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很經典的一首詞,最後5字是神來之筆,歷來為人所稱道

2020-12-18 慶餘說詩詞

賀鑄,字方回,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詞人。其詞內容、風格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最大的特點便是工於結句。簡單來說,就是賀鑄詞的結尾寫得好。正如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賀老小詞工於結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結處一筆叫醒,遂使全篇實處皆虛,最屬勝境」。那麼,賀鑄詞的結尾究竟好在哪裡呢?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賀鑄的一首詞《愁風月》來看看它結尾的妙處。顧名思義,這首詞的核心便在題中的「愁」字上。可以說整首詞,便是賀鑄以精巧的構思和語言,逐步深入,抒寫了迴旋往復、無法排遣的離愁。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根據這首詞的語氣、情境、舉動等,可以推斷出賀鑄是站在一位懷人女子的立場上創作的這首詞。

《愁風月》

風清月正圓,信是佳時節。

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

心將燻麝焦,吟伴寒蟲切。

欲遽就床眠,解帶翻成結。

首先,詞的開篇兩句「風清月正圓,信是佳時節」,意思是說,風清月圓,應該是一個好時節。這裡需要我們留意的是「信是」這個詞語的語氣,它含有客觀上是如此,但我心中卻不一定是這麼想的一個意思。結合下文的情境,這兩句也可以理解為,對他人來說,風清月圓是一個良辰佳夜,但對於女主人公而言,卻是蘊含離愁的煩惱夜。

所有緊接著便有了「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因為與所念的人長年隔絕,每逢清風明月就產生了憂愁。可見在賀鑄的筆觸中,這位女主人公,認為清風明月這樣的好時節,應該是團圓的。王維曾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正是一個又一個好時節,她與思念的人一直沒有見面,自然也就產生了「愁風月」的情緒。字裡行間,賀鑄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個懷人女子無法排遣的離愁。

過片兩句「心將燻麝焦,吟伴寒蟲切」,意思是說,自己的心同燻爐中的香料一樣燒焦了,自己的低吟跟蟋蟀的鳴叫一樣悽楚。這裡的「焦」、「切」字用得極為工妙。它將女主人公因為思念意中人而不得見,內心的焦灼不安和痛苦難耐,表達的淋漓盡致。同樣,這裡還是緊扣了題中的「愁」字。

最後「欲遽就床眠,解帶翻成結」,則緊承前兩句,即她在焦灼不安和痛苦難耐的時候,急於排除這種情緒,於是便想到不如去上床睡覺吧。但是想解開衣帶脫下衣服,反而卻結成了死結。單獨看「解帶翻成結」,它只是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的一個動作。但是融入了離愁之後,它便將煩惱人處處不順心的狀態活靈活現了出來。

