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故事:飛機火車汽車摩託車,不管是什麼車我都要回家過年

2020-12-12 騰訊網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個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不僅承載了與至親團聚的溫暖,更傳遞了親朋鄉裡之間的親情倫理。回家過年成為身在異鄉打拼務工人員最期盼的事。

快速發展的鐵路讓春節回家說走就走

春運首日,《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在安徽合肥高鐵南站的候車室裡響起。春節臨近,外出的遊子紛紛踏上了回家的路,合肥「米」字型高鐵線路也迎來了新一輪的客流高峰。

安徽承東啟西,連接南北。近年來,覆蓋該省的高速鐵路網加快形成。2014年建成啟用的合肥高鐵南站,與上海虹橋站、南京南站、杭州東站共同組成華東四大高鐵站,合肥走上了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舞臺,這也給頻繁外出的旅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上海人陳煜便是其中一位。

因工作原因,陳煜經常要前往蘇皖兩地,平均每周出差5次。春運首日,他乘坐高鐵前往杭州。「從合肥南到杭州兩個半小時,到上海三個多小時,而且『復興號』上還能給電子產品充電,十分方便。」陳煜稱,此前他還經常前往皖北出差,如今有了高鐵,再也不用乘坐長時間的綠皮車往返。

「馬上要過年了,我們幾個一道回家,家鄉高鐵通了,方便啊。」付軍是安徽阜陽人,在福建打工已有幾年,臨近春節,與一同打工的老鄉乘高鐵回家。「以前從福建出發,不管是坐綠皮火車還是坐大巴,都要十幾個小時,今天我們從福建坐高鐵到合肥南,再從合肥南乘高鐵回阜陽,能比以前節省十個小時左右,票價不貴,坐著也很舒服,想家了說走就走。」付軍笑著說。

1

最捨不得的,都留給了你

1月10日,一位66歲的大爺在福州火車站內,守著行李席地而坐。外出打工不容易,為了省下住宿費,大爺不惜選擇在冰冷的候車廳裡熬上36小時。

即使如此,他也不覺得苦。對老年人來說,掙多掙少,只是個數字,真正的幸福感來源於行李最上面的塑膠袋。

這裡面,專門裝著給孫女帶的餅乾、棒棒糖、巧克力。僅僅是看著這些糖果,仿佛就能看見孫女那張可愛的小臉,大爺自己也忍不住揚起笑容。

2

只為了給你送10斤香油,坐車50多個小時

李大媽回鄉探親後,特地花錢買了10斤香油,打算送給孩子們。十斤,對於成年人來說,都是不輕鬆的重量,但72歲的她卻已經拎著他們,從山東搭了4個小時車,輾轉至河南。

而家,還在遙遠的新疆烏魯木齊。

抵達河南後,李大媽迅速買好了一天兩夜的火車票,當天晚上8點就出發。仔細一算,這趟不眠不休的行程已經超過了50個小時。大媽卻說, 想到孩子們,自然而然就不累了。

3

跨過千山萬水的,是心意

老李家住東北,每年都會趕春運。兒子在北京工作,不能回家,他就主動過來陪兒子過節。

除了自己的行李以外,往往還會順帶捎上「家鄉的味道」。小雞、木耳、蘑菇,他都帶過。今年豬肉價格上漲,老李就特地買了十斤豬肉,打算過年送到兒子家。兒子告訴他,北京也能買到這種一養一年的豬肉,但老李沒聽。他今年都60了,就是單純地想給工作辛苦的孩子送上一點心意。

這個春節,回家看看老人吧。在所剩無幾的歲月裡,他們比誰都想念你。

騎摩託返鄉,他堅持了12年

現年32歲的鄧漢芬已經在廣東佛山打拼了12個春秋,輾轉於不同的家具廠,一周無休地做著千篇一律的組裝工作。至今未婚的他自稱是個宅男,在這個不到20平方米的單間裡,過著工廠家裡兩點一線的生活。

