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遊記一:三線的城建面貌,超一線的細節風景線

2021-02-14 明言惠州

這是惠州人都關注的城市建設原創平臺,只做最新、最快,最獨特的原創。

日前,城建小明有幸空閒下來,背起包包來了個自由行——臺灣。從深圳機場出發,踏上了前往臺灣地區臺北市的班機。對城建小明而言,該城市既陌生又熟悉,然而,城建小明還是親自來體驗一把,感受中國臺灣地區不一樣的「味道」。


總體來說,臺灣沒有上海北京那樣高樓林立,也沒有三亞、青島那般有人文風景,但這裡默契的規則、惠民的便利等細節,或許在國內是找不到幾個城市與之相比。就拿臺北來說,這足以讓城建小明認為:臺北雖只是一座三線的城市風景,卻擁有超一線的細節品質。接下來,讓城建小明對臺北的所見所聞與您一起分享吧!

(如果有更感興趣的問題可留言,城建小明幫您去發現)

飛往臺北的途中

準備降落,這是第一眼見到臺灣土地的景象

事實上,這裡看不到群樓密集的景象,但卻很大(如圖,臺北和新北一景)

臺北是中國臺灣地區的六個「直轄市」之一,也是中國臺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工商業與傳播中心。

乍一看,對於國內來講,這是一座二三線城市水平的城建面貌

建築密集,高低大樓錯落有致


要說惠州,下鋪、演達、麥地、龍豐一帶,也有這麼一番景象(如下圖)

臺北城建面積的大,很大程度,可有不少「鐵皮房」

如下圖,大塊大塊的「鐵皮房」


然而,臺北超一線的交通卻值得點讚

城建小明登上101大樓俯瞰,比值大道,清晰明顯的標示標線

說到臺北的交通,因為城建小明是初次到來,真正情況了解或許不是那麼全面,在這隻講講所見所聞帶來的想法分享大家。繼續看圖:

臺北的道路交通網發達

輕軌、高速公路、地鐵、BRT公交網狀分布

地鐵(他們稱之為捷運)

臺北捷運有多種語言報站,例如客家話。

捷運是看不到廣深般的客流

臺北捷運(即臺北地鐵)營運路線總長度134.6公裡,營運長度129.2公裡,營運車站共107站(官方計為116站),平均每日運量約160萬人次。

臺北市計程車數量眾多,隨處可見,計程車車身色彩為黃色,根據2008年9月底的統計,臺灣計程車數量最多的地方是臺北市,一共有3.1輛。


本次自由行,細節,是城建小明重要的觀察之一。整體而言,臺北雖說遠觀只有三線的城市面貌,但其細節品質上,讓城建小明不得不點讚(就連城建小明走在大街上,都害怕不遵守,哈哈)。

整個臺灣是不禁摩的

這說明:一、交通管制的到位、標示標線的清晰,讓之遵守和有效通行

二、市民自身的交通素質可佳

臺北的交通標示特別清晰明顯

十字路口有專用的「摩託車待轉」區域

有時間限制的交叉人行通行線

城建小明看不到一個不帶頭盔的摩託市民

公交的人性化

有老人殘弱座位,即使擁擠,殘弱專位也不會有人座

整潔的地面,看不到垃圾桶

乾淨的城市風景,看起來很舒服

值得注意的是,乘坐電梯,即使再擁擠,也是靠右邊站立,方便其他人行走

具體看圖便知

除了超一線的城市細節品質,還有以下超一線的品牌(圖下圖)

俯瞰臺北市政府

政府單位,基本都沒用什麼「圍欄」、保安攔著,你懂的嗎?


臺北一角,重要的旅遊景點,國父紀念館和在建的巨蛋

還有其他細節,臺北的計程車用的是豐田

城建小明還發現,走在大街上的車,大多品牌都是豐田等日本車

即使靠山了,也從不吝嗇建設高大上的建築

不是多山地區嗎,怎麼不吝嗇建設超大綠化帶?

