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蔡英文的聲明一如周玉蔻的尖叫,都將隨風而去

2020-12-12 澎湃新聞

環球時報社評:蔡英文的聲明一如周玉蔻的尖叫,都將隨風而去

環球時報

2015-11-08 18:41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

「習馬會」之後,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念了一段聲明,嚴厲抨擊馬英九沒有當場說出「臺灣的民主、臺灣的自由,以及中華民國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還有臺灣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

《環球時報》針對這一事件發表社評《蔡英文的聲明一如周玉蔻的尖叫》,認為在兩岸關係的大舞臺上,蔡英文7日的表現與臺灣記者周玉蔻在記者會小場景裡違反秩序反覆喊叫十幾次沒有底線的那個樣子,其實差不多。歷史最終將記住的是「習馬會」,無論蔡英文還是周玉蔻發出的刺耳聲音,都是短暫插曲,將隨風而去。

以下為全文:

7日「習馬會」之後,人們通過電視聽到兩位女士的「尖叫」。

第一位是在記者會現場違反秩序反覆喊叫十幾次的臺灣女主持人周玉蔻,她質問馬英九「是否提了中華民國」。

她的尖利嗓門成了馬英九記者會的「畫外音」,讓人哭笑不得。

另一女士是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

,她念了一段聲明,嚴厲抨擊馬英九沒有當場說出「臺灣的民主、臺灣的自由,以及中華民國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還有臺灣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

蔡英文有些失態。她一直對兩岸政策採取「模糊策略」,隱藏自己的「臺獨」立場。「習馬會」開得很成功,把兩岸關係又向前推進一步,全世界好評如潮,她卻看上去惱羞成怒,直接撂出否定「習馬會」、也暴露其「臺獨」鋒芒的狠話。

「習馬會」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兩岸領導人面對面確認了「九二共識」,會面的氣氛非常好,雙方相互尊重,講話顧全「首會」大局。

蔡英文卻要求馬英九去那個場合嘚瑟臺灣的「民主」,展示臺灣對未來做「自由選擇」的權利。她的氣度與格局之小,她為了撈選票連兩岸和平成果也可棄之不要的極端政治自私,都通過她的這份聲明呈現了出來。

在兩岸關係的大舞臺上,蔡英文7日的表現與周玉蔻在記者會小場景裡沒有底線的那個樣子,其實差不多。

蔡英文想聽聽大陸有什麼重要的話等著回應她的挑釁嗎?它們很多,包括有一部完整的《反分裂國家法》,還有臺灣的未來必須由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體13億中國人民來決定這一根本原則等等,我們就不在這裡一一陳述出來刺激蔡女士了。

蔡英文被廣泛預測有當選下屆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希望,她7日的講話提前啟動了大陸社會對她「主政臺灣」的強烈心理防備。「習馬會」剛把兩岸關係推向高潮,兩岸領導人會面有望成為機制,但蔡英文卻帶著破壞力走來,形成新的挑戰。

有什麼辦法,如果蔡英文一旦當選後就以7日的那個姿態面對兩岸關係,那麼中華社會只能接受她的挑戰,臺海也需承受由此而來的各種不確定性。

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陳水扁那麼猖狂的「臺獨」都遭慘敗,蔡英文的眼前是更強大的大陸以及世界對「一個中國」更無懸念的認同。她操弄「臺獨」的空間已被壓縮了很多。

蔡英文一旦上臺有可能迅速改變兩岸的氛圍,臺海關係從此經歷一段時間的敏感和緊張。蔡出一招「臺獨」劣政,大陸就會有強有力的一招反制,那樣的角力兩岸都很熟悉。歷史已經演練了一次「臺獨」的完敗,如果蔡英文不汲取教訓,她會比陳水扁輸得更快更難看。

在臺灣的政治制度下,攪局比建樹要容易得多。臺灣經濟尚困難重重,看看蔡英文一旦上臺先毀了兩岸積累的合作成果,之後靠什麼來推動臺灣的經濟,將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整個世界都在加強同中國大陸聯繫,歐洲一個個老牌帝國也放下架子,認真尋求共贏模式。蔡英文欲帶臺灣逆潮流而動,無論如何她都將創造一個另類的案例。

兩岸自上世紀80年代打破隔絕後,不斷走近是明顯的大趨勢。陳水扁挖了一個坑,但很快被新的潮水淹平。蔡英文想挖第二個坑,結局會是什麼不難想像。

歷史最終將記住的是「習馬會」,無論蔡英文還是周玉蔻發出的刺耳聲音,都是短暫插曲,將隨風而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習馬會,尖叫,蔡英文,周玉蔻

