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元謀土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可能僅從歷史課本中知道「元謀人」,土林是雲南除了石林之外的,另一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知名度遠不如石林,去的人並不多。
多年前去過一次元謀的物茂土林,現在又開放了浪巴鋪土林,景觀更為豐富。第一次去土林的時候交通還不太好,從昆明出發坐了很久的車,經過武定縣到達時已經天黑,現在車程已經縮短很多了。
土林在雲南省楚雄州境內,顧名思義就是「土柱的森林」,物茂土林也叫虎跳攤土林,這裡既可欣賞到熱帶的水鄉風光,又有大漠的荒涼蒼茫,千奇百怪的土柱造型,讓人有些羨慕大自然之手對雲南的偏愛,讓它既有水鄉的秀美、雪山的壯闊,也有土林這樣的沙海荒漠。
土林景觀其實是地表嚴重水土流失造成的,大約150萬年前,地殼迅速抬升,水土流失,長期不斷侵蝕而形成的,這種獨特的自然景觀其它地方也有,但是像元謀土林這樣大規模,達到四、五十平方公裡面積的並不多見。
遊覽土林,先不用急著奔向谷底的,不妨先爬上山坡領略這自然奇觀的全貌。遠處的土林,有的像一幢幢佇立的危樓,有的似一堵堵殘垣斷壁,而下面那一條條蜿蜒曲折衝刷形成的沙溝,就像落寞古城中的街道巷陌。
站在高處,舉目望去,幾乎見不到村莊和居民,烈日下都是裸露的紅土,難尋綠蔭的蹤影,這種蒼涼荒莽,反倒有了一種粗獷豪氣的美,瀰漫一股中國武俠世界的那種雄壯之氣。
奇異的景色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攝影師和遊客前來,也因為陽光太強烈,每天最好的拍攝時間是清晨和傍晚,光與影的變化相當豐富。
走在土徑上,兩邊的風景也會慢慢變換,有的被雨水衝刷得像若干利劍指向天空,有的像碉堡,還有的人工打通的門洞,將這邊和那邊的風景連通,走出門洞,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相比物茂土林,浪巴鋪的土林景觀更豐富,層次感更強,最具震撼力,和美國的布萊斯大峽谷相比也並不遜色,尤其推薦去看這個。有人還將它和東川紅土地、元陽梯田一起稱為雲南「攝影金三角」,也不得不感嘆,雲南的自然景觀多且美,但就是比較分散,車程很長。
浪巴鋪土林位於元謀縣城外50公裡處,車程比物茂土林要遠一些,在元謀、大姚、牟定三縣交界處,這裡的土柱更高,最高的有40多米,而且更加密集,更有一種野性之美。
它更特色的地方還在於多彩的顏色,和物茂土林多以黃色為主色調不同,這裡有粉紅、淺綠、橘黃、玫瑰紅等等,色彩豔麗奪目。那些千奇百態的造型,也被人們賦予了各種想像,有亭亭玉立的少女、昂首的駱駝、威風凜凜的勇士,那身上的披風似乎還能隨風飄動……
這也似乎是人類與大自然對話的一種方式:先賦予一個名字,然後它就似乎有了生命,可以相互傾訴了。
除了這些,還有縮小版的獅身人面像、古羅馬的教堂、鬥牛場,甚至智利復活島上的巨石人像,不但「集中」了世界級的景觀,更有一種讓人穿越時空的感覺,真要佩服命名者的見多識廣和豐富想像力。
而且更為有趣的是,一些似人似物的土柱,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過去,又變成另外一個造型了,而低矮處的土峰,有的像站立的棕熊,有的像蘑菇,還有圓桌等等。
而這些形態如果你現在拍了照片,過幾年再來,外觀又可能大相逕庭了,因為這些土質容易被雨水侵蝕,不斷地被風雨打磨,所有的造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今年似雞,明年似狗。
並且,土林的美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氣候條件下,不同的角度去看,都可能呈現出不一樣的風貌。
土林這類的景觀,在西藏的阿里扎達盆地、四川的西昌、甘肅的天水和新疆的葉城等地也有分布,但是論面積大小、景觀集中和形態的多樣,元謀土林都是佼佼者,這種獨特的美所具有的蒼涼神秘氣質,也吸引了電影人的關注,《千裡走單騎》、《無極》和《金沙水拍》等一些電影都來過土林取景。
當返回元謀縣的時候,這個號稱「天然溫室」的蔬菜瓜果大縣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路上都可見密密分布的蔬菜種植大棚,全年無霜,是有名的冬早蔬菜生產基地,物產豐富,更不要錯過特色的「元謀涼雞」,配上當地特製的蘸料,很是過癮。
土林是因為長期的水土流失,把山體疏鬆的泥沙衝走了,而一些較為堅實的土質被留下,再經過長年的日曬風蝕而形成,辯證地看,是自然環境被嚴重破壞,和生態失衡的「後果」,或許,上天在送給人類一處自然瑰寶的同時,也在默默的警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