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
衣冠禽獸是好詞麼?我若是說這是一個好詞,一定有許多人罵我。「你若是喜歡,把這個詞送給你如何?」小編也不喜歡啊,雖然它曾經是褒義詞,但是現在是徹底的貶義。若是有人在街上說某人是衣冠禽獸,那一定會引發小型的戰爭,現在不能這麼叫了,但是古代大家卻很喜歡與衣冠禽獸扯上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分析一下。
衣冠禽獸是一個詞,但是它包含四個方面,就是衣、冠、禽、獸。衣指的是衣服,冠指的是帽子,禽指的是飛禽,獸指的是山林中的野獸。這個詞綜合起來就是衣服和帽子上帶有飛禽走獸的圖案。有人說這有什麼難的,只要願意,不要說衣服上有這些圖案,就是把這些圖案紋到身上又如何。我們也常常看到衣服上帶有老虎獅子等圖案,還不是想穿就穿。但是古代不一樣,封建社會特別容易上綱上線,各個階級能穿什麼衣服都是規定好的。
為什麼在古代只有大官才能被人稱為「衣冠禽獸」呢?因為他們的衣服上有這種圖案。我們都知道皇帝穿的衣服叫龍袍,就是衣服上有刺繡出來的龍。皇后在正式場合穿的衣服上也有鳳凰的圖案,因此這樣的衣服也叫鳳袍。除了這兩位最尊貴的人,文武百官的衣服上同樣有圖案,這也是衣冠禽獸的由來。
古代武將的衣服上有猛獸的圖案。文官的衣服上有飛禽的圖案。並且這些圖案不是直接秀在衣服上,而是在一塊布上繡好然後縫到朝服上的。官方對於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補子」,不知道是不是從打補丁上面學來的。明清時期是我們封建等級制度最嚴格的時段,明朝規定文官的朝服上繡的是風輕雲淡的飛禽,它們不僅寓意好,外貌也很好看。
一品繡的是仙鶴,二品是錦雞,三品是孔雀,四品是雲燕。是不是都很有寓意。武將方面一品二品都是獅子,三品是老虎,四品是豹子。這些可都是猛獸啊,在朝服上繡上它們,也是希望大家在打仗的時候可以旗開得勝,只是不知那些很慫的武將是否對得起這身衣服,貪得無厭的文官又是否對得起冠服上的飛禽。
清朝的朝服與明朝發生很大變化,但是朝服上的飛禽走獸大體一致。文官都是一樣的,武將有小的變化。清朝的一品武將朝服上是麒麟,二品依然是獅子,三品變成豹子,老虎則降職成了四品官的朝服。看來無論明清,老虎在大家眼中都不是最厲害的,小編認為清朝的規定比明朝好一些,麒麟可是神獸啊,看著既威風又有祥瑞之氣。明朝武將的一品二品是一樣的猛獸不好區分,清朝就很清楚了。
除此之外,朝服的顏色也有規定。總體來說一品至四品是緋紅色,五品至七品是青色,八品九品是綠顏色。知道了這些,我們也可以給一些粗製濫造的影視劇找錯了。因為官員的朝服上有這些飛禽走獸,所以他們就是衣冠禽獸,當時可以確確實實的褒義詞。它是從什麼時候變成貶義詞的?具體時間不知道,但一定是因為這些官員中飽私囊,不但不能當好父母官,還是百姓頭上的活閻王,於是這個詞就變味了。
還有一種說法,它認為這個詞是因為明朝宋濂的文章而改變的。在他的作品中有一個叫席王旭的商人,他是做海運生意的。在一次發貨的時候被颶風卷到一個小島上,正當他無依無靠準備自殺的時候,一直大猩猩救了他,還給他準備山洞和吃的。就這樣,他在大猩猩的照顧下安穩度過了一年的時候,後來他遇到了停泊在小島旁的船就獲救了,這隻大猩猩也在岸邊相送。這時他卻突然讓身邊的人把大猩猩殺了,因為它的血可以染布料。這句話激怒了眾人,大家說他不如一隻猩猩,簡直就是穿著衣服的禽獸。因此這個人被大家扔到大海中。
以上就是衣冠禽獸的故事,我只能說時代的發展太快了,曾經那麼讓人嚮往的詞語現在已經變得臭不可聞。另外許多人都喜歡把金屋藏嬌這個詞用在一起租房的小情侶身上,這個詞的女主角多慘啊,大家以後不要這麼說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本文由淺藍的眸旗魚歷史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