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的小漁村直島町

2020-12-10 日本地理愛好者

直島町位於香川縣東北部和瀨戶內海中,是瀨戶內海所有島嶼裡面最有名的島嶼,跟岡山縣的玉野市隔海相望(反而離香川縣內陸更遠),是一座只有8平方公裡的小島嶼(周圍附島是6平方公裡)。目前人口數量是3060人,人口巔峰在1956年,當時約7650人,雖然小島內的人數一直在減少,近幾年來人口減少幅度變緩,到2045年人口估計在2400人左右(當時2005年估算2045年只有2200人)。

直島町在四國島的位置

直島這個地名,據說是在保元之亂中敗北的崇德天皇被流放到讃岐(香川縣)的途中,順道來到這個島上時,為了欣賞島民的純樸而命名的。直島町的町區主要是矮房子和古老的民房為主,町區有很多海鮮館,而且直島町本島正好與東經134度線分割兩半。

直島町的町區

地中美術館位於直島町的一座山上,是一座嵌入地下的美術館,並於2004年的7月18日正式對外開館,到下半季節一般到傍晚4點半就關門了,而且館內還是禁止拍照,建築整體埋在地下,只在山頂挖出不規則形狀的天窗,地中美術館的整體風格充滿強烈的藝術色彩。美術館裡面只有三大永久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莫奈的5幅「睡蓮」作品。

直島地中美術館

李禹煥美術館被大海和山谷包圍著,非常幽靜,於2010年6月15日(南非世界盃期間)正式對外開放,也是半地下構造,正式入館前參觀者會經過一片能看到大海的草地,一個鋪滿鵝軟石的地方,作品名字為《石頭與柱子》,但這個美術館規模比較小,很快就逛完了。

