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如一記響亮的春雷,喚醒了沉睡的鄉村,為城鄉一體化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花滿婺城」如一場及時雨,澆灌初綻的新芽,為婺城鄉村產業發展鋪設了康莊大道。昨日,婺城區舉行花滿婺城「十鄉百村」鄉創行動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向全國40多家媒體及社會各界人士現場推介20個鄉創項目,吸引了各商會、銀行金融機構及相關投資人的廣泛關注。那麼,這批鄉創項目中蘊藏了怎樣的新機遇呢?記者帶你去看看。
十大鄉村旅遊重點項目
石道畈田園農旅綜合體項目
項目地處長山鄉、琅琊鎮,一期區域總面積13013畝;二期總面積12652畝,由金華市首個開工、土地連片度最高、實施面積最大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轉化而來,目前一期土地整治已基本完成。項目擬定位為農旅、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田園式綜合體或特色小鎮。可分期招商,也可整體招商。
這裡交通便捷,項目地處都市區南郊,距離金華市政府13公裡,距離鐵路金華站18公裡,規劃中的南山大道(314省道)和甬臺金衢高速在此均設有互通,對外交通便利。這裡環境優美,森林田園相依,山光水色相映,宜居宜遊。項目南部和西南部是水源涵養區,有大片森林植被,是天然氧吧;區域內星羅棋布10個山塘水庫,其中核心區塊的萬千塘水域面積580畝,溼地風光優美。這裡產業基礎良好,項目所在地土地肥沃,主導產業是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等。區域內有多個優質文旅項目,東北部有飛揚智能小鎮,東部有長山國際設計走廊,北部有烏啦烏產業文化園,文旅融合發展氛圍良好,帶動效益顯著;石道畈村、南山村按3A級景區村莊標準規劃設計。
聯繫單位:婺城區全域土地整治指揮部
聯繫電話:0579-82726231
青梅竹馬花藝博覽園項目
項目地處金華市區北郊竹馬鄉青梅裡村,區域總面積7126畝。項目發展定位為集精品花卉、園藝展示、旅遊觀光、休閒體驗為一體的花卉園藝博覽園。
這裡區位優越,項目地處都市區西郊,北接蘭谿市,東北鄰羅店鎮及浙江師範大學,南有浙中公鐵水聯運港,距離雙龍風景區14公裡,距離鐵路金華站9公裡,距離杭金衢高速婺城互通2公裡,緊挨金蘭快速路,區位條件優越。這裡特色明顯,竹馬百姓素有種植茶花傳統,是著名的「中國茶花之鄉」,全世界收集山茶物種最齊全的「金華國際山茶物種園」就坐落在竹馬鄉的下張家村,歷年由市、區兩級共同舉辦的茶花節均在竹馬鄉舉辦。這裡底蘊深厚,青梅裡村境內有金蘭古道遺蹟3公裡,古道周邊的佛教古剎田鋪殿和濟臺寺有1000多年歷史,濟臺寺為唐代皇家接待寺廟,現大殿已經在原址重建,寺內還保留古井等文物。
聯繫單位:婺城區全域土地整治指揮部
聯繫電話:0579-82726231
竹馬集鎮綜合市場開發項目
項目坐落於婺城區竹馬鄉竹馬館村,佔地面積9.2351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地塊控制指標建築限高60米,建築密度35%,容積率2.5。計劃投資3000萬元建設綜合性集貿市場,底層市場用於果蔬、生鮮交易,上層住房用於商鋪、住宿出租。目前已完成農轉用、土地報批工作,基本完成政策處理。
這裡有區位優勢,綜合市場位於鄉域中心,臨近金竹路、金九線,串聯上下8個行政村,交通便利。這裡有環境優勢,竹馬鄉一直致力於美麗鄉村建設,狠抓垃圾分類、環境整治、美麗創建等工作,為全域美麗打下良好的基礎。2018年榮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花木成景,宜居宜遊。這裡有人氣優勢,綜合市場位於集鎮所在地,人流密集,市場東邊100米有60.32畝商住用地開發,輻射服務集鎮周邊4個村及工業園區近萬人,擁有良好的目標消費者資源。
