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者》是由山東影視傳媒集團、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懸疑諜戰劇,由李雪執導,胡歌、靳東、劉敏濤、王凱領銜主演。
偽裝者將那個朝不保夕命懸一線的動蕩戰亂年代重現,家國狼煙四起,民族危如累卵,如此時刻,人的善惡會以其最極致的形式銘刻於歷史之中。太多的犧牲沉澱於過去,逝者如斯,他們都被時光留下,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斷層是歷史的巨大空洞,甚至連遺忘都無法給予的缺失。遺憾的是,英雄無名,慶幸的是,英魂不朽。凡存在必合理,偽裝者以最坦蕩無遺的方式呈現最黑暗隱蔽的鬥爭,以此掀起滔天巨浪的箇中緣由,或許是讓我們可以稍稍安慰,即便是無能為力,也不至於一無所有。
明誠的出場拍得很好,冷麵絕情的殺手,風度翩翩的助手,機敏能幹的特務,謙和溫順的弟弟,穩重寵溺的哥哥,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他的身份了。這樣神秘又複雜的開場,無形中為這個角色這部電視劇增添了幾分吸引力。而後進入新政府,阿誠與南田不動聲色的對視,我稍稍緊張了一下,以為那種爛大街的反骨背叛要粉墨登場了,誰知在與南田秘密談話之後,他回到車上,咧嘴一笑,朗月清風地同他大哥討論南田的拉攏,劍眉星目的少年,毫無防備的笑容,那時,忽然明白這個八面玲瓏長袖善舞的人物,有著怎樣純粹虔誠的靈魂,自此,阿誠便成了這部劇中不可忽略的精彩了。
阿誠雖在明樓身邊,明樓不好說的話他去說,明樓不便做的事他去做,可他絕不僅僅是明樓的附屬。原本我也認為阿誠在追隨明樓的步伐,旋即便知我錯了,是我輕視他了,他是能通過一個短短的電話察覺明臺處境的狠角色,他是從大名鼎鼎的伏龍芝走出來的戰士,他站得筆直,神情莊重肅穆,他說,報國不是工作,那是信仰。他是明誠,他是救國者,與明樓明臺一樣的身份,他從來都不是誰的附屬。
明誠這個角色的設定其實不錯,但在明樓明臺這麼出彩的設定之下,就沒有什麼優勢了,幸好幸好,王凱的演繹加分不少,足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劇裡的這位明樓戴著金絲邊眼鏡,整個一儒士面孔。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無論是對日本人還是底下人,智商情商都是爆表。哄起人來眼神真摯,且看樓汪二人對手戲,現在還不是太明了樓對汪的感情,是愛而利用,還是僅僅愛過。要說汪曼春這女人也只有在她師哥面前能夠拭去血腥和殺戮,可惜卿本佳人,奈何做賊。不知編劇要如何處理二人感情線?明長官表面上儒雅得很,下起手來其實也不含糊,鏡片殺人,快狠果斷,乾淨利落,漂亮。
這幾集裡還有兩場戲記憶深刻,一場是家姐被捕事件後大哥衝進76號訓斥梁處長一干人,眼也沒抬地崩了行動組組長,還撂下句「給他發陣亡撫恤金,你打報告,我批條子」的話,這霸道範,簡直了。另一場是炸毀列車行動前和家姐攤牌透底的交談,許諾活著,替姐拭淚的柔情樣,戳心了。
最後簡單梳理一下明臺這一角色,他首先是一張沒有鮮明立場的白紙,半推半就中進入了軍統,他本有各種機會脫身,最後卻因為於曼麗而選擇了留下,並接受了潛回上海的特工任務,然而當他一回到上海,就開始與我黨地下特工女主不斷地相遇相遇再相遇(任務也就算了,相親也能碰上),原先關係曖昧的於曼麗在編劇的安排下就此成為純粹的革命友誼和路人甲(我黨女主明明才是路人甲)。這只是該劇走向崩潰的第一步,而從29集開始,全劇就因為編劇的無能而陷入了失控的危險境地之中。
簡單地說,編劇為我們主要展現了以下一些劇情,我黨地下情報小組組長通過翻找舊報紙而發現明臺是自己的親兒子,並向阿城方麵攤牌;明臺發現軍統涉嫌走私,表達了強烈的牴觸情緒並設法炸毀了走私線路;明臺向我黨情報小組組長(還不知道是親爹)攤牌希望加入共產黨;明臺接受任務後主動向組員提出要跟我黨聯手解救日軍戰俘;明臺以「花拳繡腿」(毛尖老師語)的方式執行任務;明臺訂婚。
我們光看這些劇情就能夠體會到編劇在編排劇本大綱時心急火燎的狀態,為了讓明臺向我黨靠攏,編劇甚至不斷地讓劇中人物用對話的形式直接向觀眾們表達:「說不定哪天我就變成你們自己人了。」
然而,作為一個佔到全劇比重大半的核心角色,明臺的所謂「進步」竟然是全靠談戀愛、認血緣、反對走私這些外部的條件變化來向觀眾們證明,他最後的轉變具備了足夠的合理性,這顯然是編劇的敗筆。明臺這一角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選擇了「重慶政府」的立場,而這一立場的根本出發點是他的家國情懷,然後才有了大哥明樓的暗中保護、大姐明面上的主持大局的戲劇衝突。
在無法尋找到改變這一人物內心的根本點的基礎上,企圖所謂的發現自己人「不爭氣」(走私),或者說情感上的變化(跟路人甲般的我黨女主談戀愛以及血親關係)等生造出來的旁枝末節來證明這個人物需要做出改變,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看明臺談戀愛或者執行任務就彆扭的根本原因。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你是喜歡三兄弟當中的哪一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