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條醉魚
葡萄酒的種類千千萬萬,很多消費者在購買葡萄酒時,會有特別多的疑惑,同時也會走進誤區。例如很多人認為「螺旋蓋的就是差酒」、「酒瓶越重,葡萄酒越好」、「酒精度越高越好」及「葡萄酒年份越老,品質越好」等等。
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今天我們從品質、包裝、口味、價格等方面給大家總結了購買葡萄酒容易出現的的 20 大誤區,讓你買到更好的葡萄酒。
關於品質
1. 酒精度越高,葡萄酒品質越好?
酒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成熟度,但成熟度並不等於品質。
在好的年份,葡萄成熟度越高,果實中糖分越高,葡萄酒酒精度也越高,一定程度上酒質越好。但也有些國家和產區,如果果實成熟度不夠,就會在發酵過程中採用添加糖分的方式,這樣也會增加葡萄酒的酒精度,這種葡萄酒的品質酒不敢恭維了。
而且,有些品種天生的潛在酒精度就比較低,比如幹白大多數酒精度都是在 10% 到 12.5 % 之間。也有一些特殊的種類,特殊的釀造工藝導致成品酒精度較低,比如感染貴腐菌的葡萄釀造的甜白葡萄酒,最終酒精度只有 5% 左右,但這是最頂級的一類甜酒。
2. 葡萄酒年份越老,品質越好?
俗話說:酒越存越香,但這句話好像對葡萄酒卻並不管用。
葡萄酒並不是年份越老,品質就越好,相反有時年份越老,葡萄酒壞得越厲害。就像上一個問題說的,這世界上能陳年的葡萄酒並不多,能放 10 年以上的葡萄酒可能還不到 1%。大多數還是買來就喝了吧。
3. 橡木桶陳釀時間越長越好?
橡木桶能賦予葡萄酒陳釀的香氣(香草、巧克力、奶油、烘烤和香料等),還能增加葡萄酒的酒體和結構感。一般經過橡木桶的葡萄酒,其成本也較高。所以在買酒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被告知:這款酒陳釀 18 個月,價格賣得高;這個酒沒有經過橡木桶陳釀,價格賣得低。
久而久之,消費者就會形成一個誤區:經過橡木桶時間越長,葡萄酒品質越高,價格越貴。但這也是不正確的,有時候酒液本身的質量達不到,陳釀時間太長的話反而會剝奪葡萄酒本身的風味,讓你喝進口中只能感覺到木頭味,這就是傳說中的「over-oaked」,用桶過度。
尤其是對一些清新細膩的葡萄酒而言,比如紐西蘭長相思、博若萊新酒,長時間過桶反而會毀了它們。
4. 高評分一定比低評分的葡萄酒品質高?
通常大家都覺得酒評家打分越高的葡萄酒,其品質越好。但並不代表評分高的葡萄酒一定比評分低的葡萄酒品質好,因為不同酒評家之間的評分標準不一樣,而且不同國家和產區的評分也不一樣。
比如帕克給一款法國酒打 88 分,《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給一款西班牙酒打 90 分,並不能說這款法國酒一定比西班牙酒差,因為二者是不同國家產區之間的對比,風格完全不一樣,並沒有可比性。
而同一國家、同一產區和同一風格的葡萄酒,其同一酒評家的評分越高,一般葡萄酒的品質越好。如同為波爾多瑪歌村的葡萄酒,帕克分別給 95 和 90 分的評價,那通常 95 分的葡萄酒品質比 90 分要高。
關於產區
5. 法國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好的?
不一定。
「法國酒」這個範圍也太廣了,中國人都是桌球冠軍嗎?
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和羅曼尼康帝(La Romanee-Conti)等等當然都是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但是法國同時也出產非常低端的日常餐酒,如地區餐酒 IGP,日常餐酒 VDF,歐盟餐酒 VCE 等。
這些普通餐酒,也是一副衣冠楚楚的樣子
沒什麼特殊原因的話(比如名莊因為嘗試法規之外的新品種等等原因而降級),這哥兒仨品質一個比一個差,市面售價也多為 100 元/瓶以下。買這些還不如買澳洲、美國和智利等新世界國家的入門級葡萄酒,至少口感甜美,不難喝。
6. 阿根廷、南非沒有好酒?
