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字方回,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詞人。其詞內容、風格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最大的特點便是工於結句。簡單來說,就是賀鑄詞的結尾寫得好。正如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賀老小詞工於結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結處一筆叫醒,遂使全篇實處皆虛,最屬勝境」。那麼,賀鑄詞的結尾究竟好在哪裡呢?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賀鑄的一首詞《愁風月》來看看它結尾的妙處。顧名思義,這首詞的核心便在題中的「愁」字上。可以說整首詞,便是賀鑄以精巧的構思和語言,逐步深入,抒寫了迴旋往復、無法排遣的離愁。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根據這首詞的語氣、情境、舉動等,可以推斷出賀鑄是站在一位懷人女子的立場上創作的這首詞。
《愁風月》
風清月正圓,信是佳時節。
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
心將燻麝焦,吟伴寒蟲切。
欲遽就床眠,解帶翻成結。
首先,詞的開篇兩句「風清月正圓,信是佳時節」,意思是說,風清月圓,應該是一個好時節。這裡需要我們留意的是「信是」這個詞語的語氣,它含有客觀上是如此,但我心中卻不一定是這麼想的一個意思。結合下文的情境,這兩句也可以理解為,對他人來說,風清月圓是一個良辰佳夜,但對於女主人公而言,卻是蘊含離愁的煩惱夜。
所有緊接著便有了「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因為與所念的人長年隔絕,每逢清風明月就產生了憂愁。可見在賀鑄的筆觸中,這位女主人公,認為清風明月這樣的好時節,應該是團圓的。王維曾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正是一個又一個好時節,她與思念的人一直沒有見面,自然也就產生了「愁風月」的情緒。字裡行間,賀鑄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個懷人女子無法排遣的離愁。
過片兩句「心將燻麝焦,吟伴寒蟲切」,意思是說,自己的心同燻爐中的香料一樣燒焦了,自己的低吟跟蟋蟀的鳴叫一樣悽楚。這裡的「焦」、「切」字用得極為工妙。它將女主人公因為思念意中人而不得見,內心的焦灼不安和痛苦難耐,表達的淋漓盡致。同樣,這裡還是緊扣了題中的「愁」字。
最後「欲遽就床眠,解帶翻成結」,則緊承前兩句,即她在焦灼不安和痛苦難耐的時候,急於排除這種情緒,於是便想到不如去上床睡覺吧。但是想解開衣帶脫下衣服,反而卻結成了死結。單獨看「解帶翻成結」,它只是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的一個動作。但是融入了離愁之後,它便將煩惱人處處不順心的狀態活靈活現了出來。
綜觀賀鑄的這首詞,無疑它的最後5字「解帶翻成結」是神來之筆,它將離愁這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抽象情感,卻表現的具體了起來,不得不說精妙絕倫。總的來說,賀鑄這首詞,是一首歷來為人所稱道的佳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