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考點一:分析託物言志手法及其作用
一、考點分析
託物言志是古典詩詞和散文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也稱寄意於物,是指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道理的闡明、情志的抒發必須找準「物」和「志」之間的內在聯繫。託物言志的手法,能把要說明的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含義深刻而不枯燥,語言生動而不呆板,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並引人深思。17課《紫藤蘿瀑布》的一樹藤蘿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孩子,它在流動,它在歡笑,它在和陽光「挑逗」,眼前的紫藤蘿花分外美好可愛,可以激發人的生命力;作者不由得回憶起十多年前家門外的紫藤蘿,暗寫人曾遭遇的不幸和災難。由花及人,揭示出「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主旨。「分析託物言志手法及其作用」是中考重要考點之一。中考試題中一般要求辨析託物言志的手法並分析其作用,或要求指出運用這種手法表達的作者的志向等。
二、方法技巧
解答這類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託物言志這一手法,明確託物言志手法的概念。
其次,我們需要結合文章明確作者所託之「物」是什麼,並抓住「物」的特點。即閱讀文章,抓住文題並根據文章的主要內容,看作者著力描寫的客觀事物是什麼,還要抓住文中具體描寫這個客觀事物的語句,把握「物」的特點和品質。
最後,我們再結合「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感受,找準「物」和「志」之間的內在聯繫,分析寄託或傳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抱負和志趣等,理解「物」中之「志」。
三、中考真題再現
(江蘇鹽城中考)閱讀《丁香花》,完成下列各題。
本文與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在寫法上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都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紫藤蘿瀑布》寫作者由紫藤蘿花自衰到盛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珍惜。而《丁香花》則通過寫丁香花的繁盛和不愛說話、不爭搶,寫出了作者對丁香花高潔品質的讚美,表達了作者願學習丁香花不爭不搶,默默沉浸自己的品質。
02考點二:理解詩歌蘊含的哲理
一、考點分析
體會詩句含義,理解詩歌蘊含的哲理,是古詩詞考查重要考點之一,主要考查對詩歌的真題把握以及對詩歌主旨的理解能力。如20課《古代詩歌五首》課內練習第二題,要求反覆誦讀《望嶽》與《登飛來峰》這兩首詩,體會兩首詩結尾兩句的含義,實則就是要求我們理解其中蘊含的哲理。可這樣答題「《望嶽》結尾兩句表現出詩人遠大的志向和廣闊的胸懷,體現了詩人樂觀自信、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積極進取的精神;《登飛來峰》結尾兩句表現了詩人變法革新的政治理想、遠大志向以及大無畏的精神。」
常見考查方式:(1)簡單題。如「說說詩歌(詩句)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2)填空題,如「詩歌(詩句)告訴了我們_________的道理」。
二、方法技巧
解答此類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整體把握詩歌內容,結合作者及相關背景準確理解詩句的含義,從生活出發加強聯想。
2、分析詩歌中的藝術形象。從詩歌中藝術形象的外在特點入手,進而由物到人或到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把握詩歌所要闡述的「哲理」。
3、關注詩歌的標題、議論性語句,理解其深層意義,進而揣摩詩歌蘊含的哲理。
4、注意結合詩意概括提煉,要依據理從詩出的原則,不可主觀臆造。
三、中考真題再現
(山東德州中考)閱讀《城南》這首詩,回答問題。
城南
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這是一首哲理詩,它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答:喧囂浮華者往往曇花一現,平凡樸實者定會恆久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