非也非也。
阿根廷門多薩(Mendoza)出產世界上最好的馬爾貝克(Malbec)葡萄酒,這幾年中國進口的也越來越多了,性價比槓槓的。
我們之前寫過:全面解讀阿根廷葡萄酒,你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 。
南非的斯泰倫布希(Stellenbosch)號稱「南非的波爾多」,出產很多頂級的幹紅,就連羅斯柴爾德家族都跑去南非釀造葡萄酒。
實不相瞞,這幾天試的一大堆樣品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個南非酒莊的葡萄酒了,紅白都太好喝了!期待能上架喲~
7. 中國葡萄酒不考慮?
很多人對中國葡萄酒會有偏見,覺得國內釀造不出所謂的「真正的葡萄酒」,很多都是「三精一水」的假酒。但實際上,「三精一水」的假酒只在 21 世紀初時出現了一陣,之後國家嚴打,現在已經銷聲匿跡,可能你想找都找不到了。
而且,中國葡萄酒品質已經節節攀升,尤其是以寧夏產區為代表的一些酒莊,多次得到國際認可,榮獲國際葡萄酒大賽的金獎,如賀蘭晴雪酒莊、銀色高地和博納佰馥酒莊等等。
關於包裝
8. 螺旋蓋的葡萄酒就是便宜貨?
木塞和螺旋蓋的使用目的不同,木塞是為了讓葡萄酒在瓶中能更好的緩慢熟化,而螺旋蓋更多是為了保留葡萄酒的果香和出廠時的風味,且開啟方便。
現在國人最愛的奔富(Penfolds)其實也是螺旋蓋呀,但是為了出口中國,迎合消費者喜好,才出了軟木塞的版本。
我們之前寫過:有人說用螺旋蓋的葡萄酒都是差酒,我忍不住寫了這篇懟回去 。
9. 浮雕瓶、金絲線,高貴葡萄酒的象徵?
沒啥關係。就好像慧眼識人渣,也不是看皮囊呀。
浮雕圖案是來源於法國教皇新堡(Chateauneuf-de-Pape)產區。因為當初有各種仿造品,於是教皇新堡釀酒行業工會開始設計一種酒瓶,用羅馬教皇的三重冠與聖彼得的鑰匙作為浮雕圖案,配上哥特體的「Chateauneuf-de-Pape」字樣,大大拉高了教皇新堡葡萄酒的地位。
但後來浮雕瓶漸漸失去了意義,現在只是為了美觀而已,並不能證明瓶子裡裝的酒品質如何。
金絲線也是同理。
金絲線最初是西班牙裡奧哈(Rioja)的一些酒莊在用。當時,頂級名莊瑞格爾侯爵酒莊(Marques de Riscal)發現有人試圖把他們的酒標取下,貼到廉價的葡萄酒瓶上「狸貓換太子」。於是酒莊就設計出包裹在酒瓶外面的金絲網線,這樣就不容易將酒標撕下了。
後來許多酒莊開始效仿,發展到今天,也只不過是為了美觀。
10. 蠟帽的葡萄酒一定很貴?
不一定。
蠟帽只是在膠帽上淋上了一層蠟,成本並沒有提高太多。例如,很多普通的義大利葡萄酒,會用蠟封的帽子,但品質卻很一般。
11. 瓶子越重酒越好?
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包裝上的功夫而已。
說起這個的話,很多國產酒還經常被外國人吐槽「沉死了」……
OMG!一隻手都抓不住!
12. 瓶底凹槽越深越好?
不一定。
設計凹槽是因為葡萄酒在陳年過程中,會形成酒石酸沉澱,需要凹槽來積存沉澱。但需陳年數十年的葡萄酒並不多,一般的在 3-5 年內就得喝了,所以其實大多數葡萄酒帶不帶凹槽都沒有太多意義。
還不如說,是酒商利用這個概念來「使自己的酒顯得很好」。
13. 綠色、棕色酒瓶的葡萄酒一定比無色酒瓶好?
