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斯巖石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以其雄偉的氣勢站在荒地上。它也被稱為「烏盧魯巨石」,「人類地球上的肚臍」世界各地都注意到它的神奇色彩。在澳大利亞中部,有一片廣闊的荒野,大自然一直在掠過幾個美麗的風景,其中最著名的是艾爾斯巖。艾爾斯巖高348米,長3000米。底圍約8500米。東側寬闊,西側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獨塊石頭。它像一座超越時空的天然紀念碑,在荒野中尖叫,在耀眼的陽光下散發著迷人的光彩。
艾爾斯巖石,也被稱為烏盧魯巨石,是一塊巨大的巖石,位於艾麗斯斯普林斯西南470公裡處。只需沿著南邊的1號公路行駛約5小時即可看到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巖石艾爾斯巖。艾爾斯巖石是由一位名叫威廉克裡斯蒂高斯的測量員發現的。1873年,測量師計劃穿越沙漠。當他飢腸轆轆時,他突然發現這座石頭山與天空一樣高。開始他還以為這是一種幻覺。高斯來自南澳大利亞,所以他以當時的南澳大利亞州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為這座石山命名。現在,艾爾斯巖所在的地區被列為國家公園。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的人來享受巨石。艾爾斯巖不是一座石頭山,而是一塊天然的大石頭,這是非常驚人的,但世界上最大的石頭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最科學的解釋是艾爾斯巖的形狀有點像長麵包,底部呈橢圓形。巖石成分主要是礫石,鐵含量很高,因此其表面由於氧化而呈紅色,整體呈紅色,因此它也被稱為紅石。由於地殼運動,阿瑪迪斯盆地向上推進形成大型巖石。3億年前,又發生了一次神奇的地幔運動,帶來了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經過數億年的風雨,大型砂巖已經風化成砂礫。只有這塊巨石才有獨特的硬度。整體上沒有裂縫和斷隙,抵抗風雨侵蝕,已經成為地貌中的「蝕餘石」。但是,長期風化侵蝕仍然有一定的效果。它的頂部是拋光的。周圍的懸崖上形成一些自上而下,寬而窄的凹槽和淺坑。因此,每次暴風雨來臨時,巨石四周的瀑布都會落下,這是非常壯觀的。
艾爾斯巖石是一個美麗的自然模特,早晚變色,天氣變化。黎明前,巨石穿著巨大的黑色長袍,在廣袤的大地上安靜地睡覺;早晨,當太陽從沙漠邊緣升起時,巨石似乎被一件淺紅色的連衣裙覆蓋著。顯出一副少女出水芙蓉般的嬌媚;中午,巨石穿橙色外套,很舒服;太陽落山時,巨石在蔚藍的天空下,如同燃燒的火焰;到了晚上,它被匆匆換成了棕褐色的外套,優雅;在暴風雨之前和之後,巨石上覆蓋著銀灰或黑色外套,深沉,安靜,堅決和沉重。如果遇到狂風大作,雷電交加的天氣,你就不能爬上巨石並觀察其變化的顏色。因為它被另一個壯觀的景色所取代,一個巨大的石頭瀑布。大雨過後,無數的瀑布從「蓑衣」上疾淌直下,一千條河流回歸大海。總之,很難用這種語言來描繪巨石的迷人色彩。如果你想體驗它,只能身臨其境。
有許多地質學家關於艾爾斯巖變色的說法,但大多數人認為這與其成分有關。艾爾斯巖實際上是一塊堅硬緻密的石英砂巖。巖石表面的氧化物會在不同的陽光角度下連續變色。因此,「多色的石頭」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法術,只是大自然的造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