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災難當教材」提高寫作能力?
如何「與祖國共成長」堅定愛國信念?
3月28日晚八點,應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停課不停學」專家行動在線直播活動的邀請,漯河高中黨委書記、校長王海東為全省高中生作了一場題為《凜冬散盡,星河長明——高中生疫情題材寫作指導》的線上公益講座,深入淺出、文採斐然的講述了疫情題材的寫作方法,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據悉,本次公益活動共有20多個省市的10000多所學校的師生收看直播課程,181萬多人次的學生、教師、家長在線進行學習。
王海東校長
識「疫」長技以制「疫」:凜冬終將散盡
王海東首先表示這是一次關乎生命與信念,關乎科學與道德的考試。他希望同學們要在災難中點燃信念之火;在教育中開啟理想之燈;在成長中守護家國之光。「高考不迴避熱點,高考就是培養關注現實,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的有用的人。」王海東站在疫情的制高點,結合示例就如何更好地在作文中體現一名學子的家國情懷給出了中肯的寫作建議。
到哪裡找那麼好的「你」:星光如此燦爛
在講座第二部分,王海東校長重點分享了如何「識得英雄下武漢,寫出『風採』扼腕嘆。」他告訴同學們,要學會使用「廣角鏡、顯微鏡、放大鏡」 全面細緻深入的去觀察,思考和踐行,用手中的生花妙筆,描繪出戰「疫」英雄的風採。
真情像梅花一樣開過:要追最亮的星
如何讓疫情題材成為「手中之竹」呢?王海東指出:「蓄積真情融一爐,星河託出最亮星,真情抒寫最美人,暢意表達 『文採』出。」他告訴同學們要蓄積「家國情」、「親子情」和「師生情」,用豐富的寫作手法彰顯最美逆行者的艱辛付出。
我的愛對你說一個現在:星河磅礴長明
這一部分,王海東重點從疫情打不垮的中國精神、致敬最美逆行者、援鄂女護士剃髮落淚等三個切入點進行了多維度寫作指導,告訴同學們如何做到汩汩滔滔下筆千言立馬可待。
王海東校長以豐厚的學識功底,專業的教學視角,對高中生疫情題材的寫作做了專業的指導。不足一個小時的公益講座,滿滿的乾貨讓廣大師生受益匪淺,贏得了廣大師生一致好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作為一名奮戰在高考備考一線的語文老師,我更加深切的認識到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高二年級語文組齊心老師聽完講座後表示,「在接下來的語文教學中,要在轉機中尋找教育的契機,化災難為教材,化榜樣變素材,化人才為棟材。立德樹人、鑄魂育人。」
「這次講座特別棒,契合社會熱點,而且便於操作,我學會了疫情題材的寫作方法,非常感謝王老師的講座!」學生聽完講座後說道。
青山一道,共擔風雨。自疫情發生以來,王海東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擔當,於校,他日夜奮戰在防疫值班一線,時刻不忘學生的成長和健康;於國,他帶領全校職工迅速成立了抗疫志願隊,助力打贏這場阻擊戰。於教,他堅定愛國信念,把災難當教材,指導學子寫出好文章。這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情懷值得我們紛紛點讚!
總編審:克勤劉昕編審: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