十二年來,因為搶不到高鐵票以及大巴票太貴,他每年都與廣西老鄉組隊騎摩託車回廣西老家,全程350公裡,歷時7個小時,一路風塵僕僕。「提前看好天氣預報,天氣暖一點我們就會回去,回去時會穿好衣服,如果有點下雨我們就會用塑膠袋把兩個鞋綁起來,帶上雨衣跟老鄉一起回去了。」

「路再遠,也要回家過年」,讓鄧漢芬魂牽夢縈的依然是家鄉,哪怕冒著風險。2016年,鄧漢芬如往年般騎摩託車返鄉,開到高明周田收費站時遭遇後輪爆胎意外。「幸好車速慢,車子只是搖晃得厲害,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最終,他在附近找到維修點,更換了輪胎後重新啟程。

溫情的順風車

張冬梅是一個有著幸福三口之家的北漂族,老家遠在東北齊齊哈爾,每年過年由於車票難搶,全家都是開車回家。早在2014年,她就加入了順風車的公益行動中。

張冬梅在順風車的活動平臺上發布了線路後,成功匹配到了同在異鄉的趙玉紅。為了消除陌生感,她特意邀請趙玉紅來家裡做客。熱氣騰騰的火鍋消除了趙玉紅的戒備,也相信這是一家充滿愛的家庭。

北京到齊齊哈爾全程大約1465公裡,這絕對是一個耗費體力和時間的行程。出於安全考慮,張冬梅建議分倆天趕路,一路的奔波雖然辛苦,但是老鄉之間一見如故,總有聊不完的話題,遙遠的路途因為愉悅的暢聊變得短暫而輕鬆。達到目的地後,張冬梅不放心趙玉紅一個人打車,堅持送到有家人接她後,才繼續趕路。

一趟回家的旅程,溫情的相伴。無論是張冬梅還是趙玉紅,彼此的心裡都是溫暖的。他們彼此相約,回到北京後再見面。這就是一段順風車搭乘帶來的溫暖,寒冷的冬季在兩個原本沒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心裡,留下了公益的種子。張冬梅表示,未來她還將繼續參與順風車的活動,為老鄉能夠回家過年,提供一個座位,一份溫暖。

候車室裡最美的笑容

深夜的北京西站依然燈火通明,旅客們背著大包小包在擁擠的人潮中奔向各自的目的地。對於服務重點旅客的「036」「號長」王琳娜來說,她的夜班才剛剛開始。

「有困難找'036'」是流傳在北京西站候車室一句溫暖的話語,也是幾代「036」客運員對旅客的鄭重承諾。十五年來,「036」的傳承者愛崗敬業、踏實服務,用行動踐行了「待旅客如親人」的服務宗旨。作為新一代接班人,王琳娜帶領著朝氣蓬勃的「036」班組,以真誠服務贏得了萬千旅客的讚譽。

作為全國發送旅客人數最多的鐵路客運站,假日運輸期間,「036」候車室的客運服務員往往要連續工作15、6個小時,但大家從不抱怨,也未曾喊累,只將一份明媚留給旅客。

「王姐,謝謝你,你把溫暖和愛傳遞給我,我也會把這份溫暖和愛再傳遞出去!」

這句質樸的話讓王琳娜非常欣慰。

沒有什麼場合比春運能夠見到更多的中國人。

一年一度地球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移開始後,從網絡地圖上看去,就像是整個國家的人口都在移動。

春運的列車像是中國的窗口,從中能夠觀察到這個國家的很多側面:人潮湧動,沃野千裡,城市與農村,富庶與貧窮。

有時,李偉會在車廂裡看到兩個時代的重影——密閉的車廂裡像是壓縮著不同時代的氣味,將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和今天的中國,同時留在他的列車上。

時代變化的每一個細節,都能在春運火車裡找到

李偉清晰記得,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車廂裡農民工議論的話題,都是討薪。三五成群的人聚在一起,有人笑著說包工頭髮錢了,今年總算可以過個好年了。說著拍拍肚皮,那裡是一個厚厚的腰包,裡面裝著一個農民工幾年的血汗錢。

還有人哭喪著臉,說包工頭沒有發錢,想盡了辦法還是沒要到。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他帶上了所有「家當」,預備明年開春換地兒,一邊打工一邊討錢。

