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中小學升旗儀式
備受全市人民矚目的振中小學9月1日如期投入使用。9月3日,學校正式開學。這讓因工期太緊張而懷疑難以如期開學的各界人士如釋重負,也引來了社會各界如潮好評。高新區學校建設再次成為全市的翹楚,贏得了市教育局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高新區學校建設加速度」成為全市學習的典範。
「高新區學校建設加速度」堅實基礎:領導高度重視,投入2.5億多元,確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將教育提到了「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新高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更加凸顯。特別是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薄學斌就任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學校部署建設工作。誓言要把學校建設的欠帳儘快彌補齊。
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研究決定在城區學校建設方面投入2.5億多元,重點用于振中小學、新一街中學、柳青路小學3所學校的建設工作。在107以東學校建設方面,計劃投資1780萬元,用於張八寨小學、司馬小學的改擴建及司馬幼兒園的建設工作。勾畫出高新區教育發展宏偉藍圖,確保高新區人民在教育方面有滿滿的獲得感。薄學斌屢次強調,學校建設必須堅持高標準、高質量,要把學校建成最大的民心工程。要求各級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明確原則,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理念,積極整合資源,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要明確職責,各相關單位要責任上肩,各司其職,協同開展工作,確保各項工作依法依規,科學有序開展;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規劃、徵地拆遷、用地預審、資金籌措等任務,力爭學校儘快建成投入使用。
「高新區學校建設加速度」實質內涵:各項工作齊頭並進,交叉施工。各部門工作人員不畏艱難,不足9個月建成一所新學校,順利通過竣工驗收並正式投入使用
高新區學校建設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各項工作不能按常規那樣按部就班,只能趕工趕時,齊頭並進,壓茬進行。2017年7月7日,第三次規劃委員會一併通過了位於高新區振中街與文巖路交叉口西南角振中小學地塊控規調整論證報告及控規調整方案和高新區振中小學平面方案及建築方案。新一屆黨工委、管委會領導上任以後,具體部署了高新區學校建設的日程表,明確振中小學2018年9月完成招生任務,區社會事務局承擔振中小學的建設任務。
此時正處於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封土令」時期,為保障學校建設如期開工,新上任的黨工委副書記劉培章同志協調市相關部門,辦理相關環保手續,並多次現場研究部署渣土外運工作,並督促區相關部門嚴格按照環保要求做好6個100%,按期完成渣土外運工作。渣土外運期間,區管委會副調研員趙文良同志多次晚上到現場督導工作,要求社會事務局派人24小時輪流現場值班監督,克服一切困難,完成清運任務。
經過前期的共同努力,振中小學終於在2018年1月16日破土動工。此時已進入農曆臘月,為了春節過後工程能大面展開施工,春節前必須將基礎開挖並把基礎墊層砼澆築完畢,其難度是相當大的。為此,管委會領導到施工現場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確保完成春節前節點任務。要求施工單位組織充足的施工人員及機械設備,根據教學樓及行政樓的結構特點,各教學樓採取同時開挖基槽和同時澆築基礎墊層混凝土方式進行施工,這樣可以大大加快工程進度。終於在農曆臘月二十九將基礎墊層砼全部澆築完畢。
春節過後上班的第一天,劉培章、趙文良就召集區社會事務局、區社會治理委員會、區公安分局、關堤鄉等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召開現場會,部署具體施工任務。會議召開的第二天正月初九,作為承接建設任務的社會事務局就安排施工單位開始安裝施工塔吊、平整施工場地、硬化施工道路等施工前的準備工作。3月1日雖然是正月十四,馬上就是元宵節,但為了趕工期,學校主體工程開始施工。
3月底,為進一步推動學校建設,高新區黨工委將具有豐富工程建設管理經驗的徐善勝同志調任社會事務局擔任局長,新一屆社會事務局領導班子上任以後,高度重視學校建設工作,將振中小學建設作為第一工作任務來抓。上任第一天徐善勝就帶領分管副局長雷明芳以及負責學校建設的相關同志深入施工現場了解進展情況,查看施工圖紙,詢問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多次召開現場推進會安排具體工作,徐善勝要求監理單位嚴把工程質量,做好技術服務指導。施工單位倒排工期,明確各重要節點,做好安全施工管理,合理優化施工工期,提前謀劃,做好各施工工序的銜接,優化施工流程,確保按期竣工交付使用。為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徐善勝建議將原設計方案的地庫基礎梁改為下翻梁。由於大氣汙染防治石灰生產廠家全部停產,造成原材料無法供應,經與設計單位溝通將道路基礎由原石灰土改為水泥土。在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僅用兩個多月就完成了主體施工。