綜觀賀鑄的這首詞,無疑它的最後5字「解帶翻成結」是神來之筆,它將離愁這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抽象情感,卻表現的具體了起來,不得不說精妙絕倫。總的來說,賀鑄這首詞,是一首歷來為人所稱道的佳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賀鑄很經典的一首詞,最後13字鬼斧神工,令人讚不絕口
    它出自於北宋著名詞人賀鑄之手,是賀鑄晚年退隱蘇州期間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說到描寫閒愁,它其實是古典詩詞中的主要題材之一。如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在《將進酒》說:「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不過同樣是寫閒愁,賀鑄這首詞卻是鬼斧神工,尤其最後13字「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堪稱絕唱。
  • 宋祁最經典的一首詞,因一句話獲得了一個風雅的外號
    比如賀鑄曾因一句「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而獲得了「賀梅子」的外號;張先因為一句「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而獲得了張三中的稱號。可見他們寫的是有多好!在北宋,有一位官員,善於文史詩詞之外,做官也非常成功,做到了工部尚書的高位。
  • 柳永登樓遠眺,寫下一首詞,最後14個字堪稱千古第一情話!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其詞內容主要以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愛情為主,雅俗並陳,善用鋪敘和白描的藝術手法。如柳永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便是一首著力抒發相思之情的詞作。《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是柳永登樓遠眺,觸景生情,所寫下的一首千古名作。
  • 賀鑄寫荷花最著名的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末二句更是流傳千古
    荷花,一直都是歷代詩人們吟詠的話題,荷花的美麗在於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僅花朵本身看上去十分美麗,而且其所代表的象徵意義,更是諸多才子們心中完美的樣子。要知道桃杏之類的燦爛花朵,都在春天開放,而荷花卻在夏天盛開,正是顯示其不願附庸俗脂的個性。
  • 北宋詞人賀鑄,他的詞集名很特別,「寓聲樂府」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北宋詞人賀鑄繪像「寓聲樂府」的含義從現有資料來看,「寓聲樂府」這個中國古代文學名詞最早是賀鑄所創造的,被他用來當作詞集的名稱。黃昇和朱古微兩位著名學者的解釋,大致相同,都以為按舊有詞調作詞,而不用原來調名,在新作的詞中摘取二三字,作為新的調名。但這樣解釋,對「寓聲」二字的意義,還沒有說明。如果仔細研究賀鑄用這兩個字的本意,似乎是自己創造了一支新曲,而寓其聲於舊調。
  • 李商隱很高明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數字開頭,最後5個字神來之筆
    讀李商隱的詩就一個字:美!毫不誇張地說,他將唐詩帶入了一個絕美之境。無論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悽美,還是「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傷情;亦或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的朦朧美,李商隱總能用不凡的筆力,帶來一股令人別樣的風情。只是尷尬的是,有時候我們只知其美,不解其意,原來是他的詩實在是過於朦朧。
  • 李白見大雪紛飛,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他最出名的兩首詞《憶秦娥》和《菩薩蠻》同時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足見他在詞壇上的地位是有多高了。而這首《清平樂》雖然沒有《憶秦娥》和《菩薩蠻》出名,但同樣很經典,尤其是最後兩句的比喻,堪稱神來之筆。《清平樂》是唐朝的教坊曲名,有人說是得名於李白為楊貴妃所作的《清平調三首》。但我覺得應該是後人誤傳,《清平調》是七言絕句,而《清平樂》卻是四十六字的雙調小令,風馬牛不相及。
  • 賀鑄到底是個什麼詞人?
    ——賀鑄《眼兒媚》 因為詞分婉約豪放,所以也有了 「婉約詞人」「豪放詞人」的說法,但這個分類在有些詞人那裡是行不通的,比如賀鑄。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後日眉頭。 這樣的句子當然是婉約風格,與「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相近。
  • 你知道賀鑄的青玉案,可你知道賀鑄相似題材的這首詞嗎?美極了
    這其中,賀鑄這個北宋詞人,得到了諸多朋友的喜愛。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記得關注我,今天我和大家聊聊賀鑄的詞作。賀鑄,字方回,早年任職武官,後來又轉為文職。他性格豪邁,喜歡高談闊論,至於詞作則體現出剛柔兼濟的風格,既有《六州歌頭》等慷慨激昂之作,也有不少婉約清麗之作。賀鑄最出名的作品,當然是《青玉案》。
  • 溫柔繾綣的賀鑄:他是其貌不揚的賀鬼頭,他也是才華橫溢的賀三愁
