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八號」搭載了一個「天大的夢想」——「雲遙星座計劃」

2021-01-12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天津12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胡春豔 通訊員趙暉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上午12時37分,「長徵八號」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這枚新型火箭上搭載了一個「天大的夢想」——天津大學李峰輝博士創業團隊自主研製的「雲遙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載此次發射的 「元光號」衛星順利入軌,一個由80顆在軌衛星全球組網的「氣象北鬥」——「雲遙星座計劃」進入了加速布局期。

GNSS掩星氣象探測載荷是一種新型星載遙感綜合探測設備,它可以連續探測到0~60km大氣層大氣的折射率、溫溼壓以及100~800km電離層的電子含量和電子密度,能為地球表面大氣層及電離層研究提供重要數據,對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變化、地震預報等具有重要價值。

李峰輝團隊歷時數年研製的雲遙GNSS掩星探測載荷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同時具有高時空解析度,可以同時探測全球多個區域的掩星數據,實現從大氣層到電離層的連續探測。

「這款GNSS掩星探測載荷可以搭載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進入太空,並在軌收集海量的掩星信號。『雲遙星座計劃』就是將這款掩星探測載荷分布在80顆衛星上,形成一個覆蓋全球的氣象探測網,提供實時性優於20min的氣象預報信息及地震短臨預報信息。這個全球組網填補了我國探測空白,能解決卡脖子問題。」李峰輝舉例介紹,因為沒有自主研發的全球遠洋氣象導航系統,幾乎所有的中國遠洋船舶都不得不使用國外公司的氣象導航服務。不僅每年要支付幾十億元的服務費,還要將船舶技術資料、船舶動態及載貨信息隨時報告給對方,這不僅暴露了商業機密,還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雲遙星座計劃』將打破國外壟斷,就像氣象界的『北鬥系統』。」李峰輝透露這次發射是今年的第三次,為後續業務星運營奠定了基礎,2021年 『雲遙星座計劃』將進入布網快車道,計劃2023年全球組網初步完成。

「雲遙星座計劃」廣闊的應用前景,讓李峰輝創辦的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到8個月就獲得了天使輪融資,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融資。「北洋海棠基金」創始合伙人劉毅評價,這個硬核科技創業項目,擁有近百項專利,技術在行業內具有絕對領先優勢,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精準的氣象數據服務市場需求巨大,但我國還沒有覆蓋全球的空間氣象實時信息採集網。發射氣象衛星進行全球組網成本巨大,『雲遙星座計劃』不發射衛星,只是『購買』商業衛星上的『倉位』,發射GNSS掩星探測載荷,就可以進行全球組網,提供氣象導航、實時20min氣象預報、地震短臨預報等服務,這是一個以億為單位的市場。性能好,成本低,具有大規模推廣的可能,這就是我們投資的理由。」

