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貓》是一部神奇之作,是一部詩劇,貫穿始終的歌詞是諾貝爾獎詩人T.S.艾略特早年的一部零散詩集《老負鼠的貓經》。《貓》是一部當初連創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最終演出會是什麼樣子的音樂劇,甚至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瘋了,才會做這樣的設計。
音樂劇《貓》劇照
《貓》是一部故事情節並不連貫的戲劇,劇中人(貓)輪番上場,在一連串迷幻般的音樂曲目中,用豐富的舞蹈設計,令人眼花繚亂的服裝,高科技變幻的舞美布置,創造了一個類似「活報劇」的音樂傳奇。《貓》是一部創造了歐美音樂劇演出歷史最久,演出場次最多的巨作,也是一部不用任何介紹,只要看一眼招貼畫上那雙眼睛就知道的存在「Now and Forever"。
而我要說,《貓》是最適合孩子觀賞音樂劇的入門之作!因為T.S.艾略特的詩集就是寫給孩子的,跳躍的聯想,無釐頭的故事,還非常具有韻律感。其次,劇中人物(貓)又是孩子非常喜歡的小動物主題。貓類世界裡有著各種身份的貓,好像人類世界的縮影,比如鐵路貓,魅力貓,搖滾貓,小偷貓,超人貓,劇院貓,還有魔術貓等。音樂又有著非常多的類型變化,抒情浪漫,搖滾奔放,還有盪氣迴腸的古典歌劇。該劇的舞美設計真是一絕,舞臺上展現的是一個雜亂頹廢的垃圾場,暗藏機關的道具裝置延伸到觀眾席的各個角落,似乎身邊隨便哪個垃圾桶,舊車頂上都會有貓出沒。開場演員的出場也極具特點,以一種意料不到的方式把觀眾一下子帶到這個屬於貓的世界,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會讓小朋友們非常投入。
同時該劇又是最能體現音樂劇演員超強表現力的最佳例證,將近兩個半小時的演出,演員要能跳,能演,還要能唱,最重要的是要讓觀眾很快忘記演員是人,漸漸地進入一種幻覺,仿佛在臺上展露無限風採的都是一隻只真實的貓!《貓》是一部劇情發展看著不連貫的音樂劇,編劇在上下半場各安排了兩個戲中戲,非常巧妙地作了劇情閃回的安排。其中下半場那段年老的戲劇貓回憶他早年在劇院內扮演海盜,英雄救美的大歌劇片段The Ballad of Billy McCaw,宏大的場面,氣勢恢宏的旋律是我最喜歡的片段。不知道為什麼在DVD中這一段卻被全部刪去,真讓人遺憾!只能到劇場再一睹真容。當然劇情的不連貫和難以理解的閃回劇情對於小觀眾來說並不重要。
音樂劇《貓》演員排練
很多家長問《貓》適合幾歲的孩子觀看?我個人建議4歲以上為好,但並不是說它就適合所有4歲以上的孩子,需要滿足三個重要條件:其一,孩子對生活中的貓感興趣,不害怕。其二,孩子對《貓》劇中的大部分音樂很熟悉,不排斥。其三,孩子有過劇場觀劇的體驗,不害怕不陌生。第一個條件不滿足,爸爸媽媽就不要盲目為孩子購票啦,一定不要勉強一個怕貓的孩子看《貓》劇。如果滿足了第一個條件,這第二第三個條件,就需要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功課「了,功課最好是提前半年就開始,這不,《貓》正好給了大家半年的時間做準備。下面我就把這份功課詳細列給大家:
(首先是劇情梗概,以下省略約一千字,請自行百度:音樂劇 貓。)
我的觀劇建議:
第一:觀賞音樂劇首先是先「聽」音樂劇,音樂劇顧名思義是以音樂為主的戲劇,所以音樂必須為先!針對《貓》這部戲的情節連貫性不強的特點,我建議跳著聽,從慢歌聽起,從抒情聽起,再聽節奏感強的,感受其中的趣味,最後才是貫穿全劇完整地聽。不要急於給孩子看視頻,因為音樂首先會給孩子一個他自己想像的畫面形象,過早的視頻介入,這份想像就沒有了!
第二,在孩子聽了一段時間之後,旋律熟悉了,讓孩子想像並試著描述他認為可能的情節,(千萬不要拿劇中的故事情節去糾正孩子)。在這之後才是讓他看視頻的時機,因為這樣他自己會在腦海中把他想像的畫面和視頻做一個對比。這個過程沒有對錯,只有印證和自己的想像有怎樣的不同和相同,這個印證的過程孩子未必會和大人交流,如果孩子願意交流觀感,大人只要負責聽就是了,千萬不要評判!根據該劇的特點,觀看視頻也可以跳著看,喜歡的段落多看,不喜歡的段落直接跳過,不要因為那首"Memory"好聽有名,就一定要孩子反覆看那隻「醜醜的老貓」,老貓垂垂老矣的那份悲傷感受並不是孩子能理解的。
第三,最後找個時間全家窩在一起看一次全劇,聊聊觀感,喜歡哪一段,為什麼喜歡。如果孩子對整部音樂劇的音樂、劇情都已耳熟能詳,那麼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觀劇才不會給他帶來壓力。
第四,為了培養劇場觀劇體驗,不妨多帶孩子去看一些兒童劇,比如小不點大世界的兒童劇,或者室內馬戲。特別建議在帶孩子去迪士尼遊玩時,選擇幾場室內秀,不僅能讓孩子熟悉劇場,避免恐懼感,也能讓孩子對演員觀眾的互動方式有所了解。
第五,遊戲也能積累孩子對觀劇的期待,可以和孩子在聽音樂的基礎上,玩玩模仿遊戲,嘗試著劇中人的動作表情,別要求孩子一定要唱出來(這真心很難),可以玩Lip Sync(對口型假唱)遊戲,模仿本來就是孩子的學習天性。
第六,最後的最後,才是真正踏入劇場觀賞,這樣的期待積累和準備一定能讓孩子克服內心對劇場的恐懼和不安,真正沉靜地享受戲劇所帶來的愉悅感受,這份美育記憶將伴隨孩子的一生。
作者簡介
楊逸,翼展風迎(菩提樹屋)家庭教育發展中心創始人,「PPM繪本親子教養模式」理論創立者。