一般陳年潛力較長的葡萄酒會用綠色、棕色酒瓶來裝,因為綠色和棕色酒瓶對光線的過濾有較好的作用,而無色酒瓶一般裝即飲型的葡萄酒。
但是那些普通的餐酒很多也是裝在綠色棕色瓶裡的,而有些頂級貴腐酒卻裝在無色酒瓶中。
所以,酒瓶顏色和品質並沒有什麼關係。
14. 葡萄酒沒有英文背標,是假酒?
進口葡萄酒報關時,中國法律只要求貼英文正標和中文背標即可,英文背標可有可無。
有些進口酒在裝瓶銷售時,就已經確定是哪個進口商進口,這樣裝瓶時,就直接貼上進口商備案好的中文背標即可,這樣就省去了英文背標的成本。跟假酒不假酒並沒有關係。
關於口味
15. 紅葡萄酒肯定特別澀?
葡萄酒中的單寧的確會帶來澀感,但單寧也分為劣質單寧和優質單寧。其中劣質單寧的澀感會較重,但優質單寧通常澀感不會那麼重,反而會帶來絲滑細膩的感覺。
如澳洲巴羅薩(Barossa)的老藤西拉(Shiraz)葡萄酒,通常單寧較重,但口感卻非常平衡,不會帶來特別重的澀感,反而在餘味上還會帶來一絲甜感。
16. 白葡萄酒肯定特別酸?
白葡萄酒中的酸味與糖度平衡好後,不會顯得口感酸,反而會帶來均衡細膩柔滑的感覺。
而且有時候覺得特別酸是因為喝的時候溫度太低了,葡萄酒的溫度越低,酸味就越明顯,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話,建議室溫下放 15-20 分鐘再喝。
關於價格
17. 好的一定貴?貴的一定好?
當然不一定。
品質高的進口酒其實很多並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貴,甚至總體來說可能比國產酒還有便宜些。通常的確是 200元以上的葡萄酒更「有故事」,更值得關注一下背後的酒莊、產區、品種、釀造方式等等。但是 200 元以下也是可以買到很多簡單易飲的、好喝的葡萄酒的,因為這種酒釀出來就是讓你「享受當下」,而不是「搞研究」的。
但是有些無良商家把本應 150 元以下的普通日常餐酒賣到每瓶 300 甚至 500 元,這類葡萄酒雖然貴,但品質卻不好。
18. 免稅店買酒,一定便宜嗎?
在免稅店買酒,免去的只是關稅,但消費稅和增值稅還是包含其中,整體價格依然較高。雖然在免稅店的價格會比市面或商超的價格便宜 10-20%,但如果普通的酒莊打個 7 折,還是會比免稅店便宜,所以不同渠道的售價也會不一樣。
並且親自從境外帶酒入鏡的話,能攜帶的數量和單價也有限制,超額部分還需要繳納 60% 行郵稅,所以,免稅店買酒並不一定會非常便宜。
19. 小瓶裝的葡萄酒會更便宜?
通常葡萄酒容量為 750ml,如果 1-2 個人喝不完,則會選擇購買 375mL 葡萄酒。所以有人就認為 375ml 葡萄酒價格應該是 750ml 的一半或更低。
那怎麼可能呢?還有其他成本的呀!
雖然酒液分成 2 份,但要灌裝 2 次,同時需要 2 個瓶子、2 個塞子和 2 個酒標(正標和背標)等,這樣成本就會比一瓶 750ml 的成本高。
通常 375ml 葡萄酒價格會是 750ml 價格的 60% 左右。
20. 大瓶裝的葡萄酒會更便宜?
那反過來,大瓶裝的葡萄酒,少了瓶子和塞子,成本降低了,總該便宜了吧?
有些便宜的餐酒的確如此,但是對於一些高檔酒的「大瓶版本」來說,不是這樣的。大瓶裝的葡萄酒瓶身、木塞都要特別定製,酒標少量印製,再加上人工裝瓶,反而成本會更高。
對一些頂級名酒而言,特別是一些老年份或優秀年份的大瓶裝頂級葡萄酒,其葡萄酒價格會更高,因為這樣的葡萄酒產量較少,同時大瓶裝葡萄酒熟化的速度更慢,有利於保存和升值,是具有收藏價值的。
以上就是關於選購葡萄酒,最常見的 20 個誤區啦,看完之後,你成為那 1% 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