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瑞諮詢
聚焦企業非成本項的支出管理: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廠商聚焦於企業費用項支出的管控,涵蓋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強調為企業用戶提供支付能力。
從傳統報銷走向管理新生態:新的費用支出管理生態主要服務於企業對公之處和員工個人報銷等高標準化場景,如商旅、採購、福利、用餐、用車等。
疫情促進了企業支出管理的需求:受新冠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的影響,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將從2019年的6.1%下降至2.9%,企業對於「節流」的需求增加,幫助企業實現精細化運營的廠商將逆勢迎來更多機會。
企業費用支出管理的市場規模:2020年,中國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0億元,而支付平臺的市場規模預計將超千億元,支付平臺的市場規模遠高於純管理軟體的市場規模。
發展方向是整合更多場景化的支付能力: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廠商的核心優勢是具有聯結企業內部費用管理與外部支付場景的能力,未來廠商會更加強與前端場景的綁定,發展成為「企業支付寶」。
聚焦非成本性費用支出,從事前到事後及支付的全流程管理
企業費用支出是與成本支出相對應的概念,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能夠對象化,即歸屬於某個特定產品的產品成本。費用支出與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直接關聯,但同樣是支撐企業日常運轉的重要環節。
本報告所研究的企業費用支出管理涵蓋事前、事中、事後的全流程,包括:1)事前對總支出和各細項支出的預算管理,2)事中商旅、出行等各個不同場景的支付和對支出的匯總更新與實時管控,3)事後對階段性支出的統計分析,以方便管理層了解企業整體支出情況,指導下一階段的預算制定,完成費用支出管理端到端的閉環。
連接外部支付場景,加強事前管控,擺脫傳統手工報銷
傳統的企業費控是以內部的「物」為中心,企業費用支出管理新生態下的管控是以業務為中心,基於應用場景構建內部管理體系,從審批、業務、財務、預算四個角度出發,打通企業內外部流程,結合網際網路消費和財稅數據從企業整體角度對各部分費用支出進行統一管控。構建企業費用支出管理的新生態有兩種發展路徑,一種是從企業支付切入,融合消費場景,並補齊費控能力;另一種是費控廠商從軟體交付出發,通過對接多個平臺補齊應用場景,實現員工免墊資報銷,並滿足企業管理層的合規訴求。站在企業的角度,沒有報銷就是最理想的報銷管理模式,而將外部支付場景與費控報銷流程相連接,可以儘可能地減少傳統手工報銷,助力企業實現以統一支付取代報銷的願景。
高頻、標準化領域優先滲透,形成商旅、出行、團餐、補助、採購五大核心場景
根據付款對象的不同,企業費用支出可以分為個人報銷和對公支出兩大類。個人報銷主要面向企業各類消費場景,如商旅、出行、團餐等,由於面向企業全體人員,員工報銷流程繁瑣、財務審核對帳耗時耗力的痛點更為突出。相比於類型多樣、流程複雜的對公支出,個人報銷與企業業務的關聯程度低,不同類型的企業在個人報銷方面沒有太多的差異化,需求的通用性強。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從需求高頻且標準化的領域開始滲透,補助福利、非生產性採購因標準化程度較高也逐漸被納入進來,形成了當前以商旅、出行、團餐、採購和福利為核心場景的服務體系。
當前費用支出管理新模式滲透率較高的多為企業消費場景,上遊供應商包括航空公司、酒店、計程車公司、餐飲企業、保險公司、辦公用品供應商等等,企業的選擇多種多樣且供應商通常不固定。在C端的個人消費倒逼B端的企業消費轉型的背景下,通過連接平臺型廠商及頭部供應商的自有平臺,即可實現與海量優質外部供應商的快速對接,相較本地部署開發周期長、迭代速度慢,SaaS模式成為新興的費用支出管理廠商的首選。
而現階段滲透率不高的對公支出場景大多具有流程行業屬性較強、供應商相對固定的特點,企業大多選擇使用OA系統或採購系統等本地部署軟體來完成內部的報銷審批。