項目聯繫人:趙朝陽
聯繫電話:13750989390
雅畈文旅開發系列項目
雅畈鎮地處金華市區南郊,自古人文薈萃,民俗文化活態傳承;商鋪林立,為金華和武義之間的重要商埠。特別是作為古代青瓷名窯之一「婺州窯」的重要產地和流通地,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特色古建築鱗次櫛比。雅畈明清古街、民俗園、漢灶婺州窯和壽溪均有很強的開發價值。
這裡交通區位優越,雅畈鎮是離金華市區最近的鄉鎮之一,是金華至武義縣的交界鄉鎮。235國道婺城--武義段(金武快速路)和汀楊線、橋嶺線兩條縣道穿境而過,四通八達,具有明顯的交通區位優勢。這裡資源稟賦突出,雅畈鎮地處武義江畔,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高,自然環境優美。區域內種植了七百多種杜鵑花名品的「杜鵑王國」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更有被譽為「月牙灣畔」的壽溪村,村莊以溪為名,位於武義江與汀楊線公路之間,壽溪南北向貫穿整個村莊,進村入眼的便是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景象。這裡文化底蘊深厚,雅畈古鎮在古代是永康、武義到金華府必經之地。餘杭下三府的船隻在芳田埠、孟宅埠、雅畈埠上下停靠。雅畈鎮傳統古建築眾多,擁有雅畈老街、七家廳、徐氏宗祠等人文景點,其中雅畈老街是金華歷史老街的「活化石」。街區中的民俗園佔地2000平方米,設置了民俗茶館、婺窯技藝展廳、書法工作室等場所,目前有40餘個房間可供出租運營。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婺州窯」為特色的漢灶村「婺窯小鎮」,代表性傳承人陳新華在該村創建了中國婺州窯博物館,每年有超過20萬人次的遊客到此參觀遊覽。
項目聯繫人:洪少波
聯繫電話:13605798381
安地鎮巖頭村康旅文創綜合體項目
項目位於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巖頭村範圍內。項目總面積2003畝,有田有林有水,其中耕地面積1267畝,林地157畝,水域85畝。一期500畝土地整治已完成。項目定位為農旅文旅康養多業融合發展的綜合體,可利用巖頭的山水風光、靈巖禪寺、閒置特色民居以及流轉的土地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融農旅、文旅為一體的田園慢生活綜合體。
這裡區位優越。巖頭村位於仙源湖省級旅遊度假區,地處梅溪灣,山水風光得天獨厚。對外交通便利,金安大道貼境而過,距離金華市政府9公裡,距離湖海塘新區和金華動物園約5-10分鐘車程,BRT5號線直達,有極佳的區位優勢。這裡環境優美。巖頭村坐落在金華最美溪流——梅溪江畔,山水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史傳「先有靈巖禪寺,後有金華府」,留有靈巖禪寺遺址,是著名婺劇《僧尼會》故事的發源地。這裡配套完善。巖頭村發展有非遺文創體驗、戶外拓展、鄉村休閒等旅遊業態,禾居蠟染等非遺體驗項目已有一定知名度,綠道、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餐飲、民宿等旅遊基礎配套完善,節假日遊人如織。
聯繫單位:婺城區全域土地整治指揮部
聯繫電話:0579-82726231
琅琊鎮文創園