隨處可見的天橋,與大陸無異

總體來說,臺北給城建小明的印象是不錯的,特別是在細節上,可感受到慢慢的幸福,作為民主地區,其各方面服務方面更是一種享受。臺北的城市交通素質給了城建小明深深的印象,不管是行車、交通標示、行人排隊、甚至電梯靠右站立等方面,都不是一時表演而成的。城建小明個人認為,其強大的文化教育,教育的重視程度方面能改變整個社會,以及政府管理效率(例如對交通標示線的負責),長期下來都能對之墨守成規。以上就是城建小明留下一些時間整理的臺灣遊記,本圖文僅供分享,並希望能在部分觀點上與您共勉,謝謝大家觀賞!


掃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二線還是三線?實拍臺灣省會臺北城建,竟連大陸三線城市都不如?
    很多去過臺灣的大陸朋友,回來以後都覺得臺灣其實沒啥可玩可看的,臺灣的風景和大陸的名山大川比起來實在是乏善可陳,就連臺灣的城市建設和現在的大陸城市相比也已經全面落後。上圖中黃色琉璃瓦屋頂的是臺灣最具辨識度的建築之一,圓山大飯店,建築雄偉,富麗堂皇,飛簷鬥拱的中國式宮殿外觀,極具視覺衝擊力。飯店前面的高架公路和高架捷運線看上去倒也有幾分氣勢。不過落地以後,地面高架路兩邊不斷掠過的建築則很少給人以美感了。這些建築大多雜亂無章地堆砌在一起,看上去很像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城建水平。
  • 中國臺灣網友自豪發帖炫耀臺北城建 被大陸二三線城市網友玩壞!
    事情是這樣的天涯論壇有位中國臺灣的網友在網上曬臺北到底有多美並且順道貶低了一下「落後」的大陸他說發現你們大陸人超愛講臺灣城建怎樣怎樣,號稱「天龍國」的臺北東區笑了所以這位臺灣網友的意思就是除他臺北之外的所有地方都是渣~這位網友開始貼臺北的城建照片有醬嬸的↓
  • 作為臺灣最大的城市,臺北的城建和大陸一比怎麼樣,二線還是三線
    臺灣大家很熟悉,這裡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省,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很快,和香港、新加坡、中國等國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居住在這裡的人,大多數都有較高的物質生活水平,今天我們來談談臺北,它曾經很輝煌,當然也有些失落,近幾年來,它曾是臺灣最大的城市,但現在感覺臺北落後,容易被內陸城市超越
  • 臺北這座城市的城建,放在內陸是什麼水平?是二線還是三線呢?
    臺北這座城市的城建,放在內陸是什麼水平?是二線還是三線呢?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的領土,臺灣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經濟發展的非常快,當時跟香港,新加坡,還有韓國,並成為亞洲四小龍。臺灣最大的城市就是臺北,臺北這座城市曾經有過輝煌,當然也有過沒落,現在去過臺北的人們,很多人都感覺還為這座城市已經遠遠落後於內陸的一些城市了。很多人對於泰國的一些了解,大多都是在網上得來的,臺北在以前的時候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很多的大陸遊客都想要去臺北看一看。現如今兩岸開放早已很多年了,現在去臺灣也是非常的容易,而且大陸遊客給臺灣這座寶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 天涯作死和大陸比城建臺灣網友,想必是90年代的穿越者
    最近一位臺灣朋友在天涯就城建一題與大陸網友進行比拼結果不僅被一、二線城市完爆,甚至大部分現代化農村縣城也紛紛打了他的臉。
  • 臺灣網友在天涯曬城建圖跟大陸一較高下 大陸網友發圖回應
    【觀察者網 文/趙可心】常聽一些陸客從臺灣回來後說:「臺北不如上海、高雄不如廈門,臺南不如大陸沿海一個小縣城」。 然而臺灣網友並不服氣。11月14日晚,天涯上,網友「西門町小曾」發帖稱「臺灣城建落後?那是因為你們沒有去過臺北東區!」
  • 二線還是三線?實拍臺灣省會臺北城建,竟連大陸三線城市都不如?
