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試圖表達「電視劇化」,「微綜藝」卻開始效仿另一種依賴短視頻特性的節目。
文本楊昕
在《三時三餐》《尹食堂》《林中小屋》《咖啡之友》,韓國綜藝總監羅英錫用他奇妙的人生實驗勾勒出了一個不同形式的「慢綜藝」;在播出的綜藝節目羅PD為另一個電視節目新模式「微綜藝」。
從之前的《在冰島的三餐》《煮麵男》到時尚決鬥真人秀《麻浦帥小夥》,短短的節目持續時間符合新一代觀眾的觀看習慣,「微綜藝」的形式也意味著電視節目敘事的又一次創新。
敘事重構:
斷斷續續的邏輯
與30-90分鐘的傳統電視節目相比,微綜藝節目最直接的變化是節目時長的大幅減少,下面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濃縮和提純?
無論是《新西遊記》播放的旅行記錄《在冰島的三餐》、「一人一泡麵」、真人秀《煮麵男》),還是與年輕人時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羅PD的主體都來源於《新西遊記》的原班人馬,其背後的考慮是降低節目理解的難度,提高觀眾的熟悉感。《在冰島的三餐》「獎勵」改變「懲罰」和「起床任務」的困境讓觀眾夢見《新西遊記》;《煮麵男》中的姜虎東與《姜食堂》中的宋旻浩和P.O之間的友誼通過吐槽和P.O之間的友誼在《麻浦帥小夥》中通過吐槽和P.O呈現在《麻浦帥小夥》中。在原有的節目微綜藝擴展的基礎上,觀眾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替換相應的綜藝語境,節目變得有趣,笑點已滿。
在主題設計上,微綜藝節目更喜歡符合短視頻觀察方向和伴奏感的生活元素。諸如美味調動味蕾、異域旅遊體驗、時尚表達態度等日常主題是羅PD微綜藝節目的重點,這也與當前vlog選材取向不謀而合。運用短視頻第一人稱的生活視角和注重傳播感的微綜藝節目,探索網絡自媒體形象語言的專業化和大眾化的轉型。
「濃縮」的另一個關鍵是節目的結構,具有通用的內容和主題,並且持續時間非常有限。橫向比較《在冰島的三餐》《煮麵男》《麻浦帥小夥》,笑點的密度離不開決定性的敘事省略和象徵性的意象語言。
《在冰島的三餐》僅以敘述的方式總結了「起床任務」的挑戰過程,但對最終懲罰的表述更為集中具體;《煮麵男》則側重於煮麵和進食過程。來自T,P.O(TimE.Place),從《麻浦帥小夥》到姜虎東的ccasion)到姜虎東的ccasion在每一期《煮麵男》結束時,視覺符號表達和主題任務關聯的綜藝播放保證了節目的完整性。在主次分明的結構下,「五分鐘真人秀」的持續時間分段為碎片化,敘事邏輯卻呈現碎片化。
風格延續:
羅氏標籤下的變化感
TV版本僅需5分鐘,而完整網絡版本僅需20分鐘,但是,觀眾可以在節目中看到「羅氏幽默」的延續。三部微綜藝節目知名度的提高,源於導演對節目不同個人魅力的充分發掘。
節目的風格真實細膩,羅氏綜藝節目也善於放大瑣碎的日常生活。殷志源、李秀根和冰島旅行中「吵架就扣旅行經費」的設計讓平添有點好玩;而《煮麵男》和《麻浦帥小夥》則反映了當代年輕人「泡麵狂熱」的飲食偏好和創新的時尚態度。觀眾不僅通過綜藝節目觀察到一種更極端的生活方式,而且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有著共同的感受。在羅氏的解釋下對「冷幽默」的字幕解釋也是節目來源的一大興趣。微綜藝節目憑藉個人風格,具有短、長視頻的獨特個性化特點。
不圓:
短期綜藝節目有「長」的未來嗎?
縮短的時間意味著更高的自由度碎片化觀看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觀眾現有的觀看習慣。在幾分鐘內,如何在觀眾和節目之間建立起密切的關係,使節目能夠繼續抓住觀眾,是微綜藝應該考慮的未來。
衍生的微綜藝節目邁出了超短綜藝的第一步,之前,TV版與網絡全版並存,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的不同需求,使得節目由長變短有了一個較為寬鬆的過渡。
下一步微綜藝節目可能會用「專業級個人頻道」作為新的嘗試方向,通過加強對話感和溝通流感來彌補短期和長期的信息缺失,加強情感表達。在短視頻時代,微綜藝節目更需要網絡轉盤和雙線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