員工和財務雙側降本增效,增強企業支出管控能力
傳統企業的消費支出模式通常需要員工先行墊資,在商旅、出行等事項實際發生後,經過一系列繁雜的報銷審核流程後才能最終實現打款。無論對於報銷的員工個人或是企業財務人員,都存在大量的事務性勞動,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現虛報錯報。而在「預置支出+分級管控+多場景賦能」的新框架下,企業通過聚合各費用支出場景,變散票為整票,可以大幅減少報銷處理量,讓員工能夠聚焦在更高附加值的業務工作中。數位化的費用支出管理流程透明、標準化,能夠有效避免傳統報銷過程中的不合規行為,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分析,企業的管理者能夠實時掌握預算落地情況,從而合理控制企業運營成本。
疫情衝擊來勢洶洶,節流成為企業經營的重中之重
2015年起中國經濟正式進入「6時代」,GDP增速持續下滑背後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強調精細化管理。受到新冠疫情衝擊,2020年一季度供需兩方面均出現大幅負增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預測2020年全年GDP增速將放緩至2.9%。生產經營活動受限導致大量中小企業面臨收入下降、現金流緊張的困境,近三成中小企業表示營業收入下降超50%,85%的中小企業現金只能維持3個月,節流無疑是現階段企業最重要的課題。
從單一營收模式走向軟體+佣金雙模式,發展空間廣闊
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廠商融合了費控管理軟體及商旅、出行等場景下的支付能力,相比於傳統的軟體應用,採取軟體收費與平臺抽傭相結合的方式拓展營收維度。美國已經孕育了千億美元市值的SaaS廠商,但在中國,純軟體模式營收難的問題困擾著費控報銷SaaS廠商,身陷價格競爭的市場階段。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廠商融合式的商業模式可以突破SaaS的營收天花板,以客單價相對低的SaaS產品切入市場,在培育客戶的使用習慣之後提供交易服務,作為產業網際網路的中間平臺同時向上下遊收費。
萬億級商旅支出市場,商旅管理滲透率提升空間大
2019年中國商旅支出達到4007億美元,比2018年同比增長5.9%。近年來,中國商旅管理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但商旅管理佔整體商旅支出的比例不足10%,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在商旅場景下,企業支出需求集中在機票、酒店、打車環節,應用費用支出管理能夠有效解決傳統的員工墊付、事後報銷、難於核驗管控的問題,企業可以在系統中預支差旅額度、預訂機票等,整合TMC的功能,聯結各大機票供應商,自動篩選符合報銷標準的飛機艙位等級,酒店的星級、價格等。
傳統用車方式弊端顯現,網約車推動企業用車走向平臺模式
2019年中國企業出行服務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企業用車需求保持持續增長。傳統的企業用車方式包括自有車輛、汽車租賃、計程車等,員工需要先行墊付車費後向公司報銷,對於員工而言幸福感不強,用車靈活性低,對於管理層而言出現成本高,用車費用不透明。網約車的出現改變了C端用戶的使用習慣,B端的出行服務平臺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企業出行服務平臺將場景、管控、支付一體化,變員工墊付為企業統一結算,實現高效便捷的出行數據與費用管控。
傳統團餐市場亟待轉型,新型團餐模式加速支出管理滲透
團餐是群體集中膳食管理的一種餐飲模式,傳統的團餐服務商多採用進駐甲方、承包食堂的形式。《2018年中國團餐行業研究報告》 顯示,2017年中國團餐受眾群體佔全國人口的48%,學校、企業和機關食堂為主要用餐場景。2019年團餐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2%,高出同期餐飲行業收入增長近8個百分點。儘管團餐行業增速喜人,但標準化、專業化程度低、市場高度分散的問題始終存在,團餐企業中超過八成的經營範圍集中在省內,難以形成規模優勢。
