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沱融匯半島設3個便民蔬菜點 讓遊攤菜農賣菜和市民買菜更方便啦!
「現在有了這個蔬菜點,不但我們買菜方便,菜農也更規範了,必須點個讚!」昨日,家住李家沱融匯半島6期的陳豔提著一大包新鮮蔬菜,準備回家做午飯。陳豔告訴記者,自從有了便民蔬菜點,居民們買菜再也不用跑很遠了。據悉,目前,融匯半島已經設置了3個便民蔬菜點,解決了上萬群眾買菜難問題。
-
小區裡的農莊讓業主們成了菜農,有人成了「玉米王子」,有人實現...
農莊上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農作物,有蘿蔔、白菜、芋頭、玉米……這樣的場景不在農村田園裡,而在株洲青龍灣田園國際小鎮中。在這個小區裡,每戶業主既是「菜農」,也可以是「買菜市民」,不僅能吃到自家種植的蔬菜,還能在無人菜攤上挑選不同的蔬菜種類。想吃什麼蔬菜這都有,業主們開開心心實現了「買菜自由」。株洲青龍灣田園國際小鎮,供業主種菜的農莊。
-
賣菜行業成香餑餑,網際網路巨頭很青睞,小販:「賣菜革命」經不起
由於此行業的特殊意義,不僅是買菜的百姓,幾千萬的菜農、菜販他們的生計在巨頭碾壓下,又該如何自處呢? 自從前一陣被人民日報點名後,網際網路巨頭們挺近生鮮賣菜行業成為了網友們討論的熱點。很多支持官方觀點的人認為,靠著幾顆菜的流量,是在打人們的菜籃子主意,而不光是消費者改變購買習慣的問題,傳統的菜商、菜販,還是種菜的農民都可能面臨改變。
-
豐信農業搭建0接觸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破解買菜賣菜難!
同時城鎮居民宅家外出買菜也不方便。為了破解疫情防控期間種植戶賣菜難和居民買菜難問題,豐信農業江蘇公司發揮技術和資源優勢,在種植戶和城鎮居民中間搭建了一個0接觸的銷售平臺。通過公司APP小程序,採用網際網路線上訂單,線下無接觸、0利潤的配送方法,幫助種植戶配送農產品,保證城鎮居民的生活供需。
-
鞍山:菜農賣秋菜 咋賣有講究(圖)
據賣秋菜的劉先生說,以前賣秋菜就是從地裡砍完直接拉到市場上賣,而現在老百姓住樓房的多了,都願意買一些收拾好的秋菜,比較方便。所以,現在菜農們在砍白菜時直接把爛葉去掉,大蔥直接剝好後再運到市場上賣,而淨菜也比較好賣。主要是買回家不用費第二遍事去剝掉爛葉子,拿回家直接可以醃菜或儲藏。
-
一個菜農三十年賣菜的歷程,折射出網際網路時代對於普通人的影響
老劉每天的工作就是地裡幹活,下午去地裡摘上菜,一袋子一袋子放到車上,只不過車是驢車,路是爛泥路。每天早上7點來鍾,老劉就拉上他的菜去縣城的市場裡開始賣菜,在這裡菜基本上是賣不了的,因為買菜的人不多。臨近中午,老劉會趕上他的驢車開始走街串巷,吆喝著賣,城裡面的人也到了做飯點了,聽見吆喝,就出去買菜,別看是送貨上門,菜價比起市場裡還便宜。一車菜怎麼也得賣到下午兩三點。
-
一個長沙小區的社區團購樣本,宇宙的盡頭是賣菜?
興聯社區的菜鳥驛站在這裡,社區團購的影響無處不在。二十來棟的小區,靠近南邊馬路的就有兩家菜鳥驛站,經營快遞收發,以及社區團購自提。其中一個不到三十平的門店,貨物已經擺到了門外。「上班忙,沒有太多時間去買菜,社區團購很便利,倒不是衝著優惠來的。有時間的話,還是會去水果蔬菜店裡挑。」社區團購的影響力,也在向老人群體滲透。在價格的誘惑下,激發了這個群體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71歲的蔣娭毑最近在鄰居的影響下,學會了社區團購,日常會在美團上查看各類生活用品,「生抽便宜五毛,生薑便宜兩塊……」她對團購價格十分敏感,「超市裡進菜進多了,只能壞掉。
-
永春桃城鎮:鎮村幹部「吆喝」賣菜 「滯銷菜」變「暖心菜」
為解農民之困,永春縣桃城鎮村幹部迅速行動,先利用媒體和網絡「吆喝」賣菜,再採用點對點配送方式,讓變「滯銷菜」為「暖心菜」。社區書記林金仙(右一)幫忙摘菜 送、菜菜農2萬斤蔬果滯銷 幹部上微信「吆喝」賣菜位於永春縣德風社區長坑角落的頤園農場裡,工人們正忙著採摘、挑揀、打包上海青、皇帝菜、小西紅柿等多種果蔬。
-
今天,你怎麼買菜?數字經濟下菜籃子在悄然改變……
近幾年,城市菜場的不斷升級改造、線上生鮮平臺的崛起漸漸改變著人們的買菜方式。今年,一場疫情又催生了小區團購、生鮮外賣等不接觸買菜的新方式。記者了解到,直播賣貨這種新興的銷售方式也將延伸到菜場裡。一時間,線上線下各種買菜方式「百花齊放」,多樣化選擇讓市民實現了「買菜自由」。
-
那些賣菜的老年人,您關注過嗎?