最近一兩年,他們討論的話題變成了失業。

總有人唉聲嘆氣,說年底辭了好多人,「錢不好掙,活少了」。有人打算回鄉,有人打算換個城市,還有人打算投奔老鄉。

儘管火車上的手機信號總是時斷時續,儘管常常忙得顧不上接聽電話,但李偉還是通過這些嘆息,感知著農民工討薪的艱難和普通個體在產業轉移、經濟轉型中的陣痛。

對他來說,這感受比任何一項宏觀統計數據都來得直觀。

變化中的中國,每一個細節都不難在春運火車裡找到。吳強發現,京滬高鐵雖然只途徑河北、山東、江蘇等省,但實際上,有大量乘客從其他務工集散地出發,通過轉車回到家鄉。其中許多人家在東北三省。

在那些鄉音的變換中,濟南到南京之間的七八個小站,一撥兒一撥兒乘客上車和下車了。

米梓願清晰地記得,去年夏天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自己值乘的線路多了許多三口之家,隨口一問,都是帶著孩子去迪士尼。上海的F1賽車、王菲的演唱會、北京的田徑世錦賽……每一次客流變化的端倪,背後總透露出京滬生活的大事。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她值乘的動車裡,她認為有「超過一半的旅客」都是去上海看世博會的。

她還看到了許多有意思的變化。曾經,火車上人們大多看書看報,前些年,這個趨勢變成了看電腦,隨後iPad進軍車廂,「連兩歲小孩都在玩」。最近一兩年,iPad悄然退場,二等座車廂「超過四分之三的人在低頭玩手機」。

這一路,很多東西會慢慢消失,但也會留下許多時代的烙印

比起傷感著離別,一路緊緊跟上飛馳的鐵軌顯然是更明智的選擇。米梓願覺得,這十幾年,高速飛馳的列車就像這個時代本身,會不斷向前發展。這一路,很多東西會慢慢消失,但也會留下許多時代的烙印。春運本身,或許就是鐵路給這個時代留下的烙印。