近年來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以及肯德基、真功夫、西貝等多家社餐企業跨界進入團餐市場,團餐外賣、團餐O2O等輕資產的平臺型模式讓企業可以靈活選擇集體送餐、線上訂餐、到店就餐,並通過全面整合企業用餐場景,以統一支付替代員工墊資,有利於費用支出管理廠商向團餐領域的滲透。
非生產性採購需求頻次增加,電商化採購推動全流程線上化
2018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19.5萬億元,線上滲透率首次超過15%,同年採購電商市場規模超過6000億元。企業的採購需求通常可分為對生產性物料和非生產性物料兩類,非生產性物料通常也被稱為費用項採購,主要是辦公採購、市場禮品、快遞服務、對公付款四類。此類採購需求通常是高頻次、單次金額低、供應商選擇多、難於統一管理的。企業對費用支出管理廠商的產品需求是能夠通過APP實現應用內一鍵管理,即員工可通過預置權限實現電商化外購,管理者也能直接通過後臺進行合規性監督和支出統籌,省去了不同系統之間的接口問題。總體來看,電商化採購將是未來非生產性採購的發展趨勢。
員工福利重要程度提升,彈性福利平臺提供跨品類解決方案
員工福利直接關係到員工的敬業度和滿意度,是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FESCO《2020年度企業福利管理與彈性福利深度調研報告》 顯示,企業的人均福利成本折合成現金的區間為2001-5000元的佔比最大,達到31.7%。由於員工福利的類型多種多樣,企業在選購福利產品的流程繁瑣複雜,彈性福利平臺應運而生。相比於傳統的福利管理模式,彈性服務平臺能夠可以為企業提供跨品類、量身定製的員工福利解決方案,正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歡迎。
費控管理行業規模達7.3億元,預計未來三年增長率超60%
根據商業模式的不同,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市場規模由費控管理的軟體收入和場景化支付的交易佣金兩部分組成。2019年中國費控管理市場規模達到7.3億元,同比上年增長超過100%。考慮到新冠疫情影響下企業預算普遍削減,2020年的市場增速將會有一定下滑,預計到2022年中國費控管理市場的規模將接近4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75.2%。
頭部玩家加速連接消費場景,支付平臺潛在市場空間超千億
當前費用支出管理廠商在支付領域的滲透較為有限,但僅核算商旅、出行、團餐、採購和福利五大場景的費用支出規模就已達到萬億級別。向支付類業務拓展將讓費用支出管理廠商觸達到千萬級的潛在支付市場,隨著頭部玩家紛紛加速與消費場景的連接,未來行業整體規模將有望實現成倍擴張。
領先廠商整合費控與支付能力,一體化服務為大勢所趨
企業費用支出管理行業中包括費控管理廠商,也包括TMC、企業出行服務等各類場景支付廠商,這兩個相對獨立的領域正在由單純的對接向商業模式融合演變,進而衍生出費控+支付綜合型廠商。其中,分貝通率先融合費控管理與場景支付能力,在一體化服務方面具備先發優勢,場景覆蓋廣泛、支付能力成熟;而後易快報和匯聯易也從費控管理出發進行模式拓展,不過兩者支付類業務尚處在發展初期,現階段在場景支付方面的業務較淺,仍以費控管理為核心競爭力。
全流程、高度靈活的流程管控,一站式連接外部支付場景
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廠商的競爭力由費控管理和場景支付兩部分構成。在費控管理方面,產品市場匹配度(PMF)是廠商最核心的競爭壁壘。廠商應對不同場景的支出流程有充分的理解,從前期的預算制定到中期的審批流程到後期的財務處理,應能建立起與企業組織架構、預算審批規則相吻合的管理體系,並可與企業既有財務、ERP、OA等系統進行輕鬆對接。場景支付層面強調的是廠商的一站式場景資源及服務能力,即廠商應整合各類費用支出場景尤其是高頻場景中的頭部供應商,針對具體場景提供便捷、實惠的供應商選擇體驗,而其背後需要有底層的帳號、資金、交易、結算等核心系統作為支撐。費用支出管理賽道的融合性要求廠商同時具備費控管理和場景支付的能力,跨界玩家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需要儘可能彌補在其他領域的短板。
中美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市場對比