「夢幻白沙、水墨琅琊」,白沙文化創意文化園位於婺城區琅琊鎮集鎮區域,佔地面積10畝。特色民宿位於琅琊鎮集鎮老街,佔地面積3畝。項目概念定義:「1+1=N」,即:1個創意園+1批特色民宿衍生出N倍文旅產品孵化機遇;項目基本定位:文旅體驗+文創交流+體育賽事+特色民宿+多功能服務平臺。項目將以白沙文化創意園為集聚中心,全面培育和創新以白沙治水文化、婺窯文化、體育文化、廉政文化為主體的文化產業體系。
這裡有交通區位優勢。地塊位於琅琊鎮集鎮區域,距離鐵路金華站17.8公裡,右鄰琅琊鎮公交首末站。這裡有歷史文化優勢。地塊中八角屋、古民居等建築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42年),具有深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這裡有人氣優勢。地塊位於琅琊集鎮,琅琊鎮以白沙溪和萬畝南山為依託,近年來著力打造江南水韻休閒小鎮,周邊公共設施完善,文旅、體旅產業發展迅速,年接待遊客達15萬人次。
項目聯繫人:何汀
聯繫電話:13566992166
蔣堂鎮許裡村休閒農業觀光園項目
項目位於婺城區蔣堂鎮許裡村,主導產業為糧食、花卉苗木、水果。項目區域總面積2279畝。發展定位以現代農業為主導,形成集「生產+加工+科技」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可提供農業觀光、休閒採摘、農耕體驗等服務。
這裡交通區位良好。許裡村位於金華市區西南部,地勢平坦,距離婺城新城區6公裡,距離金華經濟開發區8公裡,北側有賓虹西路,西側正在規劃建設琅琊至蘭溪上華一級公路,地理位置較佳。這裡村莊寧靜秀美。許裡村共有197戶、576人,已創建為浙江省A級景區村莊。村內徽派建築的白牆黑瓦馬頭牆與古舊黃泥土牆充滿懷舊氣息,牆繪美麗,是一個宜業宜居的江南佳境。
聯繫單位:婺城區全域土地整治指揮部
聯繫電話:0579-82726231
長山鄉「慢生活」文旅特色小鎮項目
「長山長水長相憶,長年長月長相依」。項目位於長山鄉集鎮範圍,包括4個集鎮村,總面積0.7735平方公裡。下步長山鄉將以古鎮為載體,融入民俗、文化藝術、非遺展示、文藝酒吧、個性客棧、特色文創等元素,學習西塘古鎮,合力打造有生活氣息的「慢生活」文旅特色小鎮,致力成為人們「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城郊度假遊熱門目的地。
這裡田園風光優美。長山鄉位於婺城西南部,境內田園秀美,空氣清新,苗木產業發達,溼地緩丘風光如畫,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人文古蹟眾多,構成了優美的鄉村畫卷。尤其是美麗的桐溪,古樸自然的風情讓人樂不思歸,旅遊資源稟賦優異。這裡基礎設施完善。長山鄉是小城鎮整治省級樣板鄉。依託政府各類投入,集鎮新建了文化大院、人文館、村史館、非遺文化館等景點,成為城裡人嚮往的風情小鎮。這裡文化底蘊深厚。長山鄉僅集鎮區域就有東村橋、朱大典讀書處、何氏節孝坊、旌節牌坊等20餘處文保單位和文保點,各具特色的婺派民居、古建築星羅棋布。這裡開發潛力巨大。總投資5億元的望山生活·長山國際設計走廊項目已落戶長山,將打造美麗中國的婺城樣板;備受各界關注的烏啦烏產業文化園項目也落戶在長山周邊。長山鄉的親子採摘遊、觀光休閒遊、民俗體驗遊方興未艾,已成為秀美南山風景線上一個重要節點。
項目聯繫人:胡精麟
聯繫電話:0579-89112505
塔石鄉「聞香踏水·銀嶺遊」項目
項目位於婺城區與遂昌縣交界處的婺城區塔石鄉銀嶺村,距離金華市區65公裡,村域內有梨樹源森林公園、珊瑚古楓林等自然風光,目前已引進高山百合觀景園項目100餘畝,新增民宿2000餘平方米。可用於開發集觀光旅遊、住宿養生、戶外運動等於一體的休閒勝地。
