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今天(1日)北京將在晴好天氣中迎接新年的到來,最高氣溫3℃,風力不大,較適合戶外活動。本周正值「二九」,氣溫持續低迷,最高氣溫只有冰點出頭,在1~3℃;夜最低氣溫在-5~-8℃。公眾請注意防寒保暖,天乾物燥,請注意用火用電安全。
2107年最後一天北京在藍天相伴下度過,白天最高氣溫升至5℃左右,天氣仍然乾燥,下午相對溼度不足20%。回首2017年,北京降雨偏多,氣溫偏高。全年累計降水量620.6毫米,比常年偏多15%,夏季降水日數偏多,冬、春、秋偏少。平均氣溫為12.6℃,高溫日數達22天,為歷史第三多,南郊觀象臺極端最高氣溫為38.5℃(2017年6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0.1℃(2017年1月23和24日)。大風、沙塵和霧日數偏少。
今晨,北京天氣晴好。
今天北京將以晴好的天氣迎接新年的到來,氣溫有所下降,風力不大,較適合戶外活動。北京市氣象臺預計,今天白天晴間多雲,北轉東風二級左右,最高氣溫3℃;夜間晴轉陰,東轉北風一二級,最低氣溫-6℃。天氣晴朗,較適宜戶外活動開窗通風,氣溫較低,外出需防寒保暖。此外交管部門預計,今天下午16時左右高速因返程高峰,請注意關注道路交通情況。
從七天預報來看,本周北京天氣平穩,不會出現北風呼嘯,氣溫驟降的情況。但是正值「二九」,氣溫低迷,白天的最高氣溫在1~3℃,夜間的最低氣溫在-5~-8℃。
氣象專家提醒,本周北京氣溫低迷,公眾請注意防寒保暖,體弱人群更要防範流感,儘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同時天乾物燥,還請注意用火用電安全,謹防火災。此外,目前北京部分冰場已正式開放,遊人請在正規場所遊玩,不要玩野冰,以防發生危險。新年伊始,祝大家新年快樂。
古時元旦都吃啥?
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起為農曆1月1日,1912年中華民國起為公曆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亦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
1、中國元旦飲食之年糕
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製成,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餈」等名稱。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時《威縣誌》說當地吃「蒸羊糕」。
2、中國元旦飲食之餃子
宋代食品中出現角子一詞,元代把餃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語。明代的餃子如《正字通》所說,稱餃餌、粉角、水餃子、蒸燙麵餃。此外,還有水點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還把餃子稱作「煮餑餑」。元旦吃餃子興盛於明清時期的北方,如明萬曆年間沈榜《宛署雜記》說,北京郊區的宛平縣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長上為壽。」
3、中國元旦飲食之雞蛋
元旦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時期就已經有了。據說當時吃雞蛋是為了長生,不過到了梁武帝在位的時候就沒有了,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梁武帝信奉佛教。歷史記載: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
4、中國元旦飲食之椒柏酒
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樹葉浸跑而成的。據古書記載,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而元旦節飲椒柏酒的傳統習俗,主要在山東歷城、浙江嘉興一代。歷史記載:正旦闢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5、中國元旦飲食之湯餅
湯餅在古代指的是小麥麵製品用水煮的食品,也就是類似我們現在吃的麵條。歷史記載: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