    很多去過臺灣的大陸朋友,回來以後都覺得臺灣其實沒啥可玩可看的,臺灣的風景和大陸的名山大川比起來實在是乏善可陳,就連臺灣的城市建設和現在的大陸城市相比也已經全面落後。上圖中黃色琉璃瓦屋頂的是臺灣最具辨識度的建築之一,圓山大飯店,建築雄偉,富麗堂皇,飛簷鬥拱的中國式宮殿外觀,極具視覺衝擊力。飯店前面的高架公路和高架捷運線看上去倒也有幾分氣勢。不過落地以後,地面高架路兩邊不斷掠過的建築則很少給人以美感了。這些建築大多雜亂無章地堆砌在一起,看上去很像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城建水平。
  • 作為臺灣最大的城市,臺北的城建和大陸一比怎麼樣,二線還是三線
    臺灣大家很熟悉,這裡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省,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很快,和香港、新加坡、中國等國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居住在這裡的人,大多數都有較高的物質生活水平,今天我們來談談臺北,它曾經很輝煌,當然也有些失落,近幾年來,它曾是臺灣最大的城市,但現在感覺臺北落後,容易被內陸城市超越
  • 臺北這座城市的城建,放在內陸是什麼水平?是二線還是三線呢?
    臺北這座城市的城建,放在內陸是什麼水平?是二線還是三線呢?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的領土,臺灣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經濟發展的非常快,當時跟香港,新加坡,還有韓國,並成為亞洲四小龍。臺灣最大的城市就是臺北,臺北這座城市曾經有過輝煌,當然也有過沒落,現在去過臺北的人們,很多人都感覺還為這座城市已經遠遠落後於內陸的一些城市了。很多人對於泰國的一些了解,大多都是在網上得來的,臺北在以前的時候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很多的大陸遊客都想要去臺北看一看。現如今兩岸開放早已很多年了,現在去臺灣也是非常的容易,而且大陸遊客給臺灣這座寶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 臺灣的一線城市臺北和廣東的深圳對比,一個像三線,一個像一線
    而臺灣在中國經濟還不算強大的時候,經濟就很發達了,在上世紀70年代,韓國,中國的臺灣和香港還有新加坡,這四個地區,被稱為「亞洲四小龍」,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那時候,中國大陸的經濟則比較落後。臺北市,是臺灣省的省會城市,同時也是臺灣省最發達的城市,不僅是臺灣的經濟中心,還是政治,文化,旅遊,工業,商業,傳播中心,那臺灣省的臺北市和廣東省的深圳市對比,哪一個更強?
  • 這是臺灣城建!不敢相信的人均2萬5,看看相當於大陸幾線?
    「亞洲四小龍」那麼,臺灣的城建應該來說富麗堂皇才對?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1、臺灣GDP第一大城市:新北臺灣最北的城市,臺北都會區的次中心城市,人口眾多匯集了各地移民,有都市區域也有鄉間風情,堪稱中國臺灣社會的縮影。
  • 一臺灣網友要曬圖跟大陸比城建,結果被天涯微博網友一頓吊打!
    常有陸客從臺灣回來後說:「高雄不如廈門,臺南不如大陸沿海小縣城」,有臺灣網友並不服氣。14日,天涯某臺灣網友發起戰帖,曬臺北城建:「大陸城建發達?歡迎你們把家鄉城建貼出來」。這位小哥傾盡家底,把他引以為傲的臺灣建築一一貼了出來,準備給大陸人長長見識!
  • 臺灣網友在天涯曬城建圖跟大陸一較高下 大陸網友發圖回應
    【觀察者網 文/趙可心】常聽一些陸客從臺灣回來後說:「臺北不如上海、高雄不如廈門,臺南不如大陸沿海一個小縣城」。 然而臺灣網友並不服氣。11月14日晚,天涯上,網友「西門町小曾」發帖稱「臺灣城建落後?那是因為你們沒有去過臺北東區!」
