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對我省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提出具體指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文化建設,堅持不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提升道德情操、樹立良好風尚、增強文化自信。」
「汾酒作為中華白酒文化的代表,展現了中國酒文化的精髓,是三晉人民的智慧結晶和勞動創造。」今年8月,省委書記樓陽生在呂梁調研時,對汾陽酒文旅融合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杏花村古村落、汾酒老作坊是厚重歷史文化的鮮活載體,一定要保護利用好這一「活態文化」,讓「得造花香」的酒文化與精美的古建築藝術相得益彰,描繪好「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意畫卷,把汾陽打造成富有魅力的酒文化旅遊目的地。
如何借發展東風、揚自身優勢,以項目帶動實現地方經濟發展?汾酒集團和汾陽市不約而同地聚焦在汾酒文化+深度旅遊上。
汾酒,有6000年釀造史、1500年名酒史、800年蒸餾史和300年品牌史,「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千古絕唱已進入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
而作為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唯一獲得「甲等大獎章」的中國白酒品牌、作為榮登新中國開國國宴的國家名酒,汾酒品牌更得益於華夏文明、黃河文明、晉商文化同根同源的滋養和成長。
放眼中國白酒企業,有如此深厚文化的僅汾酒一家。近幾年,汾酒集團作為山西首家國企改革的重點企業,不僅在市場拓展、酒類銷售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而且始終堅持文化汾酒的戰略目標,在文旅產業發展上不斷發力。在汾酒集團「11936」中長期汾酒復興戰略中,明確把文旅板塊作為實現汾酒復興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
汾酒復興夢和山西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培育,選擇了共同的發力點。
白酒產業是汾陽的支柱產業。坐擁「中華名酒第一村」「中國白酒第一城」「世界藏酒第一城」等多個頭銜,正在加速轉型發展的汾陽市,亟須在繼續做大做強清香型白酒產業的同時,走出一條多產業支撐地方經濟增長的路徑。利用現有歷史人文和資源優勢,發展文旅產業,講好杏花村故事、汾酒故事,是汾陽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首選。
這些,無疑都是打造酒文旅版塊的獨特優勢。同時也是助力山西轉型發展,推動汾陽多元戰略崛起、深化汾酒改革的必由之路。
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成為汾酒集團、汾陽市和山西文旅集團劃定的同心圓點。三家最終審慎商定:以「詩酒」開題,以「文化旅遊」為翼,共同打造極具山西特色的杏花村酒文旅項目。
今年6月1日,山西杏花村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以下稱「杏花村文旅公司」)正式成立。由汾酒集團、山西文旅集團和山西杏花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注資7億元打造的酒旅文化——杏花村文旅項目,在萬眾矚目中掀開了神秘面紗。
按照構想,杏花村文旅公司將融合杏花村源遠流長的文化基因、汾酒千年品牌優勢與山西文旅集團產業優勢與平臺優勢,進一步延伸文化旅遊產業鏈,以創新開發「酒旅」深度融合文化旅遊產業,打造山西具有示範意義的文化旅遊新模式,在三晉大地再現「金鐙馬踏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的杏花村小鎮盛景,以酒旅為媒,把汾陽6000年白酒釀造史、汾酒300年品牌史裡蘊含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懷講述給13億國人。
「成立杏花村文旅公司,汾酒責無旁貸。」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表示,這是汾酒集團具體踐行「加快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我省戰略性支柱產業」指示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汾酒復興的內在需求,是汾酒集團「4421」三年攻堅戰中,建成「四個一流基地」的具體部署。
「成立杏花村文旅公司,是企地攜手共襄盛舉的重大舉措。」汾陽市委書記郭紅波表示,杏花村酒文旅融合發展項目是汾陽轉型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杏花村酒文旅融合將充分利用汾陽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按照一點兩軸三片區的總體規劃,著力推動十大項目建設,實現酒與歷史、文化、旅遊的完美融合,重現詩意、生態、美麗杏花村,再現杏花村唐詩之境、田園之風。成立杏花村文旅公司,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打造一個文旅產業旗艦,布局一個產業鏈條,造福一方百姓。我們有信心通過企地聯手的方式,以汾酒文化、旅遊產業為載體,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此帶動汾陽實現轉型發展。
杏花村酒文旅融合發展,促成了一方政府、兩家國企落實省委「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精神指示的默契,不僅打造了一個基於共建共享的政企合作全新模式,也引起了業內高度關注和盼望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