借鑑美國廠商創新解決方案,整合費控、支付與場景化能力
在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市場,美國已有廠商提供創新型解決方案,如發展企業信用卡的綜合管理廠商Divvy、Brex,以及新型差旅廠商TravelBank、TripActions。具有支付能力的費控管理軟體能夠實現支出數據可視化,優化成本管理能力,於是企業支付與管理能力的整合將成為中美廠商共同的發展方向。但是中國市場也有一定的特殊性。美國管理軟體市場發展較早,企業的支付意願和員工的使用習慣均已成熟,信用體系也較為健全。而中國是在企業尚未實現全面信息化的時候直接邁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員工們更習慣使用移動端完成用車、用餐、差旅等場景下的支出需求,所以國內企業的需求更傾向於整合費控管理、支付和多場景下員工支出的「支付寶」型軟體。
結合ARR及GMV估值,兩者形成正向反饋的增長飛輪
海外知名的費用支出管理廠商中,TripActions、Brex和Divvy三家的估值都已超過10億美元,且進入到C輪及之後的融資輪次。由於費用支出管理廠商的收入部分來自於費控管理SaaS收入,部分來自於場景支付的交易佣金,對其投資價值的評估應當分別採用P/S估值法和P/GMV估值法,即針對SaaS部分重點關注ARR及增長率,佣金部分重點關注GMV和毛利率。
相比於獨立的費控和支付賽道,企業費用支出管理體系更強調兩者的相互依存、正向反饋。在典型的增長飛輪中,廠商前期依靠費控管理SaaS建立用戶粘性,在加強與外部支付場景連接的同時擴大支付用戶的規模,後期可通過收取交易佣金實現規模化增長。
數位化轉型加速邁進,企業費用精細化管理訴求旺盛
隨著國家全面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進程,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在2019年已達到7.1萬億元,在GDP的佔比也已經從2014年的26.1%上升至2019年的36.2%,同時產業數位化規模佔比達到80.2%,企業數位化程度不斷加深。費用支出始終是企業一項較大的開支,2013至2017年間,A股上市公司費用佔營收的比重始終在10%以上。但是在數位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企業費用管理能力提升,2019年該指標已經下降至8.3%。未來企業將更加重視數位技術的應用,通過降低費用開支提高企業經營表現也將成為企業數位化進程中的重要方向。企業希望簡化報銷環節、降低運營成本的訴求愈加旺盛,以取代報銷為願景的費用支出管理廠商優勢進一步凸顯。
賽道融合加速,場景連接能力拉開差距,市場向頭部集中
隨著費控+支付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所接受,過去相對獨立的兩個賽道將加速融合。相比場景支付類廠商傾向於深耕特定垂直領域並加強與費控管理的合作,費控報銷SaaS廠商更有能力和意願拓展既有商業模式,發展支付類業務。現階段同時具備流程管控和連接外部支付場景能力的廠商,將在後續的市場競爭享受一定的先發優勢。考慮到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對於費用支出管理的需求側重點不同,且目前廠商在目標客戶的定位上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預計未來這兩類市場將會分別跑出頭部廠商。隨著領先廠商的融資輪次進入到D輪及以後,留給新進入者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
加強支付能力與前端場景的綁定,發展「企業支付寶」
企業費用支出管理廠商可採用SaaS加金融服務的模式,突破傳統軟體廠商的營收天花板,發展成為「企業支付寶」。此類廠商一方面為企業提供標準化的SaaS產品,接入企業內部ERP、OA等系統,實現內部費用支出的整合管理。另一方面,在實現企業財務和經營數據整合後,廠商可基於SaaS軟體獲得的用戶粘性發展金融服務。初期是具備支付能力,之後發展成為可充值的企業帳戶,支持用帳戶資金購買理財等金融產品,最終變成具有企業授信資質的企業費用支出管理服務廠商,成為「企業的支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