李禹煥美術館

位於直島町港口的草間彌生的紅色大南瓜,是遊客從這裡開啟/結束了藝術之島的旅程。

直島町宮浦港的大南瓜

大家覺得直島町這個小島怎麼樣呢,可以在下面留言,想要了解日本更多的內容的就請關注我,謝謝大家支持。

相關焦點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的小漁村直島町
    直島町在四國島的位置直島這個地名,據說是在保元之亂中敗北的崇德天皇被流放到讃岐(香川縣)的途中,順道來到這個島上時直島町的町區主要是矮房子和古老的民房為主,町區有很多海鮮館,而且直島町本島正好與東經134度線分割兩半。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一大城市松山市
    接下來我要開啟日本的四國島篇,四國島位於日本的西南部,北臨瀨戶內海,南瀕太平洋,東隔鳴門海峽、紀伊水道與本州的近畿地方為鄰,西隔豐予海峽、豐後水道與九州相望。松山市位於四國島的西北部,是愛媛縣的首府,也是四國島的第一大城市,日本第27大城市,2020年1月1日的人口為508912人,人口看著挺多的,但從2012年就開始出現了轉增為減的現象,目前人口也是加速減少。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的小豆島
    小豆島位於四國島和香川縣東北部,是瀨戶內海中央的第二大島嶼,其中包括小豆島町和土莊町,面積一共(包括離島)169.97平方千米,目前人口是26853人,人口巔峰在戰後(1946年左右)的64000人左右,由於人口流失非常嚴重,接下來的第一波嬰兒潮都沒有挽回人口減少的局勢。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六大城市新居濱市
    新居濱市位於四國島的北部沿海,北面朝瀨戶內海,南部靠近四國山地,是愛媛縣第3大城市,四國島第6大城市,日本第216大城市。今治市在四國島的位置新居濱是一座工業化的都市,以機械製造,金屬加工和化學工業而聞名,從而被稱為四國島的工都,城區也比較繁華,有非常多的娛樂設施和購物中心。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十九大城市吉野川市
    吉野川市位於四國島和德島縣的東北部,是2004年平成大合併(鴨島町、川島町、山川町、美鄉村)形成的市,是德島縣第4大城市,四國島第19大城市,日本第594大城市。目前人口數量為39170人,人口巔峰在1985年的49302人,這幾年人口一直在加速減少。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九大城市四國中央市
    四國中央在愛媛縣的東部,東面跟香川縣相鄰,東南面跟德島縣相鄰,南面跟高知縣相鄰,可以說是四縣交界市,所以市的名字取名叫四國中央(名字有點澎湃)。四國中央市是愛媛縣第5大城市,四國島第9大城市,日本第301大城市。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三大城市高知市
    高知市位於四國島的中南部沿海,面臨太平洋,是高知縣的首府,四國島第三大城市,也是日本第65大城市.目前2020年1月1日的人口數量是328520人,在2005年人口達到頂峰的348990人之後,之後人口就開始了下滑趨勢,最近15年內人口一共減少了約2萬人,想要實現未來人口一直不低於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一大城市松山市
    接下來我要開啟日本的四國島篇,四國島位於日本的西南部,北臨瀨戶內海,南瀕太平洋,東隔鳴門海峽、紀伊水道與本州的近畿地方為鄰,西隔豐予海峽、豐後水道與九州相望。松山市位於四國島的西北部,是愛媛縣的首府,也是四國島的第一大城市,日本第27大城市,2020年1月1日的人口為508912人,人口看著挺多的,但從2012年就開始出現了轉增為減的現象,目前人口也是加速減少。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四大城市德島市
    德島市位於四國島東部沿海,位于吉野川河口,東面是紀伊水道,德島市是德島縣的首府,也是日本第88大城市,2020年1月1日德島市的人口數量是255237人,人口頂峰在2002年的268706人,2003年人口就出現了負增長,屬於四國島4座首府裡面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最早的城市。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十八大城市大洲市
    愛媛縣第7大城市,四國島第18大城市,日本第574大城市。人口數量為41103人,人口巔峰在1960年的72480人,1975-1985年人口有小幅度增加,但是掩蓋不了人口瘋狂減少的趨勢,由於人口減少飛快,2010年被指定為過疏城市。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十三大城市觀音寺市
    觀音寺市是香川縣第4大城市,四國島第13大城市,日本第441大城市。目前人口數量為57211人,人口巔峰在1950年的78356人,跟三豐市(上期介紹過)一樣,1970-1985年這段時間人口還是在增加的,1986年開始真正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的小豆島
    小豆島位於四國島和香川縣東北部,是瀨戶內海中央的第二大島嶼,其中包括小豆島町和土莊町,面積一共(包括離島)169.97平方千米,目前人口是26853人,人口巔峰在戰後(1946年左右)的64000人左右,由於人口流失非常嚴重,接下來的第一波嬰兒潮都沒有挽回人口減少的局勢。
  • 日本四國島修學行 學習遊玩兩不誤
    近日,日本四國各縣組團來寧,以教育旅行為主,聯合推廣四國島香川縣、愛媛縣、德島縣這一修學旅遊路線,誠邀南京的各所學校前往日本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四國島離日本大地震震中宮城縣大約900公裡,福島第一核電站大約700公裡。這裡的自來水和空氣經當地相關部門檢測,沒有超過標準指標的放射性成分,所以來這裡旅遊,安全是可以保障的。四國島的修學之行,還有諸多的優惠。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六大城市新居濱市
    新居濱市位於四國島的北部沿海,北面朝瀨戶內海,南部靠近四國山地,是愛媛縣第3大城市,四國島第6大城市,日本第216大城市。今治市在四國島的位置新居濱是一座工業化的都市,以機械製造,金屬加工和化學工業而聞名,從而被稱為四國島的工都,城區也比較繁華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十四大城市鳴門市
    鳴門市位於四國島的東北部,德島縣的東北部,跟兵庫縣的淡路島隔海相望,所以是近畿地方通往四國島的玄關口。鳴門市是德島縣第3大城市,四國島第14大城市,日本第446大城市,目前人口數量為55832人,人口巔峰在1949年的68622人,直到1970年又出現人口增長狀態,從1970年的60634人增長到了1994年人口達到64923人,但是1995年之後人口一直在減少。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九大城市四國中央市
    四國中央在愛媛縣的東部,東面跟香川縣相鄰,東南面跟德島縣相鄰,南面跟高知縣相鄰,可以說是四縣交界市,所以市的名字取名叫四國中央(名字有點澎湃)。四國中央市是愛媛縣第5大城市,四國島第9大城市,日本第301大城市。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十九大城市吉野川市
    吉野川市位於四國島和德島縣的東北部,是2004年平成大合併(鴨島町、川島町、山川町、美鄉村)形成的市,是德島縣第4大城市,四國島第19大城市,日本第594大城市。目前人口數量為39170人,人口巔峰在1985年的49302人,這幾年人口一直在加速減少。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三大城市高知市
    高知市位於四國島的中南部沿海,面臨太平洋,是高知縣的首府,四國島第三大城市,也是日本第65大城市.目前2020年1月1日的人口數量是328520人,在2005年人口達到頂峰的348990人之後,之後人口就開始了下滑趨勢,最近15年內人口一共減少了約2萬人,想要實現未來人口一直不低於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十二大城市三豐市
    三豐市位於香川縣的西部、南鄰德島縣,跟愛媛縣和高知縣的距離也是比較近。三豐市是香川縣第3大城市,四國島第12大城市,日本第405大城市,目前人口數量是62531人,人口巔峰期雖然在1950年的94403人,但1970-1985年這段時期人口也在增加,1986年人口再次出現負增長一直保持到現在。
  • 《四國島篇》走進四國島第十七大城市南國市
    南國市位於高知縣的中東部,四國島中南部,跟太平洋有8千米的海岸線,是高知縣第2大城市,四國島第17大城市,日本第545大城市,目前人口數量為46959人,人口巔峰在2005年,當時有50758人,進入2009年之後人口開始瘋狂減少,並於當年7月1日人口跌破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