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港澳高速耒陽出口下來,往城區方向的大橋入口,屹立著一座大氣古樸的牌坊,進入牌坊後,你就進入了「千年古縣,中國耒陽」。
2014年,耒陽被正式評定為「千年古縣」。消息傳來,全市歡騰。當時全省只有三個「千年古縣」,耒陽就是其一!這是塊金字招牌,這是整個耒陽的驕傲,那麼,你知道「千年古縣」這四個字背後承載了什麼嗎?且聽小編向你慢慢道來。
這塊招牌是「純金」打造
2014年10月20日(耒陽人請記住這個重要時間),在國家民政部第十八次千年古縣專家評定會上。耒陽市作為湖南省首批「千年古縣」申報單位,被列入此次全國12個「千年古縣」申遺參評的縣(市)之一,經專家評審組投票審定,被正式評定為「千年古縣」。
在此,小編向那些為了摘下這塊「金字招牌」默默奉獻的耒陽人致以崇高的敬意!(此處應有掌聲)畢竟,作為一個耒陽人,大家知道,耒陽在全國很出名,但是,很多出名的事,都不是什麼好事,這塊金字招牌可以說為耒陽正名了,咱大耒陽可謂揚眉吐氣了一回!
接下來,小編向大家解釋下什麼是「千年古縣」(這四個字聽起來很高大上吧,其實就是很高大上)。
耒陽憑什麼成為「千年古縣」
要成為「千年古縣」要求很高,門檻更高,那麼咱大耒陽憑什麼能夠摘下這塊金字招牌呢?
地名語詞文化內涵,這個是比較正式的說法,直白一點,就是咱耒陽很有內涵。
古縣「耒陽」之名,歷代傳承、沿用至今,長達2235年,具有古老而鮮明的地名語詞文化和深厚而獨特的地名實體文化(地域文化),構成了耒陽市燦爛的地名文化。
耒陽縣名語源。耒陽、耒水這些具有獨特內涵的地名語詞,均出自「神農創耒」。「耒陽縣」一詞屬於漢語政區地名,以縣治位於耒水之北得名。
地域文化豐富多彩
1
歷史文化
耒陽先祖留下了燦爛輝煌的農耕文化、蔡倫文化,給人類文明帶來了積極深遠的影響。農耕文化: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神農氏帶領部落揉木為耒,斫(zhuó)木為耜,開啟了農耕文化。耒陽現遺留著嘗新節、祭神農節、藥王節,以及祭田、祭犁、送火等習俗。
解放初期,耒陽插秧機廠研製出我國第一臺插秧機,被列為國家專利產品、榮獲國家科技「星火產品」,周恩來總理曾經把它作為國家重點科技產品贈送給友好國家,耕種機遠銷亞、美等10多個國家,得到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高度讚揚。
蔡倫文化:公元63年,偉大的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生於耒陽,105年發明造紙術。美國科學家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一百人》書中,把蔡倫排在第七位。據史料記載,蔡倫在發明造紙術後,曾回鄉傳授技藝。清朝由耒陽外售紙張最高達2萬多擔,民國時期由耒陽外售紙張最高年達4萬多擔;如今,耒陽境內仍有500多家古法造紙原始作坊,其中以上堡蔡倫竹海蔡倫古法造紙術為代表,被列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紅色文化:耒陽是一個革命老區,是湘南暴動的主戰場,擁有中共歷史上「五個第一」:中國共產黨第一首軍歌《國民革命歌》系耒陽人鄺鄘所作;耒陽人賀恕被譽為毛澤東的「早期秘書」,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出席國際會議的黨員;我省創建的第一個縣委是「中共耒陽縣委地方執委」;我黨發行的第一張蘇區貨幣在耒陽;我黨第一個兵工廠建在耒陽。朱德元帥與耒陽姑娘伍若蘭留下了一段曠世姻緣。
2
鄉土文化
耒陽風俗除了繼承中華民族普遍性的風俗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點。鰲山廟會2009年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祭大禹、大和滾地龍2010年列入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耒陽的民間文藝,大多是誕生於當地田間地頭的鄉土文化,耒陽花鼓戲源於南宋時代,耒陽皮影戲起源於漢代。
耒陽的民間工藝製作鄉土味濃厚,影響深遠。紙碼、木器、竹器等手工製作技藝在耒陽民間非常普及,壇下鄉所產銅鑼遠銷世界各地。耒陽是中國大理石之鄉,所產漢白玉白如雪、潤如脂,遠銷全國各地和東南亞各國,曾為首都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長沙橘子洲頭提供高質量的漢白玉建築石材。
3
特色文化
「耒」是農耕文化的起源之字,耒陽作為地名沿用2000多年來至今未改變,全市以農耕文化為標誌的地名有:神農廟、神農路、神農廣場、農耕文化博物館等;有關神農氏部落的考古遺址30餘處;與造紙發明家蔡倫有關的地名有:發明家廣場、蔡子池街道、蔡倫路、蔡倫紀念園、蔡侯祠、蔡倫竹海等。與此同時,創辦了蔡倫文化林,開闢了紙聖蔡倫專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