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重慶巫山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可觀「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三峽紅葉,四季雲雨」,可探「千年古鎮,萬年文明」。如此江山多嬌的巫山蘊藏了美麗多彩的中國寶貝!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巫山是遠古文化、神女文化和巫文化等多元文化交匯融合之地。
204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是最早的亞洲人類,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神女賦》《高唐賦》等名詩名賦流傳千古。全縣有珍稀文物1000餘種、古蹟40多處,居三峽庫區之首。
《巫山縣誌》記載:「赤帝女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為神女。神女峰對岸飛鳳峰下現存授書臺,據說是瑤姬授書夏禹處。縣城東西原有神女廟,後來改名凝真觀」。巫山神女峰因為其宛若綽約多姿的少女,縈繞著縹緲的雲煙及其神秘浪漫的神話傳說而吸引了歷代無數文人墨客來此,並且留下了一篇篇燦若繁星的詩篇。
那些不絕的詠唱,在神女峰下,與浩浩的長江一道,綿延不息,代代相傳。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龍騰空,有的如雄獅昂首,有的像鳳凰展翅,有的又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每一個都千姿百態。其中又以神女峰最為有名,三峽大壩蓄水後,儘管遊人們可以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但要想一睹神女的美麗容顏,仍舊需要仰頭眺望。
神女峰又名望霞峰、美人峰,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位於巫山縣城東約15公裡處的巫峽大江北岸。遠遠看去,那尊孤零零矗立在峰頂的神女石是天然生成的尤物,這巨石突兀於青峰雲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當雲煙繚繞峰頂,神女又好像披上了薄紗似的,更顯得脈脈含情,嫵媚動人。
關於神女峰的動人傳說不少。相傳,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瑤池裡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因為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便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個姐妹,偷下凡間。當她們來到巫山時,只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
瑤姬十分敬佩大禹,決定助他治水,便送給大禹一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不料,瑤姬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與眾姐妹一起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給捉拿回了瑤池。十二位仙女早就厭倦了瑤池仙宮的生活,她們掙脫了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
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雲雨,她們姐妹十二個忘記了回瑤池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了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稱為「巫山十二峰」。瑤姬是十二仙女的傑出代表,所以,她所立的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個迎來朝霞,所以又美名曰「望霞峰」。
一塊石頭,一副美景,已經在長江邊上展覽了上千年,在曼妙的雲霧中,仿佛能夠聽到神女細細的歌聲,如泣如訴,隨雲而升騰,隨霧而低回,隨煙而飄散,隨雨而凝聚。也許,在巫山煙雲裡,神女會永遠的浪漫多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