之行時一臉興奮。
米特拉此次專程從印度前來昆明參加《先鋒報》與雲南日報報業集團的籤約儀式暨印度《中國·雲南》新聞專刊首發儀式。11月1日,在參觀了昆明市區和石林後,米特拉對雲南的發展速度深有感觸,他認為,雲南的發展主要得益於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雲南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前沿地區,雲南是加深中印之間相互理解與合作的一個很好的起點。」米特拉補充說,通過雲南不僅可以串聯印度與中國的合作,也可以幫助印度連接其他南亞、東南亞國家。
談到和雲報集團的合作,米特拉表示,這是印度媒體第一次與外國媒體有如此規律性、長期性的合作。他說,雲報集團和《先鋒報》此次首發的版面收到了許多讀者的郵件反饋,很多人都認為深入了解印度的鄰居——中國,這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渠道。
對於將來的合作,米特拉滿懷信心:「現在,我們已經邁出了紙媒合作的第一步,邁出了英文報紙合作的第一步。希望之後的合作能夠繼續延伸,延伸到新媒體領域、延伸到印地語報紙的創辦。」
記者 韓成圓
往 來
增加兩地旅遊互動性
「目前中印雙方的人口數量、經濟總量、旅遊資源和互訪遊客數量、宣傳力度還很不匹配,需要儘快補足短板。隨著《中國·雲南》新聞專刊落戶印度《先鋒報》,中國尤其是雲南對印度的旅遊宣傳邁出了很好的一步。」昨日,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市場開發處處長黃林武表示,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互為客源市場的空間廣闊;而作為中國距離印度最近的省份之一,雲南與印度的旅遊合作同樣潛力巨大。
就在《中國·雲南》新聞專刊首發儀式舉行的前一天,國際最知名的專業旅行雜誌《孤獨星球》的印度版《雲南旅遊別冊》也在印度面市,與該雜誌11月刊同步夾帶發行,向印度旅行愛好者贈閱。印度版《雲南旅遊別冊》發行數量達11萬冊,是有史以來雲南對外發放宣傳資料規模最大的一次。每本別冊共100頁,圖文並茂地對雲南旅遊資源進行全面詳細的介紹,實現精準營銷。
「在宣傳雲南旅遊方面,《中國·雲南》新聞專刊恰好與《雲南旅遊別冊》形成了很好的互補。」黃林武認為,《中國·雲南》新聞專刊作為持續發行的綜合性新聞期刊,旅遊信息是其中重要的內容,能夠讓印度民眾隨時掌握到中國特別是雲南旅遊的相關資訊以及與印度開展的交流合作,長期在印度讀者心中營造雲南旅遊的良好形象。「希望《中國·雲南》新聞專刊的發行,能為滇印旅遊合作架起信息溝通的橋梁,為雙方旅遊業共同發展作出貢獻。」他滿懷期待。
記者 朱海
增進雙邊人民親和感
參加首發儀式的雲南世博旅遊集團副總經理、雲南省中印合作交流促進會副會長王向雲認為,此次報紙落地印度,其影響力和關注度絕不僅僅是在中印、滇印之間,還將擴散到印度及印度周邊的國家,這樣的傳播力對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將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曾經在印度工作了5年的王向雲坦言,在印度,無論從報紙、電視還是網絡上看到中國或者雲南方面的報導,能感覺到他們很不了解這裡。「希望通過你們主流媒體的合作,把今天的中國、雲南的發展形勢,『一帶一路』建設等重要信息傳遞到印度,更重要的是讓中印、滇印雙方民眾通過媒體平臺加深了解和溝通,讓雙方民眾生產親和感,為友好往來和增進合作打下基礎。」
記者 羅蓉嬋
期待信息互通傳佳音
伍莎,印度一所中文學校的創始人,來自有「金融之都」稱號的孟買。如今,除孟買外,她的學校還在新德裡、浦那兩座城市開設了分校;參加學習的包括200多名商人,以及來自17所中學的學生。
2016年,伍莎來到了雲南。雖然是第一次來,雖然只停留了十多天,雲南卻讓她感到很親切。因為和印度一樣,這裡對不同的文化也充滿包容力。
當了解到雲南和印度在瑜伽教育培訓、圖書出版等方面有著密切的合作時,伍莎表現得非常興奮。在知道雲南日報報業集團自10月起與印度《先鋒報》開展版面合作之後,她詳細地詢問了版面名稱、出版時間、發刊頻次,激動地連說了兩個「Great」(真好)!伍莎高興地說:「因為有了你們和《先鋒報》的合作,我們回到印度以後,也還能看到來自雲南的消息。」
記者 韓成圓
盼孟中印緬加深合作
第11屆中國—南亞商務論壇是第四屆中國—南亞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至今,活動舉辦已經過去快5個月,但是,「南博會後效應」仍在持續,印度政、商界代表聚焦中印、滇印合作的建議和觀點,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雲南在連接中國和印度兩大文明中發揮著重要橋梁紐帶作用,我們應該加強合作,加強互聯互通,加快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印度駐廣州總領館負責人表示,中印關係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雙方應該把目光越過喜馬拉雅山,通過共同合作,完成兩國人民的夢想。
印度商會主席希夫·納拉揚·考爾認為,通過孟中印緬合作機制,中印兩國在醫療衛生、教育、旅遊業等領域的民間交流正日益增進,這種交流對於建立民間互信是不可缺少的。他認為,兩國需要更多的有效方式和渠道,進一步鼓勵民間的互訪和互動。
印度商會總幹事拉傑夫·辛格介紹,印度東部和東北部地區在通訊、汽車、生物、農業、食品等行業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在加強貿易投資、民間交往的框架之下,非常願意同雲南開展進一步的密切合作。
隨著中印關係不斷升溫,雙方共尋合作的創新點和突破口,謀求共贏,印度朋友在南博會上表述的願景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雲報全媒體記者 王靜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