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異逐漸消弭,即使長途跋涉奔往另一座城市,眼前所見也不過是無甚差異的高樓和疾馳的汽車。
即使設計者不斷聲稱,這一幢幢高大的建築都是獨特的藝術,但在我看來,也不過是對現代商業的亦步亦趨,浮躁且單調。
就像日本之行,相比東京我更喜歡京都。
不需要走到遊覽勝地,從一下車就能充分地感受到京都的獨特,不寬闊的道路兩旁,都是低矮古樸的建築。
1973年,京都被設為高度限制地區,規定其市中心商務建築高度不得超過45米,而這一高度在2008年時,又再次被下調至31米。也由此,獨特古樸的京都的人文景觀也得到了更好的維護。
自794年恆武天皇遷都至此時,京都擁有的是另一個名字——「平安京」,自平安京起,京都作為首都的歷史超過了1000年。初時,京都是仿照我國唐朝的長安城、洛陽城,即今西安洛陽建造的,留有眾多盛唐元素,但也獨具日本人將中國文化沉澱雜糅後的獨特魅力。
京都是日本古老的文化重鎮,擁有800餘座的神社,1700餘座的寺廟。而此行的目的地則是,「一直蟬聯最讓日本人乃至西方人憧憬的京都觀光勝地」——伏見稻荷大社。
稻荷大社的山腳下,幾條交錯道路的兩旁,是各種充滿日式美學的店鋪,遊客在其間比肩接踵,古樸而熱鬧,讓人想起動漫中妖怪們的盛典,買下路邊的狐狸面具,我是否也能裝成妖怪混進去熱鬧的盛典中?
神社前是一段寬闊平坦的路,直通豐臣秀吉捐贈而建的高大的紅色鳥居。穿過鳥居,展現在面前的是朱紅色木質的恢弘本殿,向左手邊看去,沿著石階排滿了賣各式各樣的小吃和紀念品攤位……身著白衫紅裙的巫女閃現身影時,真的有了穿越之感,一時之間難辨時代,思緒不斷向著千年之前古老的平安京回溯……
稻荷大明神是京都最古老的神明之一,掌管著農桑五穀。狐狸是稻荷大明神的神使,因而在大社中處處可見狐狸的石像。在日本為稻荷大明神修建的神社有3000餘座,而位於京都的這座伏見稻荷大社則為其本宮所在。
這裡是稻荷神社的本宮,也是名聲海外的「千本鳥居」所在之處,那綿延至山頂的紅色鳥居就在恢弘的本殿的後方。「鳥居」類似於一種結界,是連通通神域的入口,在動漫中也曾出現過神明穿越鳥居的場景(如,元氣少女緣結神)。
「本(ぼん)」字是日語中的數量詞,雖然前面用數量詞「千」來限定,但其實綿延至山頂的鳥居一早已不止千個。
在朱紅色的通道中一路上行,雖已是年盡的冬日,但這裡還是滿眼的綠色。而有時向四周望去,還能看到尚未落盡的紅葉,真是奇怪的風景。不經意低頭看腳下時,才發現細小如拇指大小的楓葉鋪滿了整條路,只是楓葉掉落太久已經不再是絢麗的紅色,但想想若是在秋天葉正紅時來,該有多美……
沿著朱紅色的通道一路向上,在山上的神社中,看見一席白衣,腳步輕盈的白髮老爺爺;在林中看翻湧變換的雲,和其中穿梭,時明時暗的日光;一路上路過各種神明小而悠久神秘的神社……然後一路登到山頂,遠眺擠滿房屋卻不失浪漫和曠遠之感的景色……
本以為一天的時間可以遊覽兩三個景點,但在稻荷山上,一晃便是一天,下山時天已經黑了。在山腳下暖黃色燈光的攤鋪上,買了祈求好運的手形,和三兩個書籤後,匆匆結束了京都之行。
一直以來,都更傾心於一個人出去旅行,即使兩個人出去,也很少做詳盡的攻略,秉持著所謂的「隨心而動」、「要像當地人一樣悠閒的生活」,如此等等。
這一次也同樣如此,但我卻開始後悔這樣做,在千年古都的京都,沒能去亙古不息的浪漫鴨川散步,沒能在衹園的古樸濃鬱的小巷中穿行,也沒能品嘗古老精進的京料理……
想著在冬日的路上旅行,10天的時間總能與雪不期而遇的吧,卻也同樣遺憾地未能見到雪落紅簷的美……
也許,初次見面的時候,都總是如此吧,驚豔的同時,又不得以匆忙告別,留下的遺憾的同時,也有了再來一次的決心。
初遇京都的驚豔、匆忙與遺憾
希望有機會再度相遇
文字:HH
攝影:黃然然
攝影:Aja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