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高音為開幕式畫龍點睛
詩意化的彗星運行,晦暗而頹敗的海平面,如科幻電影一般的巖洞,音畫結合的視覺設計讓10月4日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盛宴。本屆音樂節以「向大師致敬」為主題,華格納和威爾第這兩位同時迎來200周年誕辰紀念的歌劇作曲家佔據了音樂會的上下半場。
餘隆執棒中國愛樂樂團第四次成為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開幕式主力陣容,演奏了華格納《唐豪瑟》序曲、《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前奏曲和「愛之死」以及威爾第的《命運之力》序曲和《西西里晚禱》序曲。超凡絕倫的女高音和慧、經驗豐富的次女高音伊迪科·康姆羅茜和花腔女高音米莉恰·伊利奇的加入則為這場音樂會再添分量。
如果說2011年和慧與中國愛樂合作演繹的《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前奏曲和「愛之死」,給人留下更多的是期待與期望,這一次她的演繹足以令人擊掌喝彩。作為一位義大利歌劇領域的大號女高音,此次再唱「愛之死」,和慧無論是在語言方面,還是對德語歌劇作品的把握上與上一次均不可同日而語。悲劇性的聲樂處理對和慧而言難度不大,令人感到驚喜的是沒有了典型的義大利歌劇式的顫音和滑音,在音色上和慧也處理得更符合伊索爾德的角色性格。下半場回到威爾第老本行的和慧更加遊刃有餘,選自《阿依達》的唱段「蔚藍的天空」幾乎可以成為和慧的「籤名之作」,結實的聲音和極具穿透力的效果讓和慧得以在高音區輕鬆地做出各種細緻的音樂表情,她標誌性的結尾高音漸弱處理再一次驚豔全場。
次女高音康姆羅茜在這場音樂會中顯然得到了特別的照顧,從曲目安排和表演分量而言她是第一女主角。豐富的舞臺經驗和極其熟練的歌唱技巧讓她得以輕鬆地撩撥觀眾,但在和慧同臺的情形下,已經過了巔峰狀態的康姆羅茜顯然不足以勝任女一號。反觀花腔女高音米莉恰,儘管在《弄臣》唱段「可愛的名字」中的超高音表現失準,但紮實穩固的高音和中音音域以及合理的技巧運用,仍然是她在並不算多的亮相時間中堪稱上佳的表現。
演出最後的返場是三位一起重唱的《茉莉花》,它提醒人們,好戲剛剛開始。 (周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