相關推薦

評論(1048)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已經拉開帷幕,蔡英文連任,民進黨在"立法院"席位也超過半數,而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卻宣布辭職。在2018年的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一敗塗地,蔡英文不僅受到了黨內嚴厲批評,甚至還險些被黨內拋棄。然而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蔡英文不僅在黨內穩住陣腳,還連任成功。而這種跡象明顯不符合西方選舉體制之下通常的政黨爭鬥規律。
  • 蔡英文冷漠回應《環球時報》社評 臺灣學者:沒有慈悲心!
    環球時報記者 曲翔宇針對24位罹難陸客25日公祭,蔡英文沒有送輓聯一事,臺灣「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回應稱,如果人家沒來要,而府方送輓聯過去很尷尬。對這一說法,來自兩岸的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均認為「沒有誠意」。
  • 周玉蔻節目爆料蔡英文專機上僅蔡沒買免稅品,臺網友質疑「轉移焦點」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蔡英文專機「走私免稅香菸案」的第九天,島內不滿情緒仍在發酵。今天(30日)上午,負責蔡專機事務的華航中的一名工作人員在臺灣名嘴周玉蔻主持的節目中稱,蔡英文專機上就蔡一人沒有買免稅商品。
  • 環球時報社評:美副國務卿到訪將給臺灣多埋一分禍
    社評:美副國務卿到訪將給臺灣多埋一分禍  據臺灣方面的消息,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星期四將抵臺訪問,主持「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民進黨當局其實清楚,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情況」就是維持現狀,他們在島內搞「去中國化」,從外部拉美國的保護,這當中會形成一些野心蕩漾的自娛自樂,但從大歷史的角度看,這些都是泡沫。  民進黨當局全面投靠美國,會導致島內的畸形政治心態和安全觀,讓臺灣的路越走越窄。
  • 臺海觀瀾 單挑環球時報,蔡英文當局想幹啥
    應該是臺灣聯合報刊載的一副漫畫:畫面上陳水扁和馬英九兩軍對壘,中間是一排記者長槍短炮拍來拍去;陳水扁的戰車轟隆隆往前衝,衝到一半突然轉彎,衝記者殺過來,把一眾記者嚇得夠嗆。這幅漫畫的背景是,陳、馬對陣,媒體真假消息滿天飛。
  • 環球時報社評鋒利:中國這就讓他付出代價
    中國媒體犀利點評《環球時報事實上,作為一個曾長期被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澳洲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金融資本上,都已牢牢被英美國家所控制,真正所謂"自主權"少得可憐。因此,這也不難理解澳極端政客為何敢與中國叫板,一開始這就是東西方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競爭。老底被揭穿中國影響力與日俱增,這一點毋庸置疑,西方世界不甘成為過去式,一系列反華政策便孕育而生,這其中澳洲便充當了一個反華急先鋒角色。面對這一情形,中方自然不會退讓屈服,輿論決定了中對澳將會是怎樣一種態度。
  • 臺海觀瀾 單挑環球時報,蔡英文當局想幹啥
    應該是臺灣聯合報刊載的一副漫畫:畫面上陳水扁和馬英九兩軍對壘,中間是一排記者長槍短炮拍來拍去;陳水扁的戰車轟隆隆往前衝,衝到一半突然轉彎,衝記者殺過來,把一眾記者嚇得夠嗆。這幅漫畫的背景是,陳、馬對陣,媒體真假消息滿天飛。
  • 環球時報社評鋒利:中方這就讓他付出代價
    中國媒體犀利點評日前,《環球時報》發表一則文章揭示了種種真相,稱澳方所謂抵制"中國製造"可謂語氣不小,向來在中國還從未出現過公開抵制"澳貨"現象,此次澳右翼黨派又先發制人,完美上演一出賊喊捉賊。事實上,作為一個曾長期被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澳洲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金融資本上,都已牢牢被英美國家所控制,真正所謂"自主權"少得可憐。這自然使得儘管在貿易上與中國千絲萬縷,但資本上依舊是西方獨大,澳元價值依舊需要靠美國這些國家才能展現。因此,這也不難理解澳極端政客為何敢與中國叫板,一開始這就是東西方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競爭。
  • 兩岸時政丨蔡英文闖下大禍,環球時報重磅發聲
    環球時報發聲臺海局勢的動向牽動的各方關注,各家媒體也是積極跟進積極報導,近日環球時報罕見地發表了一篇關於臺海局勢的分析報導另一方面是「臺獨」勢力的沉渣泛起,收到了來自其他外部勢力如美國政府的背後支持與推動。中國統一的決心在蔡英文之前,陳水扁和李登輝都將」臺獨」活動推進到了猖獗的地步,但最後依然以失敗告終。
  • 《環球時報》:妥善解決浙江拆除教堂十字架問題
    《環球時報》8月5日第15版 今日(8月5日),《環球時報》發表題為《莫誤讀溫州對違建教堂十字架的處理》的社評,談及浙江溫州等地拆除教堂十字架事件稱,「妥善解決這一問題《環球時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人民日報》社主辦與出版的國際新聞類報紙,面向全國及海外發行。該報8月5日的社評如此寫道:「浙江溫州等地一些違章建設的教堂和違章設立的十字架被政府方面拆除,有部分神職人員和教眾表示不滿,引來西方媒體的持續報導。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對溫州等地的社會和諧和持久繁榮有重要意義。」