這裡有自然環境優勢。銀嶺村海拔約600-800米,氣候涼爽,適宜避暑度假。村域內有省級森林公園梨樹源,有「江南小九寨」美稱,總面積約1.7萬畝,森林覆蓋率98%,勝景天然,具有「秀、幽、險、奇、古」的特色,目前還是一片尚未開發的處女地。珊瑚古楓林秋日層林盡染霞紅,堪稱婺城之最。這裡有配置優勢。現有高山百合園100餘畝,項目已初具規模,預計10月份為盛花期。村域內民居鄉土特色突出,功能改造可塑性強。目前已有民宿改造3處約640平方米;新增民宿2處,珊瑚民宿120平方米,客房4個,銀嶺民宿1250平方米,客房10個,餐飲、娛樂等功能齊備。這裡有品牌人氣優勢。近年來,塔石鄉村遊盛名在外,年接待遊客百萬餘人,已打響品牌。項目周邊有嶺邊村中國十大最美梯田、大茗村革命紅色遺址、上陽明清傳統村居、餘倉瀑布群、青石古道等旅遊資源,招得來人、留得住客,品牌效益突出。
項目聯繫人:沈春燕
聯繫電話:13575913871
莘畈鄉蘭源休閒旅遊度假村項目
項目坐落於婺城區莘畈鄉莘畈水庫下遊,蘭源村歷史悠久,毗鄰九峰山景區,不僅山水秀麗,還有粟裕將軍戰鬥遺址、地下黨活動場所等紅色資源。如今,巖石背、下楓塢、下社塢、楓塢等村已啟動移民搬遷,遺留大量的土坯房、古道、古橋、古樹等原生態景觀和紅色資源。可打造集高端山間民宿、農家廚房、鄉村酒吧、山風體驗、定向運動、驢行探險、紅色體旅、康養於一體的休閒旅遊度假村。
這裡生態資源豐富。莘畈鄉是全國環境優美鄉、國家級生態鄉和浙江省重要溼地,境內莘畈溪、小源溪兩大溪流長年保持I類水質,素有「天然氧吧」之美稱。這裡旅遊基礎良好。靈公仙石、三疊瀑、楓樹群、木荷群、野竹林觀光帶等自然景觀資源遍布全鄉,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結合精品村和景區村莊建設,鄉政府深入挖掘開發旅遊資源,讓旅遊節點串成線、連成片,推動體旅文化康養產業發展,打造最讓人嚮往的自然無為文化地,青山綠水生活場。項目周邊旅遊資源眾多:九峰山、九峰溫泉、寺平古村等。這裡特產美食眾多。灰汁糕、麻餈、清明餜、筍乾、土蜂蜜、茶葉、靈芝、桑葚、獼猴桃等特產美食均有一定影響力。黃精、三葉青、仙鶴草等野生藥材資源分布廣泛。這裡體旅活動豐富多彩。近2000平方米的麗園文體活動中心等眾多體旅設施已建成,可舉辦各類體育賽事以及培訓、會議等活動。從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舉辦了浙江省毅行活動,吸引了30餘萬的選手和遊客。
項目聯繫人:廖祥海
聯繫電話:13957992518
十大農業特色產業村
冷水茭白專業村:琅琊鎮山後金村
婺城區琅琊鎮山後金村座落於金蘭水庫旁。該村利用金蘭水庫庫區冷水優勢,積極發展茭白、蓮藕等水生蔬菜,種植的冷水茭白肉質細嫩,自帶甘甜,品質優良。山後金村現有冷水茭白種植面積700多畝,是婺城區,也是金華市重要特色水生蔬菜基地和放心菜基地。「山後金」牌冷水茭白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是金華郵政「萬斤農產品進城」首個推廣的農產品。
聯繫人:汪海清
聯繫電話:15888995259
高山蔬菜專業村:羅店鎮盤前村
婺城區羅店鎮盤前村位於北山之巔,海拔1000多米,是金華市區海拔最高的行政村。該村利用晝夜溫差大的優勢,積極發展高山蔬菜,現有種植面積1500多畝,是全國最早發展高山蔬菜的基地之一,也是全省最早設施上山的基地之一。主要種植的北山蘿蔔、萵苣、茄子、番茄等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營養豐富,滋補養生。
聯繫人:章軍
聯繫電話:13586970117
枇杷專業村:羅店鎮山下曹村
婺城區羅店鎮山下曹村位於尖峰山腳,是漢高祖右相曹參後裔聚居地,歷史文化底蘊豐富。村子周邊山下吳水庫水質優良,環境優美,是金華市區的活水源頭。山下曹村種植的枇杷分黃枇杷和白枇杷兩種,現有枇杷種植面積1500多畝,黃枇杷果肉橙黃,風味酸甜,入口有層次感;白枇杷飽滿多汁,口感甘甜。