  • 臺灣這方面竟超過北京和上海,城建並不繁華,看優勢在哪裡
    臺灣是和我們福建省隔海相望的,臺灣以臺灣島和周圍的屬島以及澎湖列島為首等共80餘個島嶼所組成,其中臺灣島是我國第一大島。這麼多島嶼組成的臺灣和福建1500多個島嶼相比還顯得有些太少。臺灣用面積爭奪面子,其實還有不是自己的雖然在島嶼數量上和福建相比比較少,但臺灣的面積可要比福建省要大得多。
  • 臺北被評選為世界一線遭質疑,對比兩地建設現狀,發展差距很明顯
    在以前提起臺灣省,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嚮往的,那時候臺灣的經濟非常厲害,比大陸要好上不少,被譽為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不過後來大陸各省的經濟逐漸起飛,也追上了臺灣省了。然而在18年評選全球各城市中,臺北被評選為世界一線,跟廣州同一檔次,有些朋友質疑這一結果了,認為不夠資格。
  • 青海唯一的三線城市,物價遠超一線城市,但旅遊資源數不勝數!
    到目前為止,青海省的城市已經錯過了一二線城市。排名最好的城市只有一個「三線城市」,那就是青海省會西寧。西寧是整個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內陸開放城市。位於青海省東部湟水中遊的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東門戶,也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範古道」必經之地。它以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被譽為青藏高原的一顆璀璨明珠。
  • 臺灣的一線城市臺北和廣東的深圳對比,一個像三線,一個像一線
    而臺灣在中國經濟還不算強大的時候,經濟就很發達了,在上世紀70年代,韓國,中國的臺灣和香港還有新加坡,這四個地區,被稱為「亞洲四小龍」,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那時候,中國大陸的經濟則比較落後。臺北市,是臺灣省的省會城市,同時也是臺灣省最發達的城市,不僅是臺灣的經濟中心,還是政治,文化,旅遊,工業,商業,傳播中心,那臺灣省的臺北市和廣東省的深圳市對比,哪一個更強?
  • 臺灣「最大」城市臺北,城建放在大陸是什麼水平,二線還是三線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個省,70年代以後經濟發展迅速,與新加坡、香港、韓國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臺灣島的臺北是臺灣最大最發達的城市,一度輝煌,失意,去過臺北的人都覺得臺北已經落後於內陸城市。曾幾何時,很多人知道的臺北都來自歌詞中「冬天來臺北看雨」的歌詞,當時臺北對人民很有吸引力,都有想去臺灣看看的心,現在兩岸開放多年了,去臺灣是件容易的事,源源不斷的大陸遊客給臺灣城市帶來了很多活力,這些城市將會發生多大的變化?
  • 臺北城建被網友調侃像三線城市,但有一點值得大陸城市學習
    在大陸一些城市論壇裡,有很多網友調侃臺北的城建頂多屬於三線城市水準。雖然沒有密集的摩天大樓,但是漫步臺北,有一點讓很多遊客讚許,那就是雖然陳舊,但是乾淨整潔。圖為臺北一條普通街道,路面乾淨,車輛行駛井然有序。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發展,各個城市基礎建設日新月異,很多城市建起了一座座高樓,甚至「最高」紀錄連年刷新。
  • 臺灣這方面竟超過北京和上海,城建並不繁華,看優勢在哪裡
    臺灣是和我們福建省隔海相望的,臺灣以臺灣島和周圍的屬島以及澎湖列島為首等共80餘個島嶼所組成,其中臺灣島是我國第一大島。這麼多島嶼組成的臺灣和福建1500多個島嶼相比還顯得有些太少。臺灣用面積爭奪面子,其實還有不是自己的雖然在島嶼數量上和福建相比比較少,但臺灣的面積可要比福建省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