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廣角鏡頭將近處北海、遠處的西山一併納入畫面,讓整個城市都被這傾瀉而下的光束所覆蓋。王永輝 攝
佳能EOS 7D+TAMRON 16-300mm f/3.5-6.3 Di II VC PZD B016
快門速度:1/100s
光圈:F16
感光度:ISO200
夏季的雨後,空氣中瀰漫著水霧,陽光常常會穿透雲層形成漂亮的「耶穌光」。科學地講,「耶穌光」是自然界中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一種光線,也被稱為「丁達爾現象」。「耶穌光」的形成靠的是霧氣或是大氣中的灰塵,當陽光投射在上面時,就能夠明顯地看見光線的線條,場面極為壯觀。它能為風景帶來一種神聖的靜謐感,無論是山林、草原還是海邊,在日落時分,雲層較為密集的天空中,偶爾會出現一束光線破雲而出,照射大地的神奇景觀。而這種罕見的光線也正是風光攝影愛好者們所期盼和追尋的美景。
機位和視角選擇
野外山頂、城市電視塔、高層建築樓頂等制高點是拍攝這種美景的最佳機位,機位選擇需要避開前景中障礙物的遮擋,耐心守候落日時分的最美風景。
保證畫面清晰銳利
光圈通常設置為F8-F16,這也是標準的風光攝影光圈數值。針對整個畫面靠近鏡頭的1/3處對焦,或者直接對焦在遠處主體,使景物更多地清晰呈現在畫面中。
日落時分光線變化很快,而且高點上風力很大,需要使用三腳架穩定支撐相機,配合快門線、反光板預升功能,儘可能把抖動降到最低,同時關閉鏡頭的防抖功能,以便獲得清晰銳利的畫面。
控制曝光平衡明暗
在拍攝「耶穌光」時,被陽光照亮的雲層與地面的光線反差非常大。由於相機感光組件的寬容度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拍到雲層、地面都同時曝光正常的照片。雲層曝光準確,地面就會曝光不足而變成一片暗黑;地面曝光準確,又會使天空曝光過度而變得蒼白一片。尤其是落日之前,這樣的問題更加嚴重。
在這種環境下,調整感光度、使用曝光補償等方式都起不到作用。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是在鏡頭前加裝灰漸變濾鏡,將灰色的一邊向上,減低天空的曝光量,而地面的曝光量則不受影響,從而使天空與地面的層次都能夠完全重現。此時,天空與地面的曝光差異常常會達到4擋,建議使用GND1.2灰漸變濾鏡。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能夠直觀地獲得一張明暗曝光平衡的照片。
在沒有灰漸變濾鏡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包圍曝光拍攝。分別針對雲層和地面測光,以三腳架穩定相機確保構圖不變,連續拍攝3-5張曝光不同的照片。後期在通過Photoshop的蒙版或是HDR平衡畫面明暗功能調整。目前佳能、索尼等部分機型還具有機內HDR自動曝光功能,可以直接使用。但無論用哪一種方式,在大風天氣雲層變化較快的情況下,多張曝光連拍的前後間隔要越短越好,間隔時間越長,在畫面合成時前後畫面的雲層部分有可能難以重合。
把握光線變化靈活構圖
「耶穌光」出現的時間很短,隨著雲層的移動會不斷產生變化。需要根據光線出現的位置及時調整鏡頭焦距、構圖方式和曝光參數,讓「耶穌光」與地面景物相互呼應。光線四射的時候,可以使用廣角納入更多地面景物,展現光束傾瀉而下的明暗相間的宏大場景。光束集中的時候,可以延伸到50mm以上的焦距,把視線集中在被局部照亮的區域,以豎構圖展現神秘景致。
中國攝影報 品牌創造價值
郵發代號:1-126,全國各地郵局均可破月訂閱
郵政客服電話: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