    賀鑄,字方回,又名賀三愁,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出身貴族,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是賀知章後裔。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杜門校書。不附權貴,喜論天下事。這是賀鑄最有名的一首詞,是一首相思懷人之詞,是詞人晚年退隱蘇州期間所作。此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閒愁」。詞的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表現了幽居寂寞積鬱難抒之情緒。
  • 悼亡詞的文化意蘊——讀賀鑄《鷓鴣天·半死桐》,兼與蘇詞比較
    但是賀鑄的才能很高,得到了濟國公趙克彰的青睞,主動將女兒許配給了他。並幫助賀鑄改任文職,進入了文官序列。賀鑄為人耿直,好酒使氣,所以一直升不了官,總是在低級閒差上蹉跎歲月。讓賀鑄唯一安慰的是,夫人趙氏十分賢惠,雖然趙氏出身公候之家,從小錦衣玉食,但嫁於賀鑄後,心甘情願陪著他一起過拮据的日子,並親自為賀鑄縫補冬衣,讓賀鑄感受到一種家庭的溫暖。
  • 蘇軾弟子寫得最美一首詞:細雨清寒,獨上小樓,下闕堪稱神來之筆
    這一句可以說是通篇當中,最為精彩的名句,歷來別人吟詠之餘,還被譽為「神來之筆」。因為詞人心中有所不快,外面的微風細雨也便都染上了秦觀的這一縷哀愁。就像王國維曾經在《人間詞話》中寫道:"以我觀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
  • 柳永很經典的一首詞,行文撲朔迷離,最後14字卻經久不衰
    多少青樓女子因彈唱柳三變的詞而紅極一時,而最後也是這些歌女成全了這位奉旨填詞的才子,讓他在詞壇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正如陳寅恪所說,「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下面介紹柳永很經典的一首詞,行文撲朔迷離,最後14字卻經久不衰。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宋代:柳永佇倚危樓風細細。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宋代志南和尚寫的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其實詩中並沒有杏花,他只是寫了杏花開放時的雨而已,但這「杏花雨」3字卻歷來被後世稱道;李清照的筆下的雨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用雨寫愁是李清照很擅長的寫法,這點點滴滴雨與梧桐落葉一起,飄進了人的心坎裡。
  • 賀鑄極具特色的一首《行路難》,悲壯中不失豪放,非常有感染力
    行路難,原是樂府舊題,多寫英雄志士的悲憤落寞之情,後來用作詞牌,寄調《小梅花》,但是自從五代以後,文人多用來寫酒宴歌席上的淺斟低唱,之後再用來抒發感慨,以雄健豪邁之筆入詞的,賀鑄是較早者。這首詞,是賀鑄豪放筆風的代表作之一,全詞多用典故,以慷慨激昂又悲涼沉鬱的筆觸,為我們書寫了人世滄桑和功業難成的無奈,表現了詞人的失意之感、懷才不遇之意,既有流光易逝的無奈,又有功業難成的苦悶,是賀鑄同類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 歐陽修最經典的一闋閨怨詞,開頭七字便已驚豔千年,李清照酷愛之
    中國古典詞作可分為眾多類別,閨怨詞無疑是其中的一大類別,主要是描寫閨中女子的憂愁怨恨相思等情緒。雖說是閨怨詞,但並非所有的閨怨詞都為女子所寫,亦有男子模仿女子口氣抒寫。這是一首典型的閨怨詞,古代女子只能生活在一重又一重的院落之內,而男子卻能騎著駿馬出去尋歡作樂,阻擋女子目光的不僅是高牆院落,還有封建禮教的束縛。韶華易逝,紅顏易老,留不住的春光就如同深閨女子逝去的青春。
  • 歐陽公最經典的《踏莎行》,寓情於景,含蓄深沉,為世人所稱道!
    歐陽公最經典的《踏莎行》,寓情於景,含蓄深沉,為世人所稱道!提到歐陽修,很多人想到的是那個在《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白髮太守;那個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歐陽公。歐陽公有一首《踏莎行》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在婉約派的詞人抒寫離情的小令中,這是一首情深意遠、柔婉優美的代表性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 送別也可以詩情畫意,李白此詩,唯美如畫,最後5字堪稱神來之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李白的《送友人》。這是李白的一首經典送別詩,唯美如畫驚妙絕侖,最後5字堪稱神來之筆。它會讓你知道:送別也可以如此詩情畫意!全詩如下: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 當溫庭筠遇到賀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名人的情感故事總是別人最好的談資,也許我們對賀鑄家的這位趙夫人並不熟悉,但是因為這一首《鷓鴣天》,似是讓我們走近了他們之間真實的情感故事,開頭一句「何事同來不同歸」已讓人深感物是人非的遺憾。誰復挑燈夜補衣,本該是多麼溫馨的一個畫面。 後來,人們把這一首詞和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並成為悼亡詞雙絕。
  • 曾鞏的一首七律,用典無痕,其中兩句仿佛神來之筆
    下面介紹曾鞏的一首七律,用典無痕,其中兩句仿佛神來之筆。大明湖宋代:曾鞏湖面平隨葦岸長,碧天垂影入清光。一川風露荷花曉,六月蓬瀛燕坐涼。曾鞏是北宋文學家,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諡文定。宋代嘉佑二年進士,奉召編定過史館書籍。曾任越州通判等職,官至中書含人。他文思敏捷,有援筆成文之譽,為王安石所推許,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大明湖在山東濟南舊城北部,由城內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泉水匯聚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