聯繫人:金華東
聯繫電話:13586988363
茶花專業村:竹馬鄉下張家村
婺城區竹馬鄉下張家村位於西二環邊,是目前全世界種植茶花物種最多的國際山茶物種園所在地,全村種植茶花1300多畝,是著名的中國茶花之鄉,茶花品牌名種的主要生產基地,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近年來,竹馬鄉下張家村也是由市、區兩級共同舉辦的茶花節主要會場,以茶花為主題的下張家村賞花遊線路也是「花滿婺城」文旅重點線路之一。
聯繫人:錢瑞華
聯繫電話:13957982563
馬蘭頭種植專業村:長山鄉三村
婺城區長山鄉三村位於長山鄉集鎮中心,全村耕地面積2000多畝,其中種植蔬菜700多畝,主要種植馬蘭頭、甘薯葉,在蔬菜生產環節上嚴格執行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實現了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品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農資供應、統一銷售、統一分配結算的「六統一」運行模式。擁有單體鋼架大棚500多畝,玻璃溫室35000平方米,產品分級包裝產地2000平方米。「然蘭牌」馬蘭頭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口感清嫩,香氣濃鬱。
聯繫人:李根成
聯繫電話:13486939136
西瓜種植專業村:琅琊鎮裡陽村
婺城區琅琊鎮裡陽村位於金蘭水庫下遊,是新安江水庫移民村。該村主要以瓜稻輪作方式種植,有四五十年的西瓜種植歷史。常年種植西瓜200多畝,主要品種為黑皮西瓜,主要品牌為「裡陽紅」。西瓜用金蘭水庫水灌溉,種植西瓜的土壤硒含量高,全部施用有機肥,西瓜口感脆甜,易保存,適合長距離運輸。
聯繫人:滕勤男
聯繫電話:13486937739
佛手盆景種植專業村:羅店鎮唐村
婺城區羅店鎮唐村位於北山腳,該村採取「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大力發展佛手種植,種植盆栽佛手300多畝。唐村生產的佛手品種優良,盆景造型多變,佛手香氣宜人,掛果時間長,觀賞保健價值高,深受消費者歡迎。
聯繫人:張彩群
聯繫電話:13757966263
辣椒種植專業村:白龍橋鎮董村
婺城區白龍橋鎮董村位於賓虹西路旁,有420戶,1177人。全年種植辣椒1200多畝,以線椒、雞爪椒為主,是全區、乃至全市的辣椒種植專業村。董村種植的辣椒品質純正,該辣的保證辣,不該辣的甜椒保證不辣,深受消費者喜愛。
聯繫人:黃海坤
聯繫電話:13665888121
蔣堂富硒農產品:婺城區蔣堂鎮
婺城區蔣堂鎮是我區的農業大鎮,現正在申報省級特色農業強鎮,現有農業人口1.8萬人,耕地2.2萬畝,富硒含量超過0.35ppm面積1.8萬畝,主要分布在前源、蔣堂、澤口、下汪等村。區域內黃土丘陵資源豐富,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美譽,以傳統模式種植稻米、西瓜、葡萄、蔬菜等富硒農產品為主。
聯繫人:張秋富
聯繫電話:13857989829
西南山區茶產業:箬陽、塔石、莘畈、沙畈等西南山區
婺城自古盛產茶葉,有悠久的栽茶制茶飲茶歷史。全區現有茶園面積3萬多畝,主要分布在箬陽、塔石、莘畈、沙畈等西南山區,80%以上茶園位於生態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良好,沒有汙染。主產綠茶,名優茶以扁形茶、毛峰為主。產出的茶葉品質優良。
聯繫人:李文鴻
聯繫電話:13867983082
責任編輯: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