奪得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全國二等獎、躋身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12強,天津市級創新創業大賽大滿貫贏家,雲遙宇航科技已經成為創業明星,公司計劃在5年之內,成為優秀的星載高端設備製造、大數據服務型高端企業。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長徵八號飛天!搭載80顆在軌衛星全球組網的「天大夢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上午12時37分,「長徵八號」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這枚新型火箭上搭載了一個「天大的夢想」——天津大學李峰輝博士創業團隊自主研製的「雲遙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載此次發射的 「元光號」衛星順利入軌,一個由80顆在軌衛星全球組網的「氣象北鬥」——「雲遙星座計劃」進入了加速布局期。
  • 天津大學「雲遙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載「元光號」入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趙暉)12月22日上午12時37分,「長徵八號」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這枚新型火箭上搭載了一個「天大的夢想」——天津大學李峰輝博士創業團隊自主研製的「雲遙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載此次發射的「元光號」衛星順利入軌,一個由
  • 長徵火箭上新,背後這些「天津元素」亮了!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今日首飛
    12月22日12時37分許,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新成員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有效載荷新技術驗證七號衛星、天啟星座第1顆組網衛星、智星一號A星、海絲一號,衛星軌道為太陽同步軌道。
  • 長徵八號遙一火箭將於 12 月底擇機實施首次飛行試驗任務
    IT之家12月16日消息 據央視今天上午 8 時 20 分,承載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經兩個多小時平穩行駛,安全轉運至發射區。轉運完成後,長八火箭將加注推進劑,預計將於 12 月底按計劃實施首次飛行試驗任務。此次是一箭五星的發射任務,除了發射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試驗衛星外,它還將搭載 4 顆實驗小衛星。
  • 填補空白,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市場需求也是推動長徵八號立項研發的重要因素。陳曉飛介紹,2030年前,主流1至8噸的中型太空飛行器發射需求非常龐大,其中中低軌道發射需求佔59%,其中97%的發射任務都可用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執行。同時當前星座組網發射成為爆點,預計2023年前後,星座發射年均將達到10次以上,長徵八號作為商業發射的有力競爭者也很有優勢。
  • 長徵八號遙一火箭將於12月實施首次飛行試驗任務 現已轉運至發射區
    IT之家12月16日消息 據央視今天上午 8 時 20 分,承載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經兩個多小時平穩行駛,安全轉運至發射區。轉運完成後,長八火箭將加注推進劑,預計將於 12 月底按計劃實施首次飛行試驗任務。此次是一箭五星的發射任務,除了發射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試驗衛星外,它還將搭載 4 顆實驗小衛星。
  • 長徵八號遙一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月底擇機首飛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12月16日,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2月底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
  • 長徵八號遙一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6日)上午,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2月底擇機實施首次飛行試驗任務。視頻來源:中國航天報  上午8時20分,承載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的活動發射平臺
  • 長徵八號遙一火箭本月底擇機發射,滿足中低軌高密度發射需求
    長徵八號遙一火箭本月底擇機發射,滿足中低軌高密度發射需求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2020-12-16 12:42 來源:澎湃新聞
  • 長徵八號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12月底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
    12月16日,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2月底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16日上午8時20分,承載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安全轉運至發射區。後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計劃實施發射。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此次長徵八號火箭圓滿首飛,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能力的空白。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已經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長徵八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火箭芯一級直徑3.35米,芯二級直徑3米,整流罩直徑4.2米,捆綁2枚直徑2.25米助推器,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
  • 長徵八號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成功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郭超凱)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工程於2017年由中國國家航天局批覆研製立項並組織實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運載火箭系統。火箭採用芯級捆綁2枚助推器構型,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
  • 搭乘「長徵八號」!
    12月22日12點37分,搭載著智星一號A星(冠名「昆明一號」衛星)的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順利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昆明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後,衛星天線順利展開,衛星對日,收到遙測信號,實現正常運轉,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八號首飛告捷
    和「胖五」相比,長徵八號有自己的看家本領 從天津港出發,長徵八號走海路抵達海南文昌清瀾港,隨後「住」進臨時的家——垂直總裝測試廠房。記者到廠房時,長徵八號首飛任務試驗隊正在進行一場發射前的合練,相當於提前演練一遍火箭發射全流程,為正式發射做準備。
  • 長徵八號何時可以垂直回收?還需四年,重複使用三步走中的第一步
    繼長徵五號遙五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之後,本月22日海南文昌發射場再次釋出一枚新型火箭,12時37分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於201工位點火升空。此次發射是該型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在歷經程序轉彎、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拋整流罩、星箭分離一系列既定時序動作後,五顆試驗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起飛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運載火箭型譜,提升了我國火箭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順利開啟「十四五」期間各項航天發射任務奠定堅實基礎,為航天強國建設增添新動能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於2017年5月正式立項,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該火箭採用綠色環保液體推進劑,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集繼承性、先進性、經濟性、適應性於一身。此次發射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為「組合型」,後續,研製團隊還將進一步提升火箭性能,縮短研製和測發周期,發射更為先進、更加經濟的「融合型長八火箭」,充分滿足不同用戶的發射需求。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發力低成本商業航天市場
    長徵六號和長徵十一號運載能力稍顯不足,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又有些「大材小用」,成本過高,均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  長徵家族迫切需要引入一位「新成員」扛起重任,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應運而生。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採用芯級捆綁2枚助推器構型,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
  • 騰飛九天啟新程——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側記
    騰飛九天啟新程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側記  黃國暢 王玉磊 本報記者 王祝華  12月22日中午,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距離海邊約800米的發射平臺上,高大挺拔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直指蒼穹。乳白色的箭體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圖案格外醒目。  大海與天空,火箭與國旗,共同勾勒出一幅壯美的中國航天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