那是中國一個固執的鬧鐘。一年只響一次。它提醒人口第一大國的國民,是時候結束這一年的繁忙,收起這一年的心事,回家過年。

相關焦點

  • 飛機火車不願坐,偏要騎摩託車回家過年,農民工大哥的話透出無奈
    但是說到春節回家過年,最讓農民工頭疼的就是交通的問題了,畢竟年底正是春運的繁忙時期,年前年後一個月內,南來北往的客流數量驚人!好在當今的交通越來越便利,各種交通方式也讓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在農民工這個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騎摩託車回家過年。
  • 為什麼有些農民工不坐火車,而是頂著風雨騎摩託車回家?
    對於在外打拼的遊子們來說,離回家過年的時間又更近了,估計有不少人已經開始預訂回家的火車票了。在外打拼了近一年,為了能和家裡人團聚,無數的人都會選擇回家過年。而回家的方式現在也是更加多樣化了,其中火車、汽車依然是首選,有些經濟條件好一些,離家遠的還會選擇飛機,而有車一族則會自己開車回家。
  • 過年回家如何選交通工具?農民工:飛機高鐵不考慮,大巴才是首選
    文/1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春節即將來臨之際,眾多外出打工的人都會選擇回家,國內的交通也變得擁堵了起來,不論是火車汽車,還是飛機輪船,都將面臨「一票難求」的窘境,這是往年一貫的風格,我們把這次龐大的回家之旅稱作「春運
  • 一年一度的「鐵騎大軍」再上演,村民為何不坐火車回家?答案來了
    過年,過年是和家人團聚的節日,也是辭舊迎新的節日,是對於今年的總結,對於來年的期盼,過年回家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乘坐最多的是火車、長途汽車,還有一個在南方地區比較多見的方式:騎摩託車回家過年。也有人說鐵騎大軍每年都在上演,騎摩託車很冷,而且長途的騎行,安全係數也很難保障,為啥還有很多村民每年都會騎著摩託車回家,而不去選擇乘坐火車、汽車回家呢?這也是有原因的,騎摩託車也是因為自身的需要,更加的時效便利,騎摩託車回家的好處都有哪些呢?
  • 春運大潮 想給我爸帶點白酒坐火車、飛機回家可以嗎?
    還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坐在火車上,你卻沒有擠上來」。更有人:「買票難,難於上青天。我欲乘風歸去,又苦囊中羞澀。北風不勝寒,跺腳搓手冷。不言棄,堅持等,苦苦盼,但願買到票,千裡把家還。」由此可見,春運購票究竟有多難了。
  • 2020春運、春運搶票攻略 搶車票回家過年了
    #春運#回憶2019,迎新2020年的到來,在外工作的我們準備回家過年,可是每年年底回家最擔心的是什麼?那就是火車票、動車票,現在由於交通發達,回家的老鄉大都選擇火車和動車或者高鐵,基本都是可以坐到自己的家門口。
  • 明明有火車,春運大軍轉換摩託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準備返鄉的時間段了,有一些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們返鄉的工具,也是令人拍案叫絕,所以我們國家有一些專家表示,明明有火車,高鐵等交通工具,為什麼要騎摩託車回家,難道是怕花錢嗎?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騎摩託車返鄉的農民朋友們,都是在我們國家的什麼地方,春運期間的摩託車大軍,大部分都是在廣州地區出現,很多打工人在春運期間,為了避免春運火車站,汽車站,高鐵站的人山人海,所以一同載著自己的家人,一起返回故鄉去過年,這些回家過年的摩託車隊伍,結伴而行,互相照料,並且摩託車隊伍也是非常的龐大,這些摩託車隊伍,行駛在返鄉的路途中,雖然天寒地凍,但是依舊也阻擋不了他們歸家的熱潮
  • 印度的「春運」,「掛」到火車上回家過年!
    新年前後,外國人也放假回家過年,客流高峰期,他們的「春運」也很緊張。來看看他們的壯觀景象。中國有站票,印度和孟加拉國有免費的「掛票」,顧名思義,就是手腳並用,把自己「掛」在火車上,這種乘火車的方式,在其他國家不多見。
  • 長途漫漫,百萬摩託車大軍返鄉過年,是真的沒錢買票嗎?看完哭了
    長途漫漫,春節臨近,春運的大暮已經拉開。回家對於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兄弟來說是辛苦一年最幸福的事情。在春運的回家路上,有一種特別的交通方式顯得與眾不同,那就是摩託車大軍。頭盔、口罩、護膝、腳上還套著塑膠袋,行李架上捆著大包小包,成千上萬輛摩託車組成了一道道別樣而心酸的「風景線」。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網絡四通八達,人們出行的方式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元。乘坐汽車、火車、飛機回家不僅更舒適也不用忍受冬日的寒風。「摩託車,肉包鐵」,長途的騎行遇上雨雪天氣很容易發生各種交通意外。
