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個情侶黨散發著戀愛的酸臭,只有像螺螄君這樣的單身狗才散發著清香的日子。
提到七夕,第一想到的是牛郎織女。這個故事最早記載於南朝:「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kūn),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河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螺螄君產生過一樣的疑惑,這得要多少只喜鵲才能搭成鵲橋啊?
下面就給大家揭秘幾個關於七夕的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牛郎織女的鵲橋究竟有多長?
牛郎星是排名第12的明亮恆星,距離地球 16.7 光年;織女星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在夜空中排名第5,距地球大概是 25.04 光年。
有人通過測量牛郎星和織女星之間的夾角,利用餘弦定理,算出了它們的距離大約是 16 光年。所以,鵲橋至少得有 16 光年那麼長!而1光年相當於9460730472581千米,也就是說牛郎和織女要跨越9460730472581×16千米的長度,才能見到對方!
搭建一座鵲橋需要多少只喜鵲?
牛郎星和織女星距離大約16光年,而喜鵲的平均體長有45cm。
於是我們大概需要3.36×10^17(約34億億)只喜鵲排成一列,就可以讓牛郎和織女相見。
七夕並不是傳統的情人節
雖然七夕和元宵都聲稱自己是中國版的情人節,但真正稱得上是中國版情人節的節日是三月初三的上巳節。《詩經·溱洧》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這天男女相約出遊,互贈芍藥。
那古人在七月七都幹些啥?
現存古書中最早確定出現「七月七日」這個日期的,是東漢崔寔[shí]所撰的《四民月令》:「七日,遂作麴。是日也,可合藍丸及蜀漆丸;曝經書及衣裳,習俗然也。作幹糗,採葸耳。」
按照習俗,七月初七這天要作酒麴(麴),用蘭草及蜀漆草製作用於除蟲、解毒、治病的藥丸,曝曬經書及衣物,還可以製作乾糧(糗),採蒼耳(即葸耳,用蒼耳籽榨油燃燈燭)。
七夕節吃些什麼?
1.巧果:就是用麵粉捏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油炸或者烙,到了晚上就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
2.索餅:就是古代版的麵條;
3.五子:包括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祭拜「織女」的物品之一;
4.餃子:7個關係好的姑娘一起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一個紅棗分別包到餃子裡。吃到銅錢代表有福,吃到針代表手巧,吃到紅棗代表姻緣好;
5.巧芽面:以豆芽為湯底做的麵條,豆芽在古代還被稱為「拜仙禾」、「拜神菜」。......
七夕節還被稱作什麼?
1.雙七:因為在這一天,日、月皆為七,故稱雙七,也稱重七;
2.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3.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巧夕;
4.女節:主要是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的節俗活動;
5.蘭夜:古稱農曆七月為「蘭月」,故稱「蘭夜」;
6.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參加;
7.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
8.香日:因為這天牛郎織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致滿天飄香,故稱之。
七夕節送的玫瑰最早是寶石的名字
玫瑰最早並不是花名,而是一種寶石,從它的玉字偏旁就能看出來。李時珍對它做了細緻的描述:「南天竺諸國出火齊,狀如雲母,色如紫金,重沓可開,析之則薄如蟬翼,積之乃如紗縠。」今天的礦物學家據此認定,玫瑰就是鋰雲母。
到了唐代,才開始被用作花名。到了宋代,才被專門用來指植物。南宋學者戴植在《鼠璞》中說過「玫瑰」的由來,大意是:玫瑰原名叫「梅槐」,因為葉片形狀介於梅花和槐樹之間。但是如此嬌美的花應配上更美的名字,既諧音又能代表植物。
結 語
最後!歡迎大家和螺螄君一樣,對那些秀恩愛的大聲喊出:「不吃!我們不吃!」
那麼,你還知道哪些關於七夕的冷知識嗎?快來評論區留言,和螺螄君一起散發清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