  • 環球時報:民進黨在表演恐慌,還是真張皇失措?
    來源:環球時報蔡英文(資料圖 視覺中國)臺灣網絡上最近出現了一個「關注31條」網站,在島內激起了軒然大波。臺灣2020年選舉逐漸靠近,蔡英文腦子裡現在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爭取勝選連任。「九合一」選舉的慘敗把蔡英文逼到死抱綠營基本盤的極端路線上,而宣揚大陸對臺威脅、推升兩岸緊張是走這條路線的基本動作。如果臺灣真是輿論自由開放的,一個介紹大陸政策的網站有什麼容不下的?
  • 環球時報:是誰在從陳同佳案的政治化中獲益?
    雖然港府和臺灣當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港府因為陳同佳案「扇動蝴蝶翅膀」引出的一系列政治後果虧慘了,而臺灣民進黨當局卻在政治上賺得缽滿盆盈。從利益角度看,陳同佳案怎麼了結對港府應對當前局勢都沒什麼幫助,但對正在全速運轉拼幾個月後就將到來的「總統選舉」的臺當局來說,如何擴大陳同佳案帶給他們的鏈式政治利好,防止出現逆轉,就是「重大抉擇」了。本來陳同佳出獄後,在香港就是自由人了。
  • 臺名嘴周玉蔻再為習馬會鬧場開脫:我的聲音是娃娃音,叫囂不起來
    對於在「馬習會」上因大鬧發布會而成為各界關注焦點,臺灣資深媒體人周玉蔻近日又為自己開脫,說其實她的聲音是娃娃音,人人都知道,根本叫囂不起來,但下次出現在記者會,仍然會「叫囂」提問追真相。 距臺灣媒體11日報導,臺灣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說,蔡英文對馬習會「幾乎就像一個尖叫中的周玉蔻,實在很令人覺得可怕而惋惜!」。
  • 環球時報社評鋒利:中國這次就讓他付出代價
    12月2日,《環球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好大的口氣》的社評,文章對日前澳大利亞一位極右翼政客漢森呼籲抵制中國製造的聖誕商品進行了批駁。文章公開指出,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女政客連"紙老虎"都算不上,其毫無分量的說辭不過是"紙貓式的狂妄"。
  • 蔡英文盼與日本直接「安保對話」,日方一句話回復
    (觀察者網訊)今年以來,民調低迷的蔡英文「滿地找槍」,被島內媒體嘲諷為「走辣臺妹路線」挽救民意支持。2月18日,蔡英文將自己參選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的獨家新聞給了CNN,招來臺媒一片罵聲。據環球時報3月4日消息,日本外務省國際報導科向該報獨家回應稱,「日本政府不考慮與臺灣當局就安全保障領域進行對話。日本的對臺基本立場遵守1972年籤署的《中日聯合聲明》,和臺灣的關係是非政府間實務關係,並將自始至終維持這種關係,這一點沒有任何改變。」日本外務省國際報導科專門負責日本對海外媒體的相關事務。
  • 胡錫進:《環球時報》是怎樣煉成的
    儘管爭議巨大,次日出版的《環球時報》仍然發表了題為《發曳光彈將把中日推向戰爭邊緣》的社評。但在17日的評論版上,又用《日本,請別用謠言來壯膽》為題,委婉地糾正了此前的「發射曳光彈警告射擊」說。  為什麼要編造日本防衛大臣刺激中方民族情緒的表態?這種對其新聞準確性和專業性的質疑,多年來始終伴隨著《環球時報》。
  • 臺灣學者:蔡英文冷漠回應沒有慈悲心!
    環球時報記者 曲翔宇針對24位罹難陸客25日公祭,蔡英文沒有送輓聯一事,臺灣「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回應稱,如果人家沒來要,而府方送輓聯過去很尷尬。對這一說法,來自兩岸的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均認為「沒有誠意」。
  • 環球時報社評:需要給蔡英文當局一個根本性警告了
    一架美軍EP-3E電子偵察機行蹤詭異,疑似從臺灣本島起飛,這引起了多方關注。「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記錄了該偵察機的飛行軌跡,為上述質疑提供了基礎。目前臺灣當局尚未對這一說法予以證實或否認。如果臺灣與美方已經做了美國軍機在臺灣起降的安排,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已經踩到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紅線。
  • 周玉蔻曝吳音寧事件蔡英文曾有動搖 陳菊一通電話後定調
    媒體人周玉蔻指出,3日以前民進黨高層包括蔡英文,確實有過吳音寧是否適合繼續留任的議論。不過,在蔡辦秘書長陳菊3日一通關鍵電話之後,蔡英文辦公室、「立法院」、民進黨才定調全面力挺吳音寧。周玉蔻表示,日前,蔡英文接見百工百業代表時,一位北農的常務董事當面向蔡英文提出建言,指吳音寧的業績表現良好,雖在政治攻防上,經常出現差池,但不影響她經營北農的能力,希望給予支持。
  • 環球時報社評:需要給蔡英文當局一個根本性警告了
    一架美軍EP-3E電子偵察機行蹤詭異,疑似從臺灣本島起飛,這引起了多方關注。「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記錄了該偵察機的飛行軌跡,為上述質疑提供了基礎。目前臺灣當局尚未對這一說法予以證實或否認。如果臺灣與美方已經做了美國軍機在臺灣起降的安排,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已經踩到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