  • 火車和飛機比摩託車快十倍,農民為什麼選擇摩託車?原因令人心碎
    是團圓的日子,很多人都很期待對於這個節日,尤其是農民工,一年只有這樣一天回家一次,感覺更不耐煩了。然而期間有一個問題讓很多人頭疼,那就是春運和交通擁堵的問題,其實,這很正常,很多人出來工作,他們都趕在這一天回來,火車、汽車和飛機有限的載客量不能在短時間內滿足所有人。
  • 過年了,「漂一族」的你開車回家還是坐火車,哪個方便哪個累呢?
    圖片來自網絡 文/追夢前行每到過年時,在外「漂一族」中又得回家過年了。一年來埋頭苦幹,起得比雞早,吃得比豬差,但是年底了不管花多少錢,還是一個念頭:我要回家。不管旅途再遙遠也阻擋不了回家的步伐。記得90年代,火車不方便,打工仔打工妹每年回家只能坐大巴車,這時的大巴車居然也搞春運漲價,票價翻一翻,走國道,省道,一路顛簸回家。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工具也是越來越方便,進入二十一世紀,出現了摩託大軍,看著都壯觀,全副武裝,騎上摩託回家。
  • 春節回家過年,高鐵、大巴還是飛機如何選擇?
    「等公交期間,我也試著打車。但路上計程車很少,攔了幾輛都有人,還不順路。終於在7時40分時,一輛631路公交緩緩駛來。站牌前等待許久的乘客一擁而上,有50多人吧,最後還有二十多人連後門都擠不上去了。」資料員張姐稱,「司機師傅大喊說,別擠了,後面還有一輛631路。」市內交通就是這樣,多少西安的交通網絡比較發達,其他的小城市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 只能開摩託車回家過年
    大到以前數百萬的高原神犬——藏獒,小到家家都有的土狗,這些生在中華而長在中華,祖祖輩輩和農民一起的生命,就是我們的中華犬,而其中地位最低的,莫過於我們的中華田園犬。也就是我們說的土狗而現在接近年關了,很多外來務工的工人都準備回家了,現在一些人已經開始搶春節回家的車票了。
  • 暈飛機火車汽車怎麼辦? 春運出行專家教你應對各種不適
    春運大幕已經開啟,飛機、火車、汽車成為回家的三大交通工具。然而,由於路途遙遠、顛簸,可能會導致一些乘客身體出現問題。比如長時間坐車可能會引起下肢靜脈血栓等,坐飛機時間久了引發的某些身體不適,還可能會造成飛機延誤或返航。那麼,旅途中的各種不適該如何應對呢?
  • 年關將至,「鐵騎大軍」心酸上路,專家疑惑有火車,飛機咋不坐?
    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紛紛買好了車票,收拾自己的行李,準備為開始回家過年的旅程開始忙活。說到回家過年,很多農民都會心裡滿是開心和幸福。當然在這過程中,也離不開交通工具。有能力的農民會選擇購買高鐵票火車票回家,有的農民也願意搭乘別人的順風車回家。當然還有一部分農民會選擇坐飛機回家。年關馬馬上就要到了,可是卻出現了「鐵騎大軍」心酸上路。專家對此感到疑惑:為什麼有火車有飛機不坐,要騎摩託車回家呢?
  • 春運期間飛機、火車、長途汽車帶酒回家注意事項
    臨近春節,許多在外工作的人都會陸陸續續回家過年,常年出門在外,回去總是會想著給家人朋友捎帶些禮品,而其中,酒必然是許多人的選擇。現在已是春運期間,不少朋友都想將酒帶上交通工具,不過消費君近期發現,有坐飛機帶酒被攔下的,有坐火車帶酒被攔下的,還有坐長途汽車帶酒被攔下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 春運最重要的是什麼?
    2019年馬上要結束了,春運也要即將開始,你準備好了嗎?過年送給長輩的禮物買了嗎?給晚輩的紅包準備好了嗎?最重要的是你的票買了嗎?每年,春運車票一開售,不出一分鐘,基本上就會全部售罄。為了搶到回家的票,和家人團聚,很多人售票當天,一早就開始定鬧鐘準備搶票。
  • [溫暖回家路]「智慧春運」來臨 高鐵站裡可領取登機牌
    央廣網北京1月1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是春運第七天,來自於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最新消息,進入春運以來,鐵路方面已連續5天發送旅客保持850萬人以上。  今年春運,不少旅客發現:火車站買票、取票、飛機值機比以往更方便,「智慧春運」已經來臨。
  • 用「火車託運汽車」去自駕? 今年春運暫無法提供
    封面新聞訊(記者 李智)想要自駕遊,但是苦於在路上消耗太多時間,或者怕交通狀況不好要堵車?2015年,鐵路部門曾推出「火車託運汽車」的服務,比如從成都到西昌,旅客和愛車都「坐上」火車,抵達西昌後,旅客再取車去自駕遊。
  • 大賣場一樣的春運大廳、擁擠的綠皮火車……那些春運場景你還記得嗎?
    每一年,我們心潮澎湃都是為了這等候一年的團圓飯。在回家路上、在準備年貨的途中、在拜親訪友的過程中、在出外旅行的旅程裡,總會發生很多或艱辛、或感動、或幸福的故事;總有一些溫暖瞬間讓你難以忘懷。12月9日,「啟程.新春.團圓年」第十四屆海上年俗風情展藏品、故事徵集會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