進入5月份,離開學時間僅有4個月的時間,如要完成開學任務,室外配套及地下車庫的施工、教學儀器設備的安裝、教學用課桌椅等要同步進行,此時教學樓和行政樓剛剛主體封頂,裝飾裝修及水電暖通的安裝還有大量的工程量。如何解決施工場地,互不影響工期的情況下安排交叉施工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雷明芳多次深入施工現場,勘察場地布局,組織相關單位人員分析施工圖紙,最終將東圍擋外移來解決施工場地不足的問題,室外配套分段分區域施工以及南北各增加一個臨時施工出入口等措施,來保障教學區的施工與室外配套的施工材料及車輛順利出入施工現場。既要確保工程進度,又要按照大氣汙染防治的要求做好揚塵治理工作,為此在3個出入口按照要求都安裝了車輛衝洗設備,嚴禁車輛帶泥上路。另外區社會事務局邀請了區執法局和國土規劃建設局等相關部門人員現場指導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現場指出不足之處,並立即整改。避免由於施工單位對相關要求「吃不透、拿不準」而被責令停工,導致影響施工進度。5月10日,主體按時封頂。8月10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高新區學校建設加速度」人才保障:統籌布局,努力拼搏,提高專業素養,譜寫高新區教育發展新篇章
學校教育質量關鍵還要靠軟實力。為確保高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2018年7月,在學校建設如火如荼的同時,高新區面向市直學校公開招聘3名優秀校長,進一步充實加強校長隊伍。目前振中小學、新一街中學、柳青路小學校長均已到位。之後,又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86名優秀青年教師,充實到振中小學、道清路小學、高新區中學等學校。
這些新聘校長和教師一開始走上崗位,就繼承了高新區團結高效的優秀品質。7月4日,振中小學的老師第一次齊聚在一起,沒有辦公室,沒關係,高新區社會事務局四樓會議室就是他們的臨時辦公點。老師們一見面,就快速地投入到教育教學準備工作中去。他們在沒有課本、沒有教參的情況下,發揮團體的力量,利用各種資源開始了微型課的學習、展示活動。
為確保學校如期開學,雷明芳和振中小學校長楊敬偉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工地現場,監督檢查,嚴守工程質量,催促施工,嚴守工程時效。
時間是最客觀的見證者。9月1日,振中小學以美麗的姿態正式開校,劉培章和楊敬偉共同為學校揭牌。按照南方書院風格設計的振中小學,所有樓層都有走廊連接,學生們不用出室外就可以到達任何教室。除了學校基本教學需要的多媒體教室、教師辦公室和錄播教室、微機室、心理諮詢室等20個功能教室外,學校還建有風雨操場、地下停車場和350米環形跑道,這一切使振中小學成為新鄉市小學建設中配置最高的學校。
「高新區學校建設加速度」永無止境:「辦人民滿意教育」再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
高新區僅用3年時間就建成了高標準的道清路小學和振中小學,新規劃的新一街中學已在快速建設中,2019年9月1日也將如期開學。據悉,高新區教育已經完成了美好規劃,西臺頭小學已整體併入振中小學,使更多的居民子女享受到高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道清路小學與東臺頭小學實現一體化管理,從人、財、物到課程設置實現統一管理,教師輪崗交流,教學教研同步,實現全面融合發展。待2019年柳青路小學建成後,將東楊村小學合併到柳青路小學。屆時高新區城區將沒有鄉村學校。而且,新學校建成投入使用後,高新區將以道清路小學、振中小學、21中學、新一街中學為核心,探索城區學校與107以東學校以強帶弱的聯合辦學模式,不斷提升農村薄弱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高新區中小學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在高新區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高新區義務教育呈現出學校布局更加合理,辦學條件大幅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教育公平有效促進,教育保障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
教育事業百年大計,「高新區學校建設加速度」永無止境!高新區將緊緊圍繞「辦人民滿意教育」這一宗旨,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努力推進全區教育事業發展向更高標準、更高層次邁進,全面推進高新區教育再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
原標題:新鄉教育發展中的「高新區學校建設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