已到深秋季節,氣溫越來越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一批人,他們早上從農村到城市,晚上從城市回到農村,他們就是為了生活努力的菜農。菜農這個群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通常住在城市周邊的村裡,依靠種植小塊菜地來帶來收入,一般收入水平較低(除了菜市場的專業戶外),因為年齡和身體的原因,他們只能依靠賣菜來維持開支。這些上了年紀的菜農一般會找個城裡人流量較多的地方,找個城市規劃讓擺攤的地方,選個不礙事的路邊,鋪上一張塑料簿膜,然後放上新鮮採摘的蔬菜等待顧客的到來,生意雖小,但他們的菜都很精緻。
-
白菜地圖引來首批入城菜 城管和市民援手照顧菜農
從菜農那裡記者也了解到,昨天進城賣菜的菜農並不多,「昨天寒潮降溫,今天大家都在地裡搶收白菜,怕凍壞了。」高官寨鎮單家村的村支書單華錫告訴記者,「收好了菜,裝車也需要時間,我們村大部分菜農會集中在明後兩天進城。」
-
菜市場買菜不會挑?三十年菜農經驗之談:這四個買菜技巧要牢記
小編有一個鄰居,當了三十年的菜農了,現在年齡大了,就回家休息了。不過,他賣了這麼多年菜可是攢了不少經驗呢,前幾天我們一起聊天的時候,他就告訴我,在菜市場賣菜可是要不少技巧的呢。原來,在菜市場買菜還有這種小竅門啊。總而言之,菜市場買菜不會挑?三十年菜農經驗之談:這四個買菜技巧要牢記!
-
網際網路大佬集體「賣菜」,燒錢捲土重來
今年年初疫情突發後,北京海澱某小區門口兩家直供送菜的商販們起了爭端——起因僅僅是為了爭奪這個小區僅有的幾棟樓的「供菜權」。對於當時這兩家想要做直供社區菜籃子生意的菜農來說,其實潛在競爭對手已經不止是對方,大時代下嗅到商機的小商販,已在不經意之間與網際網路巨頭站在了同一賽道上:社區團購。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對於守在小區門口試圖送貨的菜販子來說,當時即便是打贏了彼此,總有一天要面對的,是更為龐大、僅憑口舌難以與之抗衡的巨象。只是,相爭的巨象,恐怕永遠也不會想到小區門口那些菜販們,會在這個風口衝擊下變成什麼樣。
-
永春桃城鎮:鎮村幹部「吆喝」賣菜 「滯銷菜」變「暖心菜」
為解農民之困,永春縣桃城鎮村幹部迅速行動,先利用媒體和網絡「吆喝」賣菜,再採用點對點配送方式,讓變「滯銷菜」為「暖心菜」。 位於永春縣德風社區長坑角落的頤園農場裡,工人們正忙著採摘、挑揀、打包上海青、皇帝菜、小西紅柿等多種果蔬。
-
買菜時:只要多說「一句話」,賣菜的就不會缺斤短兩,特管用
買菜是很多家庭必須做的一件事情,食材的挑選是美味菜餚製作的第一步,現在很多蔬菜都已經陸續上市,菜市場上的蔬菜可以說是琳琅滿目,想吃什麼都可以買得到。而夏天最受歡迎的就是野菜了,野菜的價格很貴,大家一般都會去菜市場買,一般超市裡面賣野菜的就很少。
-
北京大興北臧村鎮集市關閉,菜農沒地兒賣菜?聽民意緊急增開臨時售...
前段時間,大興區北臧村鎮原有集市臨時關閉,本地菜農銷售無門,全靠露天擺攤自產自銷堪堪維持。為此,菜農主動向鎮政府反映賣菜難問題。鎮綜合執法隊接訴即辦,立刻前往露天擺攤區域勘查,針對現有環境問題提出了「另闢市場、整體平移、有序管理」的想法。
-
賣菜老頭
在集鎮上吃過早飯,賣菜老頭便返程了。他的熟人多,一路上不時有人打招呼,很多是關切的話:「老頭,你又不是沒錢,還這麼做,在家享享福不好嗎?」他總是呵呵一笑說:「坐也是一天,做也是一天。哪是為了錢啦,動動人好過!」老頭,在我的家鄉是對老年人的稱呼,含有尊重、憐愛的意思,是個純褒義詞。在方圓幾十裡地,賣菜老頭的名聲可響了,種菜在行,賣菜有方。
-
菜市場攤位費連年上漲如何應對,90後菜農擺攤年入百萬
但隨之而來的攤位費上漲,又推動了菜價貴在最後一公裡的現象,讓菜農們喜憂參半。賣菜的環境好了,進來的人多了,但攤位費提高了成本,能不能多賺錢還不好說。菜農老李在小越菜場賣菜十多年了,今年菜場改造後攤位進行投標,標底5萬起步,這讓賣了十多年菜的老李很是苦惱。兒子勸他不要再去城裡賣菜了,起早貪黑也賺不到錢,還不如在家裡管孫子。
-
開著私家車東奔西走,建起菜農與居民間的...
楚天都市報3月6日訊(記者李輝 通訊員李山東 袁曉祥)6日,武漢市東西湖區走馬嶺新華大隊菜農李克林,高興地賣出了4000斤萵苣;新洲區陽邏街碧水雲天、江北星城、常樂新城等20個小區的1000戶貧困居民,則高興地收到愛心人士陶宏俊免費捐贈的新鮮萵苣。
-
今天,你怎麼買菜?數字經濟下菜籃子在悄然改變……
近幾年,城市菜場的不斷升級改造、線上生鮮平臺的崛起漸漸改變著人們的買菜方式。今年,一場疫情又催生了小區團購、生鮮外賣等不接觸買菜的新方式。記者了解到,直播賣貨這種新興的銷售方式也將延伸到菜場裡。一時間,線上線下各種買菜方式「百花齊放」,多樣